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乐都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灿烂。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乐都是历史上在青海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县份之一,故有“河湟地区文化大县”之称,而最好的佐证便是曾经培育出多名河湟名士的凤山书院。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凤山书院,旧名乐都书院,在城西北隅,乾隆二十六年,知县何泽著建。后因其地背倚凤凰山,故改名为“凤山书院”。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由于乐都当时称碾伯县,人们习惯将书院称之为“碾伯书院”,也由于当时书院已经建起,就具有相当规模的完善教育体系,声名远扬,它和西宁的“湟中书院”“五峰书院”,大通的“大雅书院”,贵德的“河阳书院”成为河湟地区的五大书院。

凤山书院最初的格局比较简单,规模并不大,但是环境优雅,是习文学诗的好地方。这在当时已成为非常理想之地。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湟流在前 ,凤山在后。地处这样的风水宝地的凤山书院是当时的“国家培才之地”,在凤山书院的带领下,100多年间,乐都共走出了17名举人,40名贡生,涌现出吴栻等青海文化名人。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乐都的老人都说,凤凰山是有灵性的。不仅因为她形似一只振翮欲飞的凤凰,还因为两百多年来,她如一位洞悉古今的智者,俯瞰着山脚下因山得名的凤山书院,聆听着山脚下的琅琅书声,熏染之下自然聪慧。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坐落在乐都凤凰山下的书院,见证了一代代乐都文化人的成长。直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本土文学专著如雨后春笋般遍及乐都大地。今天,乐都的一些老人提起凤山书院时,语气中仍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河湟教育老名片——凤山书院

由书院改为学堂,由学堂改为学校,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的凤山书院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6年,当地政府在湟水北岸重建凤山书院,凤山书院组织编纂的《乐都史话》、《乐都诗词选注》等一系列河湟文化丛书陆续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