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吃饭时一个习惯,至死都没改变,儿子每次到饭点都想溜

众所周知,在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乡党》中曾记载道:“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能随便说话。

当时,古人认为衣食住行都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日常行为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让自己的行不逾礼。

就这样,久而久之,在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我国也形成极具特色的住行饮食文化。尤其饮食文化,在我国饭桌上的规矩可谓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比如饭桌座次讲究,一般客人要坐在上座,面朝向外,而晚辈则要坐在门口,负责端菜接菜、倒酒倒茶;入席后与别人碰杯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杯子比对方低一些表示尊敬等等,繁琐的饮食规矩皆是中华文明的综合体现。到如今,作为礼仪之邦我们,依旧对祖先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做出了很好传承。

袁世凯吃饭时一个习惯,至死都没改变,儿子每次到饭点都想溜

说起枭雄袁世凯,如今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而纵观其传奇的一生,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战争,归国后卷入晚清政治风暴成为后党成员,自此地位扶摇直上,从道员、督抚累升,至入职军机,内阁总理大臣,一跃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权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后,擅长权术的袁世凯又威逼利诱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满清,达成南北议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此,袁世凯以和平的方式让国家政权平稳过渡,原本不朽历史功绩本有机会让他流芳百世。然而到了最后,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复辟王朝,登基自立“洪宪皇帝”。

袁世凯逆势而为,终究会激起了全国民众的讨伐之声,最后在著名爱国将领蔡锷的领导下,袁世凯仅做了83天皇帝美梦就被迫取消帝制。袁世凯的一生可谓是“晚节不保”,在过了一把皇帝瘾之后,不久便在世人的唾骂声中抑郁离世,时年57岁。

随后民国政府按其遗愿“葬吾洹上”,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吃饭时一个习惯,至死都没改变,儿子每次到饭点都想溜

按道理讲,像袁世凯这样军旅出身的人,57岁也算“年富力强”,怎他就在取消帝制后早早过世呢?其实除了民国史料记载患有尿毒症外,后世史学家综合他生前生活习性也得出了,袁世凯过早的逝世多半是因为他不规律饮食有关!当时据1915年的《纽约时报》这样形容袁世凯外貌:身高不足一米六,有着粗脖子,身躯臃肿,再加上一袭晚清的军大衣,看起来甚是粗俗。显然,枭雄袁世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造成他当时那般模样!

当时,成为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要权有权,要钱有钱,饮食方面是完全不需要愁的,想吃什么手下都能为他弄到。不过袁世凯却并不怎么爱吃山珍海味,反倒是对家乡河南的豫菜情有独钟,每天主餐都吃着豫菜。虽然豫菜曾是作为中原烹饪文明的代表,但到了近代以后,随着鲁菜、湘菜、苏菜的逐渐崛起,豫菜风光已经不再了。而正是由于袁世凯对河南豫菜的钟爱,豫菜又曾一度风靡于北京城。

袁世凯吃饭时一个习惯,至死都没改变,儿子每次到饭点都想溜

可以说袁世凯终其一生都对家乡豫菜情有独钟,几十年都不带改变菜系的。而军人出身的袁世凯,生活习惯也是十分有规律,他每天早上都要吃稀饭馒头,或者来一大碗鸡丝汤条。到了午饭时间,袁世凯都是和家人一起吃,而这可让家人不舒服了。因为袁世凯特别喜欢吃鸭子,尤其是清蒸鸭子,每年到了冬天后,袁世凯基本上每天都会吃到这道菜,而且百吃不腻。

据清人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袁慰亭喜食填鸭,而饲之法,以鹿茸捣碎拌以高粱喂食。”就是说,由于袁世凯特别喜爱吃鸭子,袁府的鸭子的饲养方式都民间有所不同,其饲料都是用名贵的鹿茸捣成碎屑然后拌着高粱做成的。

虽然袁世凯对山珍海味不感兴趣,但由于他吃饭非常的挑剔,就吃那么几道菜,长此以往,就导致他的儿子们一到饭点就想开溜,而且袁世凯这个吃鸭子的习惯至死都没有改变。

袁世凯吃饭时一个习惯,至死都没改变,儿子每次到饭点都想溜

当时,在吃饭的时候袁世凯还有一个习惯让他的儿子们很头痛,那就是袁世凯十分注重家庭的团聚,他要求除非有特殊事情外,不然每天都得回家吃饭,哪怕儿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也不例外。这条规矩对他的儿子袁克定、袁克文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因为袁世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正襟危坐,从来不开什么玩笑。

而作为从基层走出的领导,袁世凯一生都奉行“能吃才能干”的信条,常把“要干大事,没有饭量可不行”挂在嘴边,自己饭量奇大,也号召儿女们多吃,以成大器。有一次,袁克文陪袁世凯吃饭时,明明已经吃饱了,父亲还夹来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袁克文又不敢拒绝,怎么办呢?袁克文只好把馒头接过来后,装作在吃,其实是悄悄藏在衣袖里——结果因为馒头太热,将手臂烫伤了好几处。

袁世凯吃饭时一个习惯,至死都没改变,儿子每次到饭点都想溜

看到这里,读者们心中疑问或许就解开了!对于正常人和正常家庭来说,能聚在一起吃饭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但在吃饭这件事上,袁世凯以自己的行为习惯去约束别人,用自己认为很正常的方式去关怀别人,结果把本该其乐融融的家宴变成人人煎熬的饭局。而作为民国铁腕统治者,袁世凯的种种习惯虽让家人们感到不适,但却又无人敢劝,他的儿子们只好一到饭点就想找理由开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