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長“馬牙”是怎麼回事,我們該怎麼處理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顎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馬牙並不是真正的牙,一般沒有不適感,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後,“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嬰兒長“馬牙”是怎麼回事,我們該怎麼處理

有些家長不知道“馬牙”的來歷,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黏膜,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生口腔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嬰兒生命。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需到醫院由醫生進行處理。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切不可以為孩子擦掉“馬牙”,這樣做不利於保護孩子的健康。正常新生兒無需做口腔護理,只需餵奶後擦淨口唇、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皮膚黏膜乾淨清爽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