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我的媽媽是上海人,我的爸爸是

山東人,我又在武漢上學。那可想而知,我這南來的,北往的美食就要吃的比較多啦~

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我媽媽比較拿手的就是麵食啦~什麼燒賣,餃子,包子,混沌,手到擒來!我媽媽和我說這些東西的精髓就在於——“餡”

那就先來說說燒賣吧(畢竟是我的最愛)燒賣,又稱燒麥,是一種以小麥麵粉加水和成硬麵團、經醒制後用軸槌擀壓成荷葉邊麵皮,包裹肉餡上籠蒸熟的中國北方傳統麵食,元代已有記載。

燒賣用燙麵,即用開水和麵,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的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屜蒸熟。皮薄餡大,形若杯,底為圓,腰收細,上面如同花邊,美觀好吃。燒賣餡料多為糯米、香菇、蘿蔔、白菜、瘦肉等,加入調味的醬油、 鹽、香油 、食用油、白糖。吃時配以醋、蒜絲,味道可口、鮮美。

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而混沌在我家有兩種吃法哈哈。一種是南方的方法,混沌下好之後,湯底用醬油,蔥,糖等調劑,然後再將混沌放入。還有一種是北方的吃法,就是直接在煮混沌時放入紫菜和蝦皮。不知道你們比較pick那種方式呢?

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我爸爸做的自然是麵條“硬菜”。“硬菜”也就是大魚大肉啦。

首先是麵條,熗鍋面,打滷麵,炸醬麵……

熗鍋面的做法應該是最簡單的了吧:

主料:

麵條(標準粉)(500克)

輔料:

豬肉(瘦)(250克) 黃豆芽(200克) 小白菜(30克) 蝦米(15克)

調料:植物油(20克) 大蔥(10克) 鹽(3克) 醬油(10克)

1.蝦米放入溫水中泡軟;

2.黃豆芽洗淨瀝乾;

3.小白菜洗淨切段備用;

4.瘦豬肉洗淨切絲放入淡色醬油、澱粉、水醃15分鐘;

5.鍋燒熱放入油,加肉絲快炒,至肉色盛出;

6.鍋內倒油燒熱,爆香蔥段、蝦米,將淡色醬油淋下;

7.倒入鮮湯及黃豆芽、小白菜,煮沸加鹽調味;

8.再放入瘦豬肉拌炒均勻即可熄火;

9.把麵條煮熟後盛入碗內,淋入湯汁即可

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我爸爸還有一個拿手好菜!醬燒大腿骨!

材料:骨頭,蔥,姜,蒜,花椒,大料,香葉,桂皮,山楂,草果,小辣椒2個,生抽,老抽,大醬,冰糖

醬大骨的做法可不止一種喲~

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做法一

1.把骨頭切成小塊泡進清水裡,中間多換幾次水,這樣做的時候就不用焯了。

2.準備調料:蔥薑蒜,花椒大料,香葉桂皮,山楂草果,還有兩個小辣椒。不是我家調料多,您買一袋燉肉料就成。把調料用紗布包上,煮出來的湯乾淨。還有一袋很重要的調料---大醬。

3.高壓鍋中加水,把所有調料扔進去,再倒點生抽老抽,大醬冰糖,大火壓制40分鐘,最簡單的醬骨頭就完成了。

做法二

1、豬腿骨洗淨,用刀在中間用力斬一下,留下一道深印最理想。

2、用左手把菜刀立住並穩住菜刀,右手握住斬有印記的大骨。

3、把豬大骨上的砍印對準刀背,用力砸下去,豬骨就會應聲而斷。這樣處理的豬骨,骨茬整齊沒有碎骨,還能較好保留骨髓的完整。

4、將斬好的豬腿骨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4小時,中間需要換水數次。

5、醬大骨所用的香料:桂皮、香葉、八角、草果、莨姜、生薑等,喜歡濃香的可放一粒丁香。

6、鍋裡添足水,倒入兩勺醬油、放入香料。

7、把浸泡好的豬大骨碼入鍋裡,大火煮開後撇去浮沫改小火慢燉1小時。

8、為了增加豬骨的醬香可放入兩勺麵醬(東北大醬最佳)、適量精鹽。再小火燉制20分鐘即可。

做法三

材料:豬棒骨、燉肉的各種調料(大料、桂皮等)、蔥薑蒜、鹽、醬油、料酒、豆瓣醬

步驟

1、先將骨頭洗淨,

2、把骨頭入開水焯

3、高壓鍋中放適量水燒開,放入各種調料(蔥姜、料酒、醬油、大料等)

4、把焯好的骨頭放入高壓鍋中壓20分鐘,關火。待放完汽後將骨頭撈出。

5、炒鍋內放一點點油,加入適量豆瓣醬炒香,適當放點兒水,然後把骨頭放鍋內翻炒,使骨頭均勻地粘上醬汁,即可出鍋。

食評:“南來的,北往的”

好啦~告訴了你們這麼多秘訣,快去試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