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閉幕,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來了,密切注意3件事!

一、三伏之後,還能艾灸嗎?

三伏閉幕,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來了,密切注意3件事!

昨天,是出伏的日子,陪伴了我們半個夏天的三伏,終究還是過去了,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艾灸呢?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是迷茫的,於是不少灸友留言發問,包括有的灸友問,三伏天后,我們還能艾灸嗎?還需要艾灸嗎?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們不光能艾灸,而且更需要艾灸,尤其是接下來到“秋分”的這28天。

為什麼是秋分?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道:“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意思是秋分那天,日夜時間均等,白天黑夜各佔一半,用中醫來講,就是陰陽各半,達到了平衡,再往後,相對來說陰陽比較穩固了,人不容易生病。

反之,秋分之前的這段時間,是黎明前的黑暗,人體陰陽受天候影響,偏於混亂,病邪多發,這種時候,恰恰是體質偏弱之人急需幫助的時候,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艾灸!

二、接下來28天,可能是下半年最難熬的時間!

三伏閉幕,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來了,密切注意3件事!

昨日出伏,今天起算,至秋分有28天,這28天,可能是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因為它是一年中陰陽變化幅度最大的28天。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早晚溫差波動大,白天熱到吹空調,凌晨冷的蓋被子,我們身體裡的陰陽平衡,也會變得相當不穩定。

中醫經常說到陰陽,男女是陰陽,水火是陰陽,白天黑夜,一年四季,也都分了陰陽。但是,陰陽不和到底有什麼後果,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我們不妨這樣類比:

想一想,假如一個人突然從火爐似的廣東,一下子到了寒冷的黑龍江,身體陰陽必然要有過渡,出現許多不適。假如我們什麼都不做,不添衣加被,生病的可能性幾乎是100%,這就是陰陽不和的嚴重性。

我們的身體,當下便處於一個類似的過渡期,身體裡的陰陽在自我調整,這個過程,就容易打破陰陽間的協調,身體免疫相對虛弱。而且時間很長,不是說一天兩天忍一忍就過去了,稍不注意,哪一天疏忽了,疾病便可能趁虛而入。

所以這28天,可能是下半年最容易生病的一段時間,尤其女性陽氣偏不足,陽不攝陰,自我調節能力不足,需要外力幫忙抵禦,同時還要密切注意身上出現下面這3種情況!

三、密切關注3件事,警惕陰陽失和!

三伏閉幕,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來了,密切注意3件事!

1、呼吸道疾病

我們呼吸時,空氣由鼻腔進入呼吸道,呼吸道上分佈著黏膜,上面覆蓋了粘液與纖毛,適度的粘液分泌和纖毛運動,能防止空氣中的顆粒物入侵,起到保護呼吸道的作用。

秋季多發呼吸道疾病,因為陰陽失衡之後,體內水份流失異常,鼻腔內無法形成足夠黏液,於是各種汙染顆粒鑽進呼吸道,發生感染。

2、感冒

秋天感冒的人特別多,而且很多人是這樣感冒的:晚上睡覺前還覺得很熱,於是敞開肚皮,吹風扇,吹空調。等到半夜,氣溫驟然下降,直接被凍醒,第二天起來就流鼻涕,感冒了。

原因,一方面由於季節更替,人體正氣無法凝聚,抵禦不了風邪寒邪。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自身的免疫力鬆散,陰陽不和,才容易被病邪乘虛而入。

3、背涼怕冷

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地,陽氣極為旺盛,也是我們身上比較不怕冷不怕風的一塊地方。所以,如果你的背已經感覺到了又涼又冷,那就需要極其注意了,意味著身體內陰陽平衡處於混亂的邊緣。

四、陰陽平衡,中醫養生的終極目標!

三伏閉幕,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來了,密切注意3件事!

《黃帝內經》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什麼是陰陽?簡單說:陽氣為熱氣,是火;陰為體內津液,為水。

天地是一個大陰陽,人體是小陰陽,體內又蘊藏了許多更小的陰陽,每個陰陽之間互相依靠,互相節制,始終處於運動變化的狀態。也因此,當受到外力干擾時,陰陽強弱發生改變,可能出現陰虛,陽虛的情況:

陽氣盛了會陰虛,火旺:陽為熱,身體老熱著,就好像水燒開了還一直燒火,水只會越燒越少,而體內水液代表陰,水液少了,也就是陰虛了。如過陽熱太盛了,身體就會表現出乾燥,發熱,咽乾,眼澀的情況,這就因為是陰虛了,經絡和臟腑就得不到津液的滋養,自然會呈現“乾枯”的狀態。

陰氣過盛會陽虛,體寒:大家都知道的是,正常情況下的水溫,總是要比空氣的溫度低,就如我們冬天的水冰冷刺骨,而體內水液代表陰,所以陰的特點是寒。故而體內的陰氣太重了就會導致身體機能減退,產熱不足,手腳冰涼,怕冷,這種情況常稱為陽虛。

“陽高壽短,陰重則病,陰陽失調,百病始生”,大到心臟病、高血壓,小到感冒發熱,一切疾病都可以說是陰陽失衡的表現!眼下直至秋分,陰陽激烈變化,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我們要調和好身體的陰陽!

五、艾灸大椎,調和陰陽!

三伏閉幕,下半年最難熬的28天來了,密切注意3件事!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意思是——大椎是督脈與手部三陽經的交會穴,所以才陽氣非常足,中醫也稱它為“諸陽之會”。

這時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是不是大椎穴就只能補陽?

這樣想可就錯了。既然被稱為“大椎”,當然就要其“老大”的作用,也就是其調和陰陽的作用。它的作用不限於補陽,當陰陽相爭的時候,刺激大椎,可使陰陽平衡。

而且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椎有兩個作用,一是補虛治勞;二是清熱解表。

①大椎擅長補虛治勞。

如果身體“陰氣盛而陽氣衰”,尤其是後背經常感覺冷,那麼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大椎穴是陽氣很足的穴位,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比如孩子不適合做全身艾燻,如果已經做了神闕穴的艾燻,那麼為了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就可以適當在大椎穴艾灸幾分鐘。

具體方法:艾灸時與神闕、三陰交、湧泉穴等辨證搭配,每次艾灸15-20分鐘,溫度以能夠承受的溫熱為宜,隔天艾灸一次。

②發燒、內熱引起的痤瘡可以通過大椎穴來調理。

對於成年人來說,採用大椎穴放血的方法,對於瀉熱的治療效果很好,幾乎可以立竿見影。

具體方法是:用左手的食指與拇指將大椎穴的皮膚稍稍提起,然後用消好毒的三稜針(或者血糖針)在提起的皮膚(消毒)上迅速刺幾針(1~2針即可),同時用手擠出2~4滴血即可。當然也可以採用按摩的手法來操作。

PS:看到這裡,灸友們應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