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訪安徽阜南王家壩

旅行隨筆|三訪安徽阜南王家壩

機緣是值得感謝的,我第三次來到王家壩的機緣,來自阜南縣作協秘書長李傑。李傑一週前在微信裡給我發了一個舉辦“喜看濛窪新氣象”文學攝影大獎賽的活動方案,隨後通知我:“明天上午7:30分,在縣委大門口集合,乘車採風。”作為一個剛剛加入組織的資深文學愛好者,我自然是誠惶誠恐,欣然前往。

十月下旬,阜南縣城裡秋意闌珊,已有點初冬的寒意,而王家壩的秋天卻是活潑、熱烈的。在這之前,我來過王家壩兩次。第一次是在1996年阜陽撤地設市後的首個春節,我作為地方電視臺的攝像記者,跟隨市主要領導一行,深入到濛窪行蓄洪區王家壩鎮村民家中慰問。說來慚愧,在去王家壩之前,我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

記得那是一個寒冬的下午,我們的採訪車跟著領導的麵包車行駛。車隊離開平坦的公路後便駛上了一段顛簸的堤壩。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田野,看不到生機盎然的莊稼,只有稀稀疏疏的幾棵老柳樹東歪西斜地聳立在高低不平的地頭上。行駛了約半個小時,堤壩兩邊的村民房屋漸漸多了起來。但與我以前在別的農村採訪看到的房屋不同,這裡的房屋沒有院牆,房屋大門緊挨著道路。很少見到兩層多的樓房,大多是低矮破舊的土屋,偶爾還有毛氈搭建的簡易房。“王家壩到了。”車上的同事喊了一聲。這就是王家壩?原來王家壩村民的家就建在壩子上!就這樣,“王家壩”三個字第一次形象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隨後,我們緊跟著領導一行,一家家村民走訪慰問,在市領導和村民的噓寒問暖中,我才對王家壩有了進一步地瞭解。

旅行隨筆|三訪安徽阜南王家壩

原來王家壩鎮是因王家壩大閘而得名。王家壩閘位於淮河干流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是淮河防汛的第一道關口。每次洪水來臨總是它最先經受考驗,為緩解幹流壓力也總是它最先開閘放水。發生特大洪水時,濛窪行蓄洪區屋舍農田屢遭毀壞,村民屢屢因災致貧。正是濛窪行蓄洪區人民一次次的無私犧牲和奉獻,換來了整個淮河流域的安瀾,從而鑄就了“顧全大局、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科學治水”的王家壩精神。

我第二次與王家壩的短暫接觸是在2015年的夏天。當時我是一家央媒的視頻記者,在採訪安徽某公路建設集團的時候,得知他們曾為王家壩濛窪人民修築了一條“生命通道”,便要求去實地採訪拍攝。

雖然我在地方電視臺工作時到王家壩的機會不多,可是我對她卻一直心存嚮往。在宏偉壯觀的王家壩閘上,集團李副總介紹了當初修築道路的情況,2007年7月,當淮河第三次洪峰順利通過王家壩之後,原有連接王家壩和阜南縣城的唯一通道被洪水沖毀損壞,王家壩濛窪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一度受到極大的影響,而我們剛剛行駛過來的這條連接王家壩和縣城的10公里長、9米寬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就是由他們集團在2008年5月開始修建,並在當年汛期來臨前一個月建設完工的。因此,這條道路也被當地人民群眾譽為王家壩的“生命通道”。

旅行隨筆|三訪安徽阜南王家壩

直到今天,我第三次來到王家壩的時候,這條“生命通道”一直在有效地保障著王家壩濛窪人民生活、生產和防汛抗洪等物資的運輸暢通。

我們乘坐的“喜看濛窪新氣象”文學攝影大獎賽採風團採訪車駛過氣勢恢弘的王家壩閘,沿著寬敞平坦的公路來到王家壩鎮鄭臺孜莊臺。當地負責人向我們介紹說,濛窪地區地勢低窪,汛期洪水氾濫,但洪水過後,土地肥沃,宜農宜牧,所以在長期的生活中,人們發明了築臺而居的方式,形成了濛窪地區獨特的“莊臺文化”。比如,在莊臺大家追求公平,相互幫助,構建和諧的鄰里關係,而民主原則和同舟共濟則是莊臺文化的主要精神傳承。

原來“莊臺”才是王家壩濛窪人民固有的家園。難怪我一直誤會了那麼多年,狹隘的認為王家壩濛窪人民不願意從窄窄的堤壩上搬遷就是為了跟國家要救災補助。事實上,濛窪地區人民世世代代在這裡居住,他們熱愛這裡,建設這裡,即使洪水一次次沖垮他們的房屋農田,他們依然頑強地重建著家園。解放後,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治理好淮河,他們顧全大局,舍小家為大家,發揚濛窪人民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塑起了新時代濛窪人民的精神豐碑。

旅行隨筆|三訪安徽阜南王家壩

在莊臺的建設上,整齊排列的院落小樓取代了泥巴牆、泥巴房。家家戶戶種植綠樹花草,四季鮮花盛開,沁香滿園。在每個莊臺的中央,還修建有納涼亭子、文化廣場、停車場和環保公廁。當地群眾高興地告訴我們,這些年莊臺不僅加高加固,不怕水淹,而且莊臺上的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村民生活環境和條件都得到大大的改善。

結束了一天的走訪,我們乘坐的採風車迎著夕陽餘暉,在鮮花盛開的公路上奔馳。兩邊濛窪行蓄洪區縱橫阡陌,綠意盎然。近處勤勞的王家壩濛窪人民在撒種播種。遠處高高的莊臺依水而建,青瓦白牆的小樓錯落有致。莊臺變美麗、建設宜居家園是濛窪人民渴望已久的夢想。而今,隨著黨和政府的科學治水、環境整治,他們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一回生,二回熟。對於王家壩,我是不陌生的,第三次來訪我收穫了滿滿的喜悅。

旅行隨筆|三訪安徽阜南王家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