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不止於學校 學習不止於教室———全國政協委員王歡談史家教育集團疫情期間的教育探索

文 \\ 本報記者;張惠娟

來源\\ 人民政協報 2020-04-08期05版

教育週刊:學生居家學習已經兩個多月,對比之前的學校教育,結合這段時間你們學校的實踐,這段時間的居家學習有哪些“變”與“不變”?

王歡:教育是有彈性的,否則無法適應自然與社會環境的變化。教育的彈性主要體現在育人方法上。疫情造成了一系列育人要素的時空分離,學生從同班共學到居家自學,教育從線下移師線上,所以教育人需要基於應急教育的場域分隔與主題整合,在宏大視角下開展立德樹人。

教育又是剛性的,否則無法奠基人類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教育的剛性主要體現在育人方向上。疫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宏大的成長主題,這既是一個認知主題,又是一個行動主題,更是一個人格主題。在線教育同樣需要堅持立德樹人,落實五育並舉,讓社會成為學生成長的教科書。

“居家學習”改變了學生在校的學習場景。為此,我們構建了家校聯動的“線上指導、線下活動”多元學習場域,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學校超量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新型教育供給。併為孩子們制定了個性化的時間規劃,將統一課程轉化為多線學程,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安排、自主學習、自主成長。當學習發生在居家生活這一線下場景中,孩子們更能體驗“做中學、學中悟”的真實學習過程。因為我們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每天收拾房間、掃地、洗碗、做烘焙,這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

教育週刊:學生“居家學習”期間,老師不能和學生“面對面”,如何重建學生之間互動的成長空間,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王歡:老師應強化學生過程性、形成性、展示性評價,把“專注”與“綻放”作為衡量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標誌。線上教育更容易讓學生把知識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譬如,史家教育集團每天19:30定時進行“班級社區”分享交流,讓不同年級相同班號的孩子們跨越年級邊界進行線上交流。在“班級社區”體驗學習過程中,由於年齡不同、基礎不同、興趣不同,孩子們時刻處在一個信息量大、交流頻率高、情感溝通強的成長時空中。他們在“班級社區”中聊學習、論時事、談家國、說抗疫,互相激發休慼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樣成長就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同時,每個班級社區由黨員教師為先鋒帶領各學科教師團隊進駐,對孩子們的學習感受進行實時反饋與在線評價。

教育週刊:不論線上還是線下,立德樹人是教育不變的追求。疫情期間,你們如何通過課程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將成長的正能量厚植於孩子內心?

王歡:近年來,史家教育集團著力進行育人模式整體變革的研究,構建了以家國情懷為底蘊的系統育人模式,推進“無邊界”課程建設。疫情之下,全國聚力戰“疫”、家校連線同心、師生共克時艱,通過一系列課程的設計,共同揮寫了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字。

首先是心懷“國人”。在我們的“志在家國”和諧課堂中,很多孩子由“經典閱讀”聯想起時代英雄,由“漫步國博”領悟到民族大義,由“品源至慧”激發出家國深情;也有很多孩子用彩筆畫出義無反顧的白衣戰士,畫出趕赴戰場的人民解放軍,畫出千千萬萬的“最美逆行者”。

其次是情繫“家人”。疫情暫時阻斷了師生返校的腳步,卻瞬時延展了家人相伴的心路。一方面,是“一家人”深情相擁:親子共讀、親子共學、親子共弈,在親子陪伴中折射出同心相契的代際融合;另一方面,是“史家人”真情相隨:班級社區、師生並聯、生生串聯,在一次次無限驚喜的成長互動中流淌著同聲相應的家校融合。從“國人”到“家人”,我們將“國”之所向化為“家”之所求,也將“人”字寫得更加穩固。

第三是身修“個人”。基於學校“學無邊界”的課程超市,孩子們每天都能自主選擇、自主安排、自主學習。孩子們將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與系統整合的線上內容進行多點銜接,並自覺聚焦到個人修養的學習提升中,突破書本世界、打開世界書本,在迎戰疫情中成長。

從“國人”到“家人”再到“個人”,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全民戰“疫”貢獻力量,並將“人”字寫得更加勁拔。我們將“為民德、為人德、立身德”融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中來育人,就是要讓“國人、家人、個人”在育人行動中達成三位一體。我們倡導每個人都做“頂天立地的中國人”。頭頂的天,是我們共同的國;立身的地,是我們共建的家。“頂天立地”就是一個人的家國擔當。

教育週刊:居家學習期間,家長的參與價值凸顯,家校合育的質量較以往而言更加重要。家長的角色應發生怎樣的轉變?

王歡:家校的良好合作是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可靠保障。這段時間,家長的角色從生活保障者轉變為孩子們學習的決策參謀者、行動協助者、環境創設者。所以,對孩子的成長切不可放任自流、嬌慣縱容,更不可急於求成、盲目競爭。我們認為,這段時間家庭教育要把守護孩子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既要培養孩子的積極生活態度,又要涵育孩子的從容學習氣度。家長要擯棄焦慮情緒,在平等交流、理解訴求、積極反饋中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對話、協作提議、鼓勵信任,特別是與孩子一起對接在線教育與成長興趣,將學校導向與家庭取向結合起來,形成詳略得當、輕重適恰、緩急有序的線下可持續家庭作息表。這也是家長平穩地安排好特殊時期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要領所在。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懂兒童心理學,所以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身心健康狀況,指導家長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為此,我們開通了“校長熱線”,每天由一位校領導值守熱線,及時解答家長居家教育的困惑和學生居家學習的問題。此外,我們還開設了“家長課程”,以“音頻+文字”的形式向家長推送親子溝通、情緒化解等知識。我們認為,家校共同引導學生開啟居家學習新模式,讓孩子內驅力、生長力、學習力在每日每時中步步形成、層層遞增,既是當前家校關係的核心樞紐,也是今後家校共育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