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前幾天,一個學弟跟我打電話說,去年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考上了省城的一個公務員編制,結果,沒高興幾天,就為材料的額事撓頭了。

雖然他是名牌大學畢業,但對於材料這個陌生的“行業”還是兩眼一抹黑的,今天,我們就來給那些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提一些建議。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古人常講:文以載道,文以輔政。

好的公文從古至今不僅是日常辦公、落實命令的重要工具,更是治國安邦、施行政策的有效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初入公文寫作大門的新手,往往因為閱歷有限、積澱淺薄會走很多彎路,從而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精力。

《詩法正宗》中有言:“學問有淵源,文章有法度,得則成,失之則否”。

公文寫作的方法數不勝數,筆者就新手初學這個階段整理出6條建議,從而使他們找到一條春意盎然的“上山小徑”,避免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01

縱觀全局有站位

確立站位是公文寫作的第一步,能夠確保寫作方向正確,否則文筆再好,也將南轅北轍。

一方面要有社會站位。有了社會大背景的底色襯托,寫出的公文才能高,才能新、才能實,這就需要我們勤奮學習社會時政、學科理論、各級會議精神等知識,從中汲取理論營養,打開公文寫作的思想源。

同時,也要認識到獲取社會背景知識的過程是長期性的,不能“畢其功與一役”,而是要始終堅持學與思、知與用、博與專相結合。

另一方面要有領導站位。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公文寫作的路線是由領導意圖決定的,所以學會寫領導所想,寫領導所講,寫領導所做是寫作者必須精通的技能。

這需要我們把功夫用在平時,多關注領導的個性、經歷和想法,把這些重要的資料收集起來,將零散的東西精心提煉,便於寫作時抓大放小、“一線串珠”。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02

博識深思有格局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寫文章、寫材料也要有大格局、大胸懷。

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對大局瞭然於胸,對大勢洞若觀火。那麼如何做到有格局?

一要掌握“四情”。即上情、中情、下情、外情。公文本是上傳下達之用,知上情才能更好理清寫作意圖,知中情才能更好統籌各方、兼顧上下,知下情才能更好按照實際情況部署工作,知外情才能更好依勢而行、順勢而為。

二要精於構思。其重在一個“謀”字,即對寫作過程通盤的謀劃,可按工作需要包括傳達之需、整改之需、指導之需和知照之需;

可按文件要求,在吃透原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理出行文落實的關鍵要素;可按文種規範,只有掌握了各文種基本的格式套路,才不會出現偏題漏寫的情況。

三要善於破題。不管遇到什麼題目,腦中始終要浮現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以便明晰寫作對象、分析寫作依據、定下寫作思路。

對於破題方法,可以從高處著眼即取決於作者思想認識的高度、知識水平的高度和寫作能力的高度;可以從新處著眼即關注社會新動向、關注發展新趨勢、提出工作新思路;可以從奇處著眼即找準寫作對象的獨特點、寫作內容的閃光點、寫作方法的創新點。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03

綱舉目張有章法

劣質的文章各有不同,優質的文章卻總能找到相似之處,就文章整體結構而言,給人感覺是眉目清楚、前後呼應、層次井然、渾然一體,總結起來就是有章法。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認為可分三步走。

一是精心立意。“意”是統攝文字“三軍”的主帥,一般過程是凝神結想,通過對腦海裡的“倉儲”進行前後左右的審查,確定基本方向;

精挑細選,經過一番去除取精由表及裡的思維活動,圈定立意的大致範圍;字斟句酌,對思維中留下的“精粹”進行歸類重組確定框架;添磚加瓦,對確定的框架進行充實完善的工作。

二是注重邏輯。講究邏輯的公文才能文思縝密、文氣暢通。

在行文過程中,要符合語言邏輯、事理邏輯、思維邏輯,要合乎主題、合乎語法、合乎規範,要與事實一致、與常理一致、與文理一致。

三是搭建結構。好的結構會將材料、觀點等內容要素有步驟、有主次地加以組織安排,使文章成為一個緊密統一的整體,使公文“言之有序”。

結構的選擇可以是“怎麼看,怎麼樣,怎麼辦”;也可以是“依據什麼,針對何事,如何去做,達到什麼效果”等等,概括起來就是要重點突出、佈局均衡、結構完整、思想統一、血肉豐滿、環環相扣、氣韻貫通。經過反覆打磨的結構,就能像經典建築那樣“氣象萬千、氣度非凡”。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04

