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第一次直播課

因為疫情,教師們紛紛轉型,開始在線直播授課。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給近千名學生在線直播授課,更沒有想到會在這次授課中如此狼狽不堪。

2月23日下午,當講完一節一個小時的高中歷史直播課後,我並沒有感到輕鬆,反而有些迷茫,如同一個筋疲力盡的人重新走進了無盡的荒漠。我一個人躲在書房看回放,那個滿嘴“這個”“那麼”、自言自語的人是我嗎?那個讓一屆又一屆學生喜愛的“名師”去哪了?

我不斷考問自己——“我的水平竟這麼差嗎?”痛定思痛,慢慢梳理出幾個問題。

首先,沒有為學生著想。統編歷史教材《中古時期的歐洲》一課是新增加的內容,概念較多,初中教材很少涉及,師生都感到陌生,而且學生手裡只發了一個電子版教材,據說多數還沒有打印,只能一邊對著電腦一邊對著手機學習。雖然我編寫了學習任務單並且提前推送給學生,但是直到上課,“作業本”還沒提交上來。平時,我自認為心裡是裝著學生的,但這次沒有靜下心來思考他們面臨的這些現實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還設計了不少中外比較、現實應用的任務,現在看來臺階還是有些高,內容還是有些滿。

其次,不熟悉網上教學要求。這些年來,我本來已經習慣了一種談話式的教學,喜歡互動和生成,沒有學生的發言,我就不知道怎麼有針對性地講。現在,冷冰冰的屏幕代替了一雙雙會說話的眼睛,滾動滯後的對話框代替了隨時的呼應與疑問,想連麥互動聲音卻聽不清,所以開講後就進入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這種情況下,平時那種看著學生“隨意”談話式的語言竟然有些格格不入了,而那種連貫流暢、清晰有力的語言風格反倒顯得比較自然。

最後,是浮躁的心態。面對網絡授課,想到自己是在課堂上打拼出來的老教師、特級教師,而且最近正跟老師們一起開展“理解為先的單元教學”實驗,時不時還指導一下,怎麼著也得露一手。而且,平時習慣了基本不寫教案,不拿教材進課堂,甚至在走向教室的路上才把思路梳理一下,有些習以為常、自鳴得意了。在這樣的心態下,雖然在課前教學設計上下了些功夫,但是沒有及時瞭解學生實際情況,也沒有試播,最終沒有取得成功。

接下來的第二節課前,我主動聯繫學生,批閱學習任務單,記錄下學生的問題,很快調整了教學思路。針對學生反映有的問題“在教材上找不到答案”,我把教材放到了課件上,在課堂上以挑戰性問題引導學生有效自學,適度互動,啟發他們在遷移運用中將史實上升為基本理解和大概念。同時熟悉每個操作環節,主動試播。

第二節課下來,感覺順暢許多,學生也頻頻點贊。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08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