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用工中的“智力陷阱”死灰復燃

全國疫情得到控制,開始了全民復工,各地招聘用工進入火爆期。

初步瞭解了一下週邊情況,發現人員招聘中的一些不良苗頭也開始冒出,尤其“治理陷阱”值得警惕。

記得很多年前,中央電臺的《東方時空》曾經做過專題節目,舉證揭露了許多單位在人員招聘中設置的一些主要陷阱,包括:抵押金陷阱、試用期陷阱、工資陷阱和智力陷阱等。

最近幾年,由於國家配套政策陸續出臺,相關的法規逐步完善,前面三個陷阱已經很少了,絕大多數單位抵押金不敢收了,試用期也比較規範了,拖欠工資的現象也少了,這無疑是企業和社會用工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然而,人員招聘過程中的“智力陷阱”遠沒有絕跡,依然頻頻出現,讓很多應聘者感到討厭。

其操作方式依然是:由招聘單位出一堆亂七八糟的所謂“智力測驗題”,讓所有應聘者和試用期滿人員答卷。然後,由用人單位自行判卷,決定取捨。

乍一看,這種“智力測量”好像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仔細一分析,卻不然。

這種所謂的“治理測驗”,其實是某些用人單位繼“抵押金陷阱”“試用期陷阱”之後,“發明”的一種新的就業陷阱,而且是一種更為隱蔽、更讓人討厭的糊弄手段,其目的就是白用人。


警惕用工中的“智力陷阱”死灰復燃


先看看搞“智力測驗”的時間。

一是員工到人才市場或者用人單位應聘時搞,每人給你一份卷子,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人人都得答,其用以就是給後續忽悠行為埋下伏筆,打好基礎。

二是在員工試用期滿、即將轉正時搞,其中第二種出現的頻率最高。

原因何在?

因為廉價勞動力已經使用好幾個月了,是該到了把人攆走、再換一批的時候了。

可人家幹得好好的,怎麼攆?不發工作?違法!扣抵押金?更是雙重違法!因為收取抵押金就已經違法了。來硬的趕人家走,理由何在?法律不允許。

然而,用“智力測量”這一妙招,馬上就可以搞定,而且“理由”充足,可以堂而皇之地攆人。


警惕用工中的“智力陷阱”死灰復燃


再看看“智力測驗”的內容。

許多單位出的智力測驗題,絕大多數是一些稀奇古怪、與企業本身風馬牛不及的題目,而且不分對象、不分職位,都是一張卷子。

本人的一個朋友,就曾經在一家“綠色食品基地”看到過他們出的兩份“智力測驗題”模板:

一份是應聘報名時用的,所有應聘者需要回答的,卷子有6頁,政治、經濟、天文、地理、醫學統統囊括,甚至還有兩道微積分題、兩道IT技術題。

另一份留待使用期滿的部門領導以上管理人員的,內容更為可笑,裡面居然有“愛因斯坦是哪年生的?他的頭腦中有什麼特殊基因?”“你最喜歡哪一位當紅明星?范冰冰是什麼星座?”“你一天上幾次網?喜歡在微信上聊天嗎?喜歡玩抖音嗎?”

這些題目,有的卻是很無聊,分明是在用一些偏題、怪題、難題和無聊題,故意用來刁難你的,讓你無所適從,摸不著頭腦,只好乖乖地敗下陣來。


警惕用工中的“智力陷阱”死灰復燃


最後看看“智力測驗”的組織方式。

測驗題都是由招聘單位出,而且不分崗位對象,“一視同仁”,搞創意文案的,也得答微積分題;搞建築設計的,你也得答寫作知識;搞工程檢測的,也讓你答交友知識。

試卷也由出題者判,判卷的標準是什麼?卷子判沒判?卷子怎麼判?你根本不知道,也不會讓你知道。

測試結果如何?只是“內部掌握”,從來不公佈。

接下來忙著做的就是:公司領導馬上分頭找新來的人談話,“非常惋惜”地告知:“你的綜合考評不過關,不太適合在本公司工作,無法把你留下了,實在可惜,咱們以後交個朋友吧!”


警惕用工中的“智力陷阱”死灰復燃


就這樣,一個個被“客客氣氣”、堂而皇之地打發走了,還讓你說不出話來。

而他們卻在背後偷著樂:中國人這麼多,廉價勞動力到處都是,不用白不用,白用誰不用?

由於疫情的危害,很多企業生存不下去了,今年的就業形勢肯定非常嚴峻。

在這種形勢下,出現活少人多的現象很自然。

隨之而來的是,招聘過程中的用工挑選增多,用人單位的要求標準會更高、條件會更加苛刻。

對此,所有應聘人員以及進入試用期的人員,都應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