厚積薄發有積累

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這兩句古語說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寫材料更要靠積累。從個人體會來看,“以下四件套”少不了。

一是思想積累。我們的思想源泉可以從有關政策文件的準確領會中得到,可以從領導一貫要求的全面把握中獲取,可以從時勢發展理念的密切關注中取得,可以從相關業務知識的不斷學習中獲取。

二是語言積累。自備接收器,通過每天精讀報紙、瀏覽網頁、討論交流收集重要信息;

多建語言庫,在突出重點方向的同時,儘可能雜一些、廣一些,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管理的等等,只要於學有益、於用有助,就要多多益善,並做好分門別類的整理工作。

三是知識積累。根據公文所承載的使命,寫作者需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根據公文所憑藉的行政資源,寫作者需要具備必備的法規知識;根據公文所擔負的實際職能,寫作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

四是寫作積累。善於學習可以永久保鮮,緊跟時事,不然遲早有一天思想之源會枯竭;孜孜以求反覆修改,方能打造精品;

鑽研業務則要對自己從事有關的政策法規、專業知識做到如數家珍,如此才能使文章獲得與眾不同的高度和深度。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05

惜墨如金有乾貨

所謂的有乾貨,通俗理解就是文章要實,不能空,至少沒空話、套話、廢話。當前,很多文章標題做得漂亮,但拿起來一看,沒有實質性內容,那就是一個“花架子”,這種“假長空”的文風還有一定市場,其本質也是一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對於新手而言,初學之時切不可誤入歧途,我們所要提倡的是“短實新”的文風,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堅持“三精”。

一要精煉。好的文章都是高度概括、語言凝練、筆簡意豐。新手剛開始學寫材料時,往往較難做到這一點。寫東西事無鉅細、從頭到尾、眉毛鬍子一把抓,像記流水賬,一捏全是水,沒有乾貨,沒有骨頭。要提高概括、提煉的本領,在紛繁複雜的事物中善於抓住重點、突出特點、發現亮點。

二要精準。對一項工作、一件事情的表述、評價要儘可能客觀準確,不能變形走樣,也不能加料注水。在“引經據典”時,要講究出處,嚴格核准,精準使用。

三要精純。精純的重要表現就是文字乾淨。文字乾淨的背後是語言的雅緻、流暢和真誠,不刻意炫耀、不矯揉造作,更不會浮誇亂彈,這樣的文章才能感人,才能讓人信服。所以,我們每次寫好材料之後,要留點時間給自己刪改,刪繁去蕪,讓文字乾淨些。


體制內新任職“筆桿子“,材料開竅的6條建議(醍醐灌頂)

06

奮發圖強有情懷

王國維談治學曾有“三重境界說”,而寫材料也有“三重境界論”,就是“不怕寫、寫不怕、怕不寫”。要做到這個語序不同的“三個字”,需要有為文字工作投入真感情的奉獻情懷。

一是不怕寫。就是通過長期的寫作鍛鍊,你漸漸掌握了各類文種寫作的技能技法,不再因為不熟悉而膽怯、不再因為不懂不會而推脫,而是任何材料來了都不怕,能夠迎難而上、積極求進,這時說明你有了寫材料的勇氣和能力。

二是寫不怕。就是寫得再多、再難、再苦也不怕,即使熬夜加班、即使反覆修改、即使困難重重,也不能動搖你把文章寫完寫好的意志力,這時說明你有鑽研的韌勁、能吃苦的精神,同時也還有不怕推倒重來的強大心理承受能力。

三是怕不寫。對於寫文章,你始終有一種危機感,怕寫作能力不被認可,怕領導不給機會讓你寫,怕自己的寫作能力得不到進步。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空杯”心態,這時說明你始終在加強學習、與時俱進。

寫材料是公認的“苦差事”,過去我們常說,寫材料的人是“身邊上的紅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窮人、家庭裡的罪人”。但這種“苦差事”,對機關新人來說,是一種最有效的淬鍊,它能夠快速提高理論水平、業務水準、思維能力、大局觀念等綜合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