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你的老師是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

中師是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特殊十年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他們的入學年齡普遍在14-15歲,17-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只有極少部分會進入高一級大專繼續深造。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50多歲了,最後一批也快40了,這一生似乎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卻又無從選擇,他們最好成績去了中師,最好的年華給了學校。

現在總是說初始學歷歧視,一個本科非985、211學校畢業的學生,即使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也總是被人看不起。而只要本科上了名校,就一輩子臉上有光,因為,初始學歷代表了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從這個邏輯上講,其實最有資格進行學歷歧視的,是中師生。

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26年前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

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無論你現在是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985畢業的學霸,都沒資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專的父輩,以他們的智商,想考到你現在的學校,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們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素質最高的群體,其實力不下於現在的985、211。要知道,當時中師的錄取率,要遠低於現在的985院校。

放到今天,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不過遺憾的是,在學歷的鄙視鏈中,中師生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他們的中師學歷不但沒有為他們贏得驕傲,反而還處處受到鄙視。在1992年之後,考上中師和中專的難度就急轉而下,甚至呈現出“自由落體式”的“大翻轉”,中師和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的狀況。

隨著大學的擴招乃至漸漸普及,他們成了學校中學歷最低的群體。評職也罷,提拔也罷,僅僅擁有中專學歷的他們往往會處於劣勢的地位。為了自身的發展,他們不得不走上在職進修之路,從專科到本科,重新走那些讀高中的同學一步就邁過的路。他們本是最有資格炫耀初始學歷的人,結果卻是深受學歷之苦,學歷成了他們永遠的痛。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教育崗位上做出成績。

他們雖然沒有讀過高中,但他們在中師接受了良好的全科教育,畢業之後,又幾乎通過一邊自學一邊教的方式,讓自己成為了各個學校的骨幹。這些人的教育教學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比後來的本科生不差,甚至更強。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當上了基層的教導主任、校長,更多的則是一直站在三尺講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他們之中,也有極少數人,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學,考上研究生,成了大學教授,或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也有極少數人,在文學與藝術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但總體來說,國家只給他們提供了當中小學教師的平臺,他們自己想要在教師崗位之外,再給自己營造一個更好的平臺,就非常艱難了,也就只能紮根於教師崗位。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那些年國家培養的大部分中師生就這樣默默紮根在了教育第一線,拿很低的工資,做著毫不起眼的工作,而他們,本來都是各個中學的尖子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國家當時鼓勵初中畢業考中專,除了中師,還有大量的中專也從初中畢業生招生),義無反顧填寫了中師的志願,又因為免學費、包分配、國家補助伙食費,成為很多農村的孩子跳出農門的一個重要途徑。

那個百廢待興、城鄉差別很大的年代,早工作早謀生是一個普遍的願望。雖然他們大多籍籍無名,但他們撐起了我們國家教育的大半邊天空,這是不可磨滅的功績!

如今,他們大多韶華已逝,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漸漸開始離開講臺。仍然奮鬥在教學一線的,也都已經漸生華髮,屬於他們的時代,正在遠去。這批人加入到基礎教育行列,確實是我們教育乃至中國基礎教育的大幸。有人說中國現在的基礎教育尚不至於坍塌,關鍵是還有這批人在那裡撐著。

中師生,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群體,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

當年的中師生,如今怎麼樣了?看看網友們的留言:

@零度頑童:我就是87屆的中師,當時全縣六千多考生只有一百多能考上中專。現在工作28年,不後悔!

@雲出岫11:我90年考取師範,當時還不滿15週歲,三年後分配到農村初中教學畢業班,所教學生和自己一樣大,現在教齡二十四年,起早貪黑,月資3000元

@月滿西樓:93年考上中師,96年畢業直接分配到小學,當年考上重點高中的同學有的北京發展很好,有的還不如我們,只能說是不上不下吧.

@山清水秀:我是84屆中師生,以高分考入中師,只為一張飯票。比我成績低的上了高中,如今人家博士、碩士,工程師,出 國留學的,記者,編輯等很多,同行改行的書記,市長,局長很多,一唯我三十年奮鬥中小學,工資5000。

@灶王爺:我也是中師生,82年考起的,連續工作35年,中學高級職稱,農村小學任教。看到學生越來越少,心裡十分悲哀,魯迅還在,一定會痛心今天農村的破敗!!!

@山清水秀阜陽:我是1979年考的中師生,因高分被錄入,我問為什麼我沒報考這個志願錄了我。當時教育局的領導說,是為了培養一批合格的小學師資力量,把全縣尖子生留下上師範。一路走來,感謝黨的改革開放和領導的關心培養。

@布衣謹言:全縣總分第三名,語文全縣第一。當時兩個弟弟正上學,家裡送不起,所以讀中師。中師三年一直是拿最高獎學金,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不得不努力學習。18歲工作至今,中間有若干次改行到政府部門當筆桿子的機會,覺得適應不了,依然現在講臺至今,一站就是20多年。現在,無論是那些留學海外的還是國內的學生,逢年過節否會收到很多祝福。此生不委屈!!!我待他們走心,他們待我真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