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很努力,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或許只是缺少一個方法

你做過這樣的事嗎?本來今天下午你是要做考研題,但是因為不想動腦子,索性看兩集網課視頻了事,好像自己已經完成了今天的任務。


01、為什麼有的人很努力,還是無法成功?

為什麼有的人很努力,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或許只是缺少一個方法

大三期間的時候,我的一位考研室友,他每天都去學校的圖書館學習,但是他的學習跟別人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

其他人要麼是做題看書,要麼是玩手機刷朋友圈。而他呢,只是在看網課,很少做具體的題目。他認為自己的做法最起碼比玩手機的人強許多,但這就反映出了他一個心理特徵。

因為他懶得思考,不想動腦,但又害怕自己荒廢了時間,所以就選擇了這種舒服的聽網課方式來代替做題的訓練。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心理安慰,但是久而久之,他的學習效果或許會不太好,因為他的學習不是特別地費腦,效果肯定會不太好。

我們很多人都在用忙碌來代表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和他取得成功的可能,但其實效率低的忙碌是大打折扣的,它讓我們花了時間卻無法進步,從而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很低。

02、長時間的膚淺生活,會讓你再也無法集中精力進行深度工作。

為什麼有的人很努力,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或許只是缺少一個方法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全國基本已經實現了復工復產,未來可期。但是呢,有一個現象已經在社會中爆炸了,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愈發地離不開手機了。

我前幾天坐車去西安的南新街,路上就看到一個外賣小哥騎著摩托車都在刷著短視頻,不由得替他捏把汗,現在的社會,手機好像已經完全佔據了人們的生活。一旦有時間,哪怕只是等個紅綠燈,都要拿出手機刷一下朋友圈。這不得不說已經成為了社會的病態。

這種長期離不開手機的現象,必然會導致我們工作效率的降低,甚至會導致你已經無法再進行專注了,這是有生理學依據的。

你會發現,當你告知一個人學習時候不要看手機,他會告訴你,他只是隨便看一看書,等真正要考試前幾天一定會認真集中精力複習的,但是他或許做不到。因為他的大腦已經產生了生理學的結構變化。一個人長時間處於消遣的低質量生活中,他是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

所以,這裡有一個小方法可以參考一下。

03、試著讓別人找不到你吧!

為什麼有的人很努力,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或許只是缺少一個方法

我們知道,目前對我們影響最深的東西肯定是手機了,我認識的很多人,都是手機的重度患者,就連吃飯的時間都要玩手機刷短視頻,這不得不說已經很影響他的日常生活了。

所以,我提供一個方法,為了讓你更好地進行專注工作和學習:你應該變得讓人無法短時間找到。

我最近就有一個習慣,在看書和寫作時,會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放在其他地方充電,不看完書之前不會拿手機,這雖然讓我不能及時地回覆很多消息,但卻給了我許多深度學習的時間,我的時間不會再被手機所左右。這樣的工作環境,提高效率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這次只提供一個方法論,那就是遠離手機,讓你短時間變得不好找到,雖然會影響別人聯繫你,但是利大於弊,你會從中受益頗深,也會讓你的深度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獲得大幅度的改善。

04、結語。

作家威尼佛雷德·加拉格爾曾說過: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你不是必須要進行深度學習,但是如果你想更加地富有效率和獲得更有意義的人生,我覺得你可以跨越自己的舒適區,遠離手機,嘗試著進行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