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新學期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新學期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小娜的爸媽是做生意的,平時特別忙,沒有多餘的時間輔導作業,跟孩子交流聊天,於是孩子的飲食起居由奶奶負責,而學習則大部分交付給了輔導班。


初二上學期,小娜跟爸媽商量,班裡大多同學都有了手機,我也想買一個,這樣不會脫離集體,方便聯繫,而且有不會的題可以用軟件當下解決,不用等著第二天再去問老師,有時候積累太多就不想麻煩著問了,導致成績一直上不去。


爸媽本就因為忙碌對孩子抱著虧欠的心,再加上伶牙利嘴小丫頭的再三請求,軟硬兼施,索性花個一兩千塊錢,買個清淨和省心。


清淨是買來了

,小娜自從有了手機,跟家人的交流就更少了,整日埋頭在自己房間,看似做作業,後來被發現是手機上聊天,一點都不省心。


微信群、QQ群,小娜的手機主要功能是在各種群裡聊天。直到有一天爸媽在她房間發現了幾套奇裝異服,才發現這小丫頭迷上了cosplay角色扮演,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買衣服、約聚會。


勸說無效,一次半夜12點,家人偶然間發現小娜竟然躲在被窩裡玩手機。爸爸再也忍不住了,一頓打罵,沒收手機,嚴格控制。


平靜水面下暗潮湧動,3個月後,小娜再次被發現半夜玩手機,手機來處不明,她說是借同學的,家長想來想去,應該是省錢加上積蓄,買來的。


現在的小娜,

與家長關係冷淡,學習成績下滑,眼睛近視嚴重,半年後的中考不知將何去何從。


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新學期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1


暫且不討論小娜父母陪伴缺失引發的不良後果,單說玩手機與成績之間之間有什麼隱秘的聯繫呢?大師曾在之前的文章中用調查呈現過。一位帶班多年的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期末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


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期末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


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於普通班。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而經濟水平中下層的家庭反倒在嬌慣孩子,以致他們上課的時候不時拿出手機瞄一眼,課間爭分奪秒打一局遊戲,連跟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屏幕。


有次晚上的周測試,某教務處老師趴著窗從教室後面偷偷監視考場。整個年段掃過去,每個班級都有學生在用手機作弊。聽到這個消息,班主任馬上聯想到一些家長的反饋:“其實我的孩子蠻聰明的。平時小考成績都不錯,一到大考成績就發揮失常,應該是心態不好。”真實原因也許就藏在手機裡。


我們以為學生成績下降是因為玩手遊,實際不是這樣。他們最頻繁的應用是——聊天。上課聊天(開小差),做作業時聊天(還可以傳答案抄作業),睡前聊天(第二天犯困)。


移動互聯網能夠彌合時間與空間的鴻溝,不少項目想借此把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導向三四線城市。可是人性決定了十幾歲少男少女最熱衷的不是自我教育,而是扎堆聊天: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無憂無慮地插科打諢。


世界是平的,智能手機讓大家能隨時隨地聚在一起,目的卻不是學習。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是進步。


手機作為科技的載體,它本身是沒有錯的。


錯的是我們,給了孩子誘惑,卻沒有給他抵抗誘惑的能力和方法。


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新學期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2


未成年的孩子,心思單純,還不懂甄別來自網絡世界的各種訊息,誤傷在所難免。


所以,咱們家長需要做的,首先是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是跟孩子建立情感鏈接,讓孩子的情感體驗是充裕的而不是匱乏的,這樣手機啊網絡啊這些學習的天敵才不會趁虛而入。


其次是讓孩子主動開始學習,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幫助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而當孩子體驗到了成功,他會有掌控感和成就感,進而慢慢就會有主動性。


如何跟孩子建立情感鏈接,幫孩子放下手機呢?


