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下篇)

再拿美国梦和中国梦说说现实。

活在美国梦里的人们精力充沛,相信每个人的梦想一定都能实现。

伊姐就劝小拉:“我们来讲讲道理。男人一定得工作,拉里,这是自尊问题。美国还是年轻的国家,男人有责任参与国家的各种活动。亨利·马图林前几天才说,我们全新的时代正在展开,未来将远远超越过去的成就。他说国家未来的发展无可限量,到了一九三○年,我们就会成为全球最富有也最强大的国家。你不觉得听起来振奋人心吗?”

我们也有中国梦。

中国人历来吃苦耐劳、韧性十足,改革开放以来用勤劳和智慧积累了财富。包括在读《月亮和六便士》的时候我还专门搜了一下塔希提,没想到却发现这个小岛“约有2万华人,约占人口的10%,华人华侨经济约占当地85%以上,因此华人(深圳籍)掌握了当地大半的产业,华语(客家话)也是当地的语言之一。”

嗯,华人的智慧和能量遍及全球,绝非妄语。

现在,我们的国家在经济领域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新使命,新课题。那么,在文艺领域,是不是也需要去芜取精、革故鼎新,做一些经得起推敲的工作呢?

我们的软文很多,都市言情小说也很多,有几个能像马克·李维那样感人至深?

就算是批判当下,水军都会流下潇湘去,但宋方金那篇“敬明不明,于正不正”的演讲倒还挺有意思。

格少的父亲说:“我代表了公司的门面,非常以此为荣。而且我要求我儿子从基层干起,跟其他年轻人一样,慢慢往上爬。有朝一日时机成熟,他才够格接我的位子,毕竟经营这么一家公司,绝对要担起很大的责任。”

阿毛形容伊姐“由于成长环境的缘故,伊莎贝尔从小就接受了大人灌输的价值观。她不会想到钱的事,因为生活向来都是衣食无缺。不过,她仍然能凭直觉认为钱很重要,钱象征着权势和社会地位,男人赚钱天经地义,人生本来就该为此努力”。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也是从最基层干起,直到70多岁的时候拥有了整个航运公司的产业,才有能力在霍乱中带着他单恋了一辈子的费尔米娜畅游内河,做一场永不登岸的浪漫旅程。

我有两个同学分别去了印尼和古巴留学。

他们告诉我当地人都觉得中国人有进取心,勤劳,能干,能创造价值、会积累财富,但不会享受生活。

在赤道和拉美的民众那儿,明天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存钱有什么用呢,快乐地享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打一个星期的工就辞职畅玩一个星期,钱花完了再回来工作——这在我看来不可想象,各方观念的差距巨大——但此次疫情又是一个证明未雨绸缪绝非笨蛋的突出例子——尽管疫情之中没有胜利者,但总体上讲,中国做得很棒。

我们的年轻人同样不能不脚踏实地,从最基层做起,即使看不到未来的轮廓,也不能都争着去当吴亦凡、鹿晗、肖战和王一博吧,靠脸吃饭和从基层干起哪个更有吸引力?

写这些的时候也已经快三十了,我痴迷于马尔克斯的作品,2014年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却并不深感悲痛,毕竟斯人已逝,作品长青,但本世纪的头10年迷过周杰伦,懂得少年心境。

可明星们读错字、没素质、情商低的合辑也不少。至少光鲜背后的龌龊不值得迷恋,但两者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这是常识啊!

五年内禁止进入股票交易所的赵薇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燕子,“国民女神”和“偷税漏税女王”冰冰复出遥遥无期,作为模范夫妻登上春晚向大家拜年的陈羽凡和白百何各自凉凉……我喜欢华晨宇,于音乐一途确实有实力,但一翻作品,却觉得他的身边还差一个更劲爆的电音版的方文山。

我们在经济领域已经走得很快,那么,在文艺领域是不是也应该靠质量而非数量地迈步走起来?

我们是不是该通过心灵的塑造和认识的提高去完成文化软实力的积累,借助涓滴的滋润而非焦虑的鼓动去丰富国人的内心世界,抛开浅表的泡沫,探索没有意义的意义,从精致的综艺中抽身而出,找到生活普遍的美,戒掉玩手机的瘾,好好读几本小说……并以此开掘文明的新境界,创造国家的新风尚,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呢?

