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與美元的本質,人類有史以來的集體犯蠢的行為

今天在講美元之前,我先跟大家講講某些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一種私人發行的網絡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的創始人以其機制與承諾說,數字貨幣發行的數量是有限的。

然後,本身沒有特別價值的數字貨幣就成了一個一般等價物交流兌換的渠道。

假設有甲和乙兩個人,這兩個人價值觀,資源都不一樣,所以經常出現同一件物品,在兩個人的眼中價值不同的情況。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某一個物品,甲認識價格應該很便宜,因為甲他們家到處都有,而乙就不這麼認為,乙認為這樣東西的價格應該很高,因為乙家裡急缺這東西。

如果甲乙只是一件物品的價格不一致那還好,但是如果是許許多多的物品價格不一致呢?

這種矛盾導致了甲乙雙方之間的交流交易無法順利進行。

但是,這時候數字貨幣出現了,數字貨幣起到的作用就是甲乙之間的一般等價物的標的。

簡單點就是,甲和乙的錢都換成數字貨幣,再進行交易,交易完成再換成各自的貨幣。

而這對數字貨幣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數字貨幣可以控制兌換比例,之前是一個數字貨幣兌換十個甲的貨幣,等到甲的數字貨幣要兌換成甲的貨幣時,這時候的兌換比例可能已經只有一個數字貨幣兌換九個甲的貨幣。而這一個甲的貨幣的差價就被數字貨幣發行者賺走。

其次,數字貨幣發行者對物品有定價權,數字貨幣可以在任何時候宣佈某樣東西的價格應該上漲。那這樣東西的持有人必然會站在數字貨幣統一戰線,並且表示沒錯,就應該漲價,然後數字貨幣發行者就可以聯合物品持有人對物品購買者進行漲價,而虧損的只有購買者與購買者之後的一連串產業。

最後,數字貨幣發行者雖然承諾其發行機制與發行數量,但是數字貨幣的發行是在無人監督,無人看管,無人制衡的狀態下發行的,最後數字貨幣真正的數量,除了數字貨幣的發行者,其餘人其實都不知道。

數字貨幣與美元的本質,人類有史以來的集體犯蠢的行為

那麼,我講數字貨幣跟美元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我說美元就跟數字貨幣的發行類似呢?

美元是國際貿易中的主要結算貨幣,意思就是美元是所有國際貿易中的標的貨幣。

也因為美元幾乎所有國際貿易中資金的標的貨幣,所以美元天生對國際貿易中所有的物品有定價權。

也正是因為美元幾乎所有國際貿易中資金的標的貨幣,所以美元在控制貨幣的兌換比例上有天生的優勢。

而美元也是美聯儲單獨一家發行的,美國的法定貨幣。

這麼一看是不是數字貨幣跟美元有很大的相似性。

數字貨幣在國際貿易中有定價權,美元有。

數字貨幣在貨幣兌換中有定價權,美元有。

數字貨幣有單獨的發行機構,美元有。

...

可以說數字貨幣與美元一樣都起到兌換,渠道,定價的作用。

簡單的說美元有的功能,數字貨幣都有。而近幾年的幣圈跑路潮,也可以看出美元未來的結局,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這裡不講。

跟美元有同樣的地位的天然貨幣,找遍所有人類世界,只有一樣東西可以跟美元相媲美,那就是黃金。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

既然美元所處的位置這麼重要(跟黃金相媲美),為什麼當時讓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主要結算貨幣?而且,當時全世界主要國家的黃金都還放在美國。

而起全世界就美聯儲一家發行美元,沒人監督,沒人制衡,沒人監管,美聯儲只憑承諾根據美國資產製定美債,從而發行美元。

這種發行體系,美聯儲只要想要印美元,就可以隨便舉債(發行美債)。

美國多年來持續不斷上漲的負債就是明證。

而當美元的信譽深入人心的時候,美元這印出來的紙片,就可以收割全世界。

用印出來的紙片去購買其他國家的物品,再划算不過,反正那些貨幣(除了在美國國內作為法定貨幣流動)也是在國際貿易中流通,通貨膨脹的後果也是所有國家一起承擔。用其他國家的真金白銀付出去取得自己的回報,這買賣顯而易見的划算。

最後,當美國陷入危機的時候,美聯儲撕破臉皮,親自下場,無限制印美元,再把美元發行到國際上,讓所有人一起承擔惡性通貨膨脹的後果,這就是美元的罪惡。

如果說讓美元這種印刷的紙片成為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是愚蠢的行為。

而當初同意讓美元成為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並賦予美元擁有現今這麼大權力的人類精英們也是在集體犯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