第一個,要多陪孩子,跟孩子高高興興在一起,比賺錢和考試重要。


給孩子花錢,那不算愛;為孩子賺錢,那也不算愛。不用你多花錢,給孩子陪伴就夠了,可以一起吃一頓精心準備的晚餐,一起讀一本好書,一起看一場電影,一起去公園散散步,實在沒時間的,每天抽個10分鐘20分鐘出來,陪孩子一起度過一段特殊時光。


記得,陪伴孩子的時候,忍住不催逼孩子學習,不自己去刷手機,不去接應酬電話。


有一位媽媽講過這樣一件事,他家孩子也是電腦玩了很長時間,媽媽有點擔心,但她忍住沒有說話,而是洗了一盤櫻桃端到孩子身邊,然後坐在那說,孩子累了吧。過一會喂孩子吃一顆櫻桃。沒多大會,孩子說,媽我再玩10分鐘就不玩了。果然,10分鐘之後孩子就離開電腦跟媽媽聊天去了。


只要親子關係不是到特別緊張的地步的,孩子都是願意跟家長有快樂相處的時光的,有了這些時光,孩子自然就愛你信任你,願意跟你講心裡話,而且他也就沒有時間打遊戲了。


第二個,要學會無條件地愛孩子。


無條件愛孩子,就是孩子考試考得好也愛,考得不好也愛,優秀也愛,犯錯誤也愛。孩子得到你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是天生就該有的。


這樣,孩子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知道有個溫暖的家在等待他,他因此會信任你,願意把所有的心裡話都講給你聽,他也因此不會去跟壞孩子在一起,不會把遊戲當作寄託。


第三個,要儘量理解孩子。


控制不住玩手機,不僅讓咱們家長煩惱,事實上很多孩子自己也挺苦惱的,手機遊戲的設計太符合人性了,太容易讓人上癮了,大師這兒接過不少孩子的求助,說我也不想玩手機,我也想學習啊,可是控制不住自己,可怎麼辦啊。


所以咱們家長不應該站在孩子和手機的對應面,而是應該跟孩子站在一起,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起打敗手機。


有一個孩子快要考高中了,可是他就是放不下游戲,因為他在那個遊戲群體裡很受歡迎,級別也很高,但他自己也想好好學習考學,所以特別煩惱,孩子的媽媽也是很有智慧的,她沒有指責,而是用幽默的方式分析了孩子的內心。


她開玩笑的跟孩子說:兒子,我能感覺到你的內心有很多小人在打架,你說是不是呢?兒子說:媽你說的什麼意思呢?


媽媽說,我知道你內心有個想要學習的小人在跟你說,哎,你要好好學習啊,要不然你就考不上好高中了,還有一個想玩電腦的小人在跟你說,你可以玩電腦啊,比學習快樂。還有一個喜歡打籃球的小人跟你說,去打籃球把,可以有個好身體。


結果這個媽媽話還沒說完,兒子就激動地打斷她說,好媽媽你怎麼這麼瞭解我啊,真的就是這樣,我現在特別矛盾。媽媽就說了,我知道你內心特別糾結,你也很煩,但是你才是這些小人的領導,要怎麼做是你自己說了算。


孩子就直點頭,媽媽就進一步的引導說:我知道你非常希望自己學習好,我也知道你也能夠玩遊戲,畢竟你遊戲玩得挺好的了,那你看咱們怎麼協調一下呢?


孩子就要求媽媽能監督他,幫助他。這也正是咱們要講的第四個小方法。


第四個,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控制自己。


如果你擔心沉迷手機有可能影響生活和學習,你應該坦率地跟孩子提出你的擔心,並跟孩子一起頭腦風暴出解決方案。


要記住,只有孩子自己提出的規則,孩子才容易遵守。千萬別把你的意圖強加給孩子。


一個能夠管好自己玩遊戲的孩子,會比父母不准他接觸遊戲的人,更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控力,是孩子能夠邁向成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新學期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3


最後,送給大家一段家庭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話:


當家長髮現孩子已經在某個階段出現了網癮的問題,要尋找另外一個更有趣的東西,比如打籃球、游泳或者郊遊、探險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最好的就是帶有體力的活動,因為體力可以讓神經系統興奮起來、協調起來,然後讓人們慢慢從這個癮當中拔出來。


還要特別強調一點,不要特別快地去戒癮,任何癮都不能一下斷掉。那是很危險的,對人會引起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焦慮問題,出現焦慮問題的話也很麻煩。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這個東西可以接觸,但你不能把它弄成你的全部生活。


祝福孩子們期末取得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