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言:全面提升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

新華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最後對幹部提出了“狠抓工作落實、增強憂患意識、提高工作本領”3條要求,這對各級黨委、政府工作和幹部能力建設具有很強針對性。在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擔負好一線指揮之責、推動落實之責,需要全面提升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

實現“全面提升”,最重要的是加強思想引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是我們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論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修課,首先做到“知其然”,對總書記重要論述、思想觀點、工作要求,要經常學、反覆學,在認真學習中堅決執行,在堅決執行中加深理解,在深入理解中自覺執行;其次做到“知其所以然”,聯繫我們的發展實踐和所處方位,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和中央決策部署的來龍去脈,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最終做到“知其所以必然”,站在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高度來學習和體悟,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真正通過學習提高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能力。

實現“全面提升”,必須不斷強化規律性把握。舟循川則遊速,人順路則不迷。只有從規律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推動發展,我們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看,江蘇整體上處於工業化中後期,但蘇中蘇北一些地方還處在工業化加速期、城鎮化快速推進期,具體到每一區域,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又有所不同,必須按照“四化同步”的規律來推進發展。有一些縣生態資源豐富,推動工業化不是說要大規模發展工業,而是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注重用工業化理念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加快形成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要順應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中土地利用規劃的調整,對置換出的土地進行產業化組織、對村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農業和工業的融合、城與鄉的融合。

實現“全面提升”,必須始終堅持系統性思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要把底線思維作為前提,特別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速恢復,一些被壓制的風險隱患又會重新冒頭,對此要有高度的憂患意識、防範意識,加強研判、做好預案、精準施策,堅決守住穩定、安全、生態、廉政四條底線。在提升質量和堅守底線的基礎上,能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要把問題導向作為基點,重視工作中的反饋和前饋,超前思考、提前解決,力爭把影響發展目標實現的因素降到最低。要把綜合平衡作為方法,作決策考慮到方方面面,能夠從“一點”看到全面,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統籌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善於在統籌兼顧、綜合平衡中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勝利”。

實現“全面提升”,必須做到責任在心、擔當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善於從具體瑣碎的事務中跳脫出來,把好方向、抓好大事、謀好全局、帶好隊伍。面對困難和風險要豁得出去、頂得上去,對歷史遺留問題要正確面對、主動解決,對突發事件要沉著冷靜、果斷決策,對苗頭性、趨勢性問題要發現於早、處置在小,堅決把黨賦予的崗位職責擔起來、履行好。

實現“全面提升”,必須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一線工作中,許多同志有時感到很難兼顧好滿足群眾利益訴求和實現地區長遠發展的關係。其實兩者並不矛盾,只要真正站在群眾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就可以將兩者很好地統一起來。比如推動蘇北農房改善,只要是站在為群眾改善住房條件的立場上,就可以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如果單純為了獲取土地收益,那就違背了這項工作的初衷,也難以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各級領導幹部任何情況下、任何工作中,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善於把增進群眾福祉與促進地區長遠發展統一起來,真正成為帶領人民群眾戰風險、渡難關、謀幸福的主心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