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在吃完心心念唸的這碗麵後暫別緊靠朝天門兩江匯合的北濱路,接上重慶同行的夥伴開始我們的蔓蔓征途。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這一碗麵,離開重慶便會思念無限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最具重慶特色小面文化,形式是次要的,關鍵是味道霸道就行。

重慶到天水主要有兩條路:一是出巴中走漢中成縣到達天水,二是走廣元出四川經隴南到達天水,我們的終點在麥積區。我們選擇了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大致方向,兩邊都要穿越秦嶺,這邊在高速公路隧道編寫的名稱叫“西秦嶺隧道群”與經達州到紫陽西安的那條“秦嶺隧道群”遙相呼應,其中18公里長終南山隧道是我國第一長公路隧道。在廣元附近的劍閣縣有著名的劍門關,雄關鳥道說的就是這裡。從出廣元進甘肅境內一直到天水這幾百公里路上有太多太多的隧道群,可以想象當年蜀軍六出祁山討伐魏國是何等艱難,以至於李白留下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古感慨,而生活在當今的人們已經是相當幸福了,開個車不但輕鬆穿越蜀地最大的天然屏障“秦嶺”、一日千里也不在話下。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重慶到天水的衛星線路圖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這只是其中部分的隧道,有興趣你下次路過可以細細數數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由白塔山公園俯瞰閬中古城

由重慶到廣元是一直沿著嘉陵江逆流前行,離閬中出口還有大約10公里的地方車速漸漸慢了下來,心想應該是去閬中游玩的人太多而導致出口流量大增下不去的原因吧,還好最左側的快速車道僅擁堵了不長時間便通暢了,大多數司機還是比較規矩的靠右側排隊下道口。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閬中古城建城之處的模型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閬中古城街道

當時對路過閬中出口那麼多車堵著也要去十分不解,一個多月後因一個機緣也算正式造訪了這座路過數次而未入城門的“古城”。聽當地接待的朋友介紹和實地走訪,不覺喜歡上這個清淨的城市。因伏羲的母親在閬中而聲名鵲起,因地形如八卦而誕生的風水學說,因“渝水”的孕育而造就的巴人文化,最有名的當說是三國時期鎮守這裡的將軍張飛而使得古城廣為人們所熟知。當然,這裡也成了他的遇難地......關於閬中游記後面會單獨介紹,我們繼續趕路。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白塔山頂塔內俯瞰嘉陵江邊的閬中古城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出了這裡就是甘肅隴南,得隴望蜀說的就是這吧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自駕長途行車真的要專心致志,這老弟算是幸運的,只擦傷點外殼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雲捲雲舒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麥積區正在修路一路土灰漫天彈坑密佈,走走停停進入城區又是另外一番天地。看看時間20:48,差不多12小時的行車人困馬乏,好在酒店不錯對得起掛星。自駕旅行對體力和耐力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所以吃和住就顯得很關鍵,尤其是能夠舒適的睡一覺,讓身體儘快充電恢復,第二天滿血復活。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現代文明的標誌是不管你走到哪都有可口的菜餚,賞心悅目的外觀就可遇不可求了。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據說是甘肅名吃,招牌很大

進入甘肅地界的早餐絕對是一面當先,在中國大地上以麵食為主的地方不少,但能在全國叫得響,順嘴就來的恐怕是以地域命名的甘肅名吃。這應該歸功於開遍全國的小吃“蘭州拉麵”,然而在甘肅,業內對這種稱呼很是不屑,人們更願意叫xx牛肉麵。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這碗油辣子,來自川滇貴的人們表示很舒服

南疆行之二:重慶-天水 重走古絲綢之路 行路萬里只為遠方

我們所在的麥積區因麥積山而得名,這裡是傳說裡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就文化而言更為出名的是麥積山石窟,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小隴山中矗立著一座絕壁,外形如麥垛般故得名麥積山;又因後秦、北魏時期佛教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漢地大興佛像鑿窟,歷經隋唐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宋元明清歷代開鑿擴充已是規模龐大的石窟群。

這裡的石窟、壁畫、彩塑具有很高的史學及藝術價值,是研究佛教傳入漢地的歷史變遷、文化習俗融合的重要寶庫。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

我們這次旅行的主題定義為“重走古絲綢之路”也是因為沿途所經之地遺留的文物、古蹟都跟古絲綢之路的興衰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帶著探索發現眼光的旅行更有魅力。現在流行一句話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總有一個在路上”,讀書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前人智慧的一種積澱,在路上不就踐行流動的歷史、地理和民俗麼?

本節攝影:湯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