我想,一个标准技术控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其精彩丰富程度一定远高于高曝光度的当红小生!

一个看似碌碌无为的普通职员,未必没有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

用当代的笔写当代的故事,这里面必定大有写头!

同时,我们也应该集中注意力去定义好自己的人生。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下篇)

这里,再讲讲我为什么怀疑自己对现实主义的理解。

《刀锋》中的苏娘即将熬成老亚的正室,为此老亚疏通了知名艺术家、绘画权威、新闻评论人、政界权贵以及各界人士的关系,并出重金将技艺稀松平常的苏娘包装成了知名的画家!

“她是知名的画家,最近在迈尔海姆艺廊的画展大受好评,成功当之无愧。‘苏姗·鲁维耶身为殖民步兵团军官的遗孀,多年来凭借一己才华养家糊口,照顾年幼失怙的可爱女儿,展现出典型法国女性的坚毅性格。如今多亏了慧眼独具的迈尔海姆先生,她的作品即将于他旗下画廊展出,大众有机会欣赏她细腻的笔触和熟练的画风。”

原来,资本主导艺术并非某一时代的特产,也并非个案,其中利害、层次与关联恐怕也绝非我想象地那么浅显——写读后感至此,全盘失败在所难免……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下篇)

最后,希望看了我的读后感的朋友们去读原著。

希望人到中年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像少年朋友追星一样崇拜毛姆或尤瓦尔·赫拉利——你见识到的是作品的魅力绝非他们本人——如果你是一个思维传统的直男,很不幸地告诉你,他们都是同性恋。

但若持偏见的你因此不屑于阅读他们的作品,那你无疑会错过自己此生很多的精彩!

毛姆将之隐含一生,甚至不惜用结婚生子来遮掩,但尤瓦尔毫不避讳这一点——时代在进步,同性的爱和异性的爱价值等同,这已经不是比较新的观点。

几年前的第56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为同性、异性的20对新人举办了婚礼,主题曲由麦当娜献唱,名字是Open Your Heart 。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下篇)

好了,故事没有终点,我的笔墨也远未成型,所以我还是会继续写……

最后的最后,摘录《刀锋》里我标记的经典段落如下,这当然还是书里的原话,看完别忘了读原著哦:

人生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就等于是场豪赌,失败的人不胜枚举,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我不晓得她是否有所察觉,因而想方设法减过体重,抑或是产后意外的幸运巧合,总之,如今她的身材苗条有致,时髦的衣着又凸显窈窕曲线。她身穿一袭黑衣,我瞄了一眼,发现她的丝质礼服是巴黎某高档服饰店所订制,既不过于朴素又不算华丽,而她穿起来随性又自信,犹如天生便是穿名牌的料。十年前,尽管有艾略特替她出主意,她的衣服老显得招摇,穿起来也不自在。如今佛罗里蒙家族的玛丽·露意丝可不能再说她不够高雅了,现在她全身上下无不高雅,连涂成桃红色的指甲都显得脱俗。(我说:以貌取人,这才正是人性的枷锁啊!)

然而最令我意外的是他的眼神,我清楚地记得他初入社会时意气风发、毫无烦恼的模样,深蓝色的眼眸里透露出无比的希望与坦率,如今却只剩困惑与沮丧……他的胆识显然受到动摇,虽然还是亲切地向我问好,宛如见到老友般高兴,但我总觉得他的热忱纯属礼貌的习惯,不像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向来不太相信女人的直觉,因为这种直觉更像是她们的一厢情愿,我不得不保持怀疑。一想到方才与伊莎贝尔漫长谈话的结尾,我便不由得笑了出来。(我说:关于女性的话题,又来了!)

我们有个帮佣玛莎,她是不知变通的浸信会教徒。我还小的时候,她常说故事吓我,说罪人要永远受地狱之火折磨。她举例的对象都是村子里跟她有过节的人,而且详细地描述那些人在地狱会遭受哪些酷刑,往往越说越开心。

至此,毛姆的四个大长篇分解完毕。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