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綏芬河口岸

國家衛健委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綏芬河口岸

4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人員抵達綏芬河後,正搬運援助抗疫物資。我們視頻拍者 辛歆 攝

国家卫健委派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绥芬河口岸

我國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加大,4月12日全國新增境外輸入病例達到98例,其中,黑龍江綏芬河口岸新增輸入確診病例49例。對此,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透露,根據綏芬河口岸輸入疫情防控需要,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已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當地。

新京報訊 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再次就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舉行發佈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4月12日全國新增境外輸入病例達到98例,為疫情發生以來單日最高。

另據黑龍江衛健委通報,4月12日0一24時,綏芬河口岸新增輸入確診病例49例,新增輸入無症狀感染者8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截至4月12日24時,綏芬河口岸累計報告輸入確診病例243例,現有入境無症狀感染者102例,現有疑似病例8例。

對此,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坦言,以綏芬河口岸為代表的陸路口岸境外疫情輸入形勢非常嚴峻。

米鋒透露,根據黑龍江綏芬河口岸輸入疫情防控需要,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當地。派出人員包括管理和感染、重症、呼吸等醫療專家,以及衛生應急、傳染病控制、實驗室檢測等公共衛生專家,其中有的剛剛完成援鄂任務。“目前,他們正在會同當地做好防控和救治工作,嚴控疫情蔓延。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視疫情形勢,根據需要及時調派力量,支援相關地方開展工作。”

王斌表示,根據邊境口岸城市工作需要,國家層面將進一步協調好醫療設備、檢測試劑、相關實驗室的設備、防護物資等工作的保障,幫助邊境口岸城市在短期內提升防控能力,應對防控輸入的風險。

■ 現場

昨日,增援綏芬河的牡丹江市林口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劉雲峰和其他醫護人員,正式進駐綏芬河方艙醫院,與志願者一起分配醫療物資,完善病房佈置。此前,劉雲峰在2月23日加入黑龍江援助湖北醫療隊,在應城抗疫28天。

綏芬河是一座約有7萬人口的中俄邊境小城,距俄羅斯遠東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僅210公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越來越多的華商取道遠東,經符拉迪沃斯託克轉汽車至綏芬河口岸入關。

為了有備無患,4月6日,綏芬河開始將邊境經濟合作區內的一座12層辦公樓改造為方艙醫院。在方艙醫院建設總指揮、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孫禮看來,改造中的難點是要保障樓內醫護人員不受感染,同時又不能讓醫療垃圾或排放汙水影響市民健康。“時間緊張,最多時我們一天派出了150人平行施工,早上5點開工,有時凌晨三點多才結束。”負責改造工作的綏芬河海融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王家寬說,除了公司員工,參與改造的還有約200名志願者。

綏芬河市城投集團總經理王發奎介紹,醫院共12層,3層至11層為汙染區,1層、2層為潔淨區。每個房間設4到6張床位。“沒啟用12層之前,能達到600多張床位。如果滿足不了需求,我們可以隨時開放12層,將床位增加到1000張。”

孫禮介紹,預計將有約400名醫護人員進駐綏芬河方艙醫院,他們主要來自牡丹江各醫療機構的重症、呼吸內科、心內科等科室。

4月12日,方艙醫院向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完成交接。

■ 關注

綏芬河仍缺防護服呼吸機

昨日上午,綏芬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組及當地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告訴新京報記者,4月9日發佈“急需防護物資”的通告後,已收到一批防護物資,仍急缺醫用防護服、醫用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和呼吸機。“目前收到的捐贈物資總數,尚在統計。”

志願者介紹,捐贈者可直接通過快遞的方式,將防護物資郵寄到綏芬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地址是“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光華路92號”。

當地紅十字會的一名志願者對新京報記者稱,“現在有捐贈者直接開車送過來一些防護物資,正在進一步調配中。”

4月9日,面對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增加,綏芬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對外發布通告,稱“急需防護物資”,向社會募集防護物資。

中國疾控派15名專家馳援

帶4萬人份檢測試劑,搭建負壓帳篷式實驗室

昨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派出的15名專家組成的實驗室檢測隊進入黑龍江綏芬河,中國疾控中心近百箱援助抗疫物資也同時抵達,包括4萬人份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病毒DNA/RNA提取試劑盒、咽拭子採樣管等試劑耗材等。專家檢測隊開始搭建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該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防護要求。檢測隊援助期間的核酸檢測工作將在實驗室進行,綏芬河市疾控中心日檢測能力也有望增加1000份以上。

新京報記者 許雯 李一凡 梁靜怡 袁靜偉 劉浩南 蒲錚錚 實習生 王亞會 曹一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