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癲狂、不生活——20年前的大學生活

我的本科四年大學生活(1996-2000年),是在武漢度過的,至今已過去20年了,雖然沒有現如今大學生活的精彩紛呈,但每每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沒有驚心動魄,而是波瀾不驚,卻能讓自己刻骨銘心……

20多年前,靠著老爸多年來非讓我上大學的那股韌勁,雖然讀書期間是費勁周折,但自己也算是不負重望,於1996年考上了相對理想的大學。來自廣西山旮旯的我,如千千萬萬深山裡的家庭一樣,家境可謂是一貧如洗,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家人的敬重和感激,以及對現狀的敬畏和滿足,這也註定了我的大學生活很有些與眾不同。四年大學生活,都很值得回憶,都有或深或淺的印記。本文僅提取其中兩個,用文字給自己留下更多的回憶!

無癲狂、不生活——20年前的大學生活

勤工儉學——是生活,更是生存

我大學四年的學費與生活費,都來自於老爸老媽不辭辛苦地日夜耕作,絕大部分主要來源於每年夏秋季上山割松脂產生的微薄收入來支撐。儘管我那個年代,學費每年就1000元,加上每月平均不到150元的生活費,但就是這樣,大學期間我的“財政”也經常是赤字的,這麼說吧,四年寒暑假的八次從武漢回廣西老家的路費(武漢-桂林,綠皮火車,學生票28.5元;桂林-縣城,大巴,票價20元;縣城-家,中巴,票價10元,合計58.5元),每次都是向同學借的,等下一個學期開學再還。

無癲狂、不生活——20年前的大學生活

迴歸正題,其實20年前在大學裡說“勤工儉學”,是非常時尚的。有的,是為了體驗生活;有的,是為了打發時間;而我,是為了生活。所以,從大一到大三,我的名字始終都在學校的勤工儉學名單裡面,否則依我家的經濟條件,是很難能夠支撐完成學業的。

大學期間,我的第一份勤工儉學工作:清潔工人,這也是做得最長的一份,從大一到大三做滿了三年,就是學校分配校園一角的大掃除,每個學期更換一個地方,有樹林下、林蔭道、操場、圖書館……每週做一次,每個月的勤工儉學補貼是60元。朋友們,別小看這60塊,對於當年的我來說,這是能夠活著的必要補充。回想當年做大掃除的時候,剛開始的確還是有些拉不下這張臉,專門挑選人員最少的時間去打掃,低著頭、速戰速決,哈哈。然而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就當作是一份工作,既解決了溫飽問題,也鍛造了自己強大的意志和臉皮,算是自己動手、自食其力的典範吧,哈哈

第二份勤工儉學工作:商場促銷員,大二大三這兩年,利用週末的時間,在武漢市內各大商場做促銷員,就是這份工作,讓我踏遍了武漢三鎮的各大主要商場,每天25元,路費、餐費自己解決,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差不多兩年,當然並非每個週末都有活,得等商家和商場的通知。

無癲狂、不生活——20年前的大學生活

大學生活就像這九曲十八彎


嘗試寫稿——是生存,更是生活

進入大四,勤工儉學停下來了,是時候重點考慮一下畢業找工作的事情,但想想自己這幾年,成績平平,既不是學習尖子,也不是班幹部,出去找工作,真的是沒有一樣能拿得出手的,心裡拔涼拔涼的,有點悲涼呀,哈哈

那個平時幾乎沒課的白天或者晚上,幾乎都賴在宿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我,1999年的10-11月,突然開始去跑圖書館了。事實上,剛開始也只是找了點娛樂書籍翻翻,本沒有任何想法,直到有一天自己瞬間跳出來一個想法,何不試著寫篇文章,投稿到高級別的刊物雜誌社,看看能不能被選中,如果順利,這也算是自己找工作的一個亮點吧。於是乎,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裡,在書架面前搜尋著,至於寫什麼題材的,怎麼寫,什麼立意……所謂寫稿前所有的因素都沒有想好,可以說一點想法還沒有。此外,從小學到大學,語文就是自己的天敵,作文更是如此,印象中沒有得過什麼高分,但就是這樣一個狀態,自己竟然有寫稿的衝動,哈哈,現在回想應該就是畢業後就業生存的壓力,才會讓當時的自己變得如此“不切實際”的癲狂吧。就這樣,毫無目標地在圖書館泡了不知道多少天,直到有一天把稿件的方向(有關建築工程保險方面的,具體就不點明瞭)定下來之後,抱著九死一生的態度,開始翻閱和彙集相關書籍,手抄筆記(當年還沒有手機和電腦),大概15天左右,完成了一片約4000多字的稿件,小心翼翼、工工整整、滿懷期望地手抄了3份,分別郵寄給了三家國家部委級的刊物雜誌社,且留了宿舍的電話(大三上學期,宿舍已經安裝有固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在宿舍收到了一家刊物編輯的電話,說想刊登稿件,問我的職級是講師還是教授,我回答自己還是學生,對方就把電話掛斷了,然後就沒有了然後……本身呢,決定寫這篇稿件,也只是嘗試嘗試,並不抱什麼希望,畢竟投稿的都是國家部委級的。接下來的日子,是聽天由命的日子,有基本恢復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惰性,偶爾會去圖書館溜達溜達,也會關注自己投稿的那三種刊物(月刊)。或許是命之所至,也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2月刊上,在目錄裡竟然看到了熟悉的文章和名字,幾乎不敢相信,先前沒有任何通知和徵兆,這刊物可是國家建設部的官方刊物啊,然而這一切是真的,不是夢!隨後自己拿起信箋,給刊物編輯部寫了一封信,索要刊物和稿費,10天后就收到了兩本同期刊物和160元的稿費。往後的3個月內,我的這篇文章在其他4種專業刊物上相繼轉載,包括聽到我是學生後直接掛我電話的那家,當然都是我被動發現,然後寫信要求支付稿費和郵寄刊物。

無癲狂、不生活——20年前的大學生活

藍天白雲下翱翔

可以說,就是這篇稿件,讓我後來找工作相對比較順利,成為了我預想中的“殺手鐧”,其實大學四年我也就只有這個能拿得出手。清晰地記得,2003年到Z公司面試的時候,當時自己拿著5本刊物,據面試老師後來開玩笑說,一下子唄我的才情吸引了,所以很順利的錄取了我,當然我在這家公司也服務了快15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灑在了這家偉大的公司裡,公司也給了我眾多的成長機會和平臺,在此特別特別感激!

如果說當初決定寫稿是異想天開,那麼我想,這就是我大學生活的濃縮與寫照,不管是為了畢業之後的就業生存,還是本身就屬於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決定做了,不管成敗,都要堅持並努力!

在平凡的大學生活裡要活出自己的精彩,需要有沉得下來的決心、拉的下來的臉皮,其實有也需要適當的癲狂!

無癲狂、不生活——20年前的大學生活

無癲狂、不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