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區:吹響深化改革“新號角”

■ 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在全國自貿區管委會中率先開展法定機構改革,設立專司制度創新的法定機構,即創新發展局。這也是天津自貿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日前,通過“全球招聘”方式選聘的三位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與產業創新發展局副局長正式上崗

■ 在天津自貿區掛牌設立近5年的時間裡,這裡圍繞融資租賃、平行進口汽車等特色產業,持續推動制度創新,進一步延長了產業鏈,形成集群新優勢。希望通過改革培育出更多產業“大樹”,形成前沿新興產業“森林”

4月的濱海新區,海風中帶著濃濃暖意,改革創新再度拔錨起航。作為天津改革開放創新的前沿陣地,濱海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揮部署下,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戰雙贏”。上週,通過“全球招聘”方式選聘的三位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與產業創新發展局(以下簡稱“創新發展局”)副局長正式上崗,這也吹響了天津自貿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號角”。

創新體制機制

招攬全球“最強大腦”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是天津自貿區的一貫堅持。在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下,如何繼續推動改革,形成開放新優勢?核心問題就是人才建設,無論要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高素質人才的支撐。

去年年底,經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在全國自貿區管委會中率先開展法定機構改革,設立專司制度創新的法定機構,即創新發展局。這也是天津自貿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改革示範意義。面向全球公開選聘副局長吹響了法定機構改革的號角,最終,通過層層篩選,來自浙江的周敏華、來自深圳的曹正清和來自上海的劉宇當選,他們都有著豐富的自貿區工作經驗。

“天津自貿區此次法定機構改革非常徹底,相比其他地區的以事業單位登記的法人機構,創新發展局是以企業法人登記、實行企業化管理、依照法定授權履行相應政府職責的法定機構,將推行全員聘任和崗位績效工資體系,制定績效考核評價辦法,這更能激發人員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曹正清表示,在深圳市人大、前海管理局及局屬企業有豐富任職經歷的他,對此次天津自貿區法定機構改革給予了充分肯定。

而來自浙江自貿區的周敏華,同樣認為法定機構改革將為天津自貿區未來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相比政府部門,法定機構用人機制更加靈活,條框束縛少,充分體現了‘能者上、庸者下’,由於實行市場化薪酬,改變了‘吃大鍋飯’的思想。這對於自貿區這種開放度高,需要不斷創新的地方來講,是迫切需要的。”

劉宇從上週入職以來,就接連深入重點企業調研。通過企業調研加上之前對天津自貿區的瞭解,他覺得這裡產業基礎雄厚、核心企業眾多,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培育產業“大樹” 形成新興產業“森林”

在天津自貿區掛牌設立近5年的時間裡,這裡圍繞融資租賃、平行進口汽車等特色產業,持續推動制度創新,進一步延長了產業鏈,形成集群新優勢。

“在國內外新形勢下,特別是受當前全球疫情影響,如何結合本地優勢產業,引育發展新動能,推動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新發展局肩負的重要使命。”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濱海新區副區長、創新發展局局長張忠東表示,“我們希望這些有著豐富自貿區、外向型經濟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可以用更加開放的眼界和全球化的眼光視野,開展一場場‘頭腦風暴’,培育出更多產業‘大樹’,形成前沿新興產業‘森林’。”

大健康生物醫藥是周敏華非常看好的天津自貿區潛力板塊。“生物醫藥產業是天津的一張‘特色名片’,這裡有著集產品研發、技術轉化、生產製造、商業物流、展示交易於一體完善的全產業鏈。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下,全球未來都將看重這一產業發展。天津自貿區又有著港口優勢,可以充分利用自貿區政策優勢,在疫苗研發與生產、醫療產品製造、加工與出口等方面做文章,尋找新突破點。”

此外,保稅維修板塊特別是飛機零部件的維修、再製造,也是他非常看好的潛力板塊。“未來幾年我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將有大批飛機進入升級換代階段,大量飛機零部件都會涉及保稅維修再製造環節,這個板塊的市場規模將會極其巨大。天津自貿區可以力爭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飛機零部件保稅維修、再製造與交易中心。”

而在曹正清眼中,現代服務業可以成為天津自貿區的一個發力點。如何利用政策優勢,在這方面做好文章,是他未來想要攻克的重點。“在自貿區,聚集著大批生物醫藥、智能科技等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企業,他們也有著強烈的融資、進出口、研發、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等產業鏈條服務需求,這就帶來了金融、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業等現代服務產業潛在聚集發展的機遇。”

注足金融活水 浸潤實體經濟

去年底,天津成為全國繼上海、海南之後第三個上線“FT賬戶”體系的地區,這也將進一步擴大天津自貿區金融市場開放、促進金融政策改革,受到了各方普遍關注。

“FT賬戶體系將有利於企業高效利用國際金融市場資源,統籌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有效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同時也將有利於促進區內企業與境外企業密切聯繫,進一步增強自貿區對境外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劉宇對記者說,曾經參與過上海自貿區金融先期設計工作的他,對未來天津自貿區金融板塊發展充滿了信心。

“與上海、廣東等南方地區相比,目前北方市場缺少金融要素聚集平臺,天津自貿區將金融市場建設作為非常重要的板塊,是和自身非常匹配的。我非常看好這裡金融市場未來發展前景,這裡產業基礎好、核心企業多,具備金融市場發展的基礎要件。只要制度創新跟得上,產業潛能會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和實體企業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動。”他說,未來天津自貿區也可充分做足供應鏈金融創新領域工作,與融資租賃、保理等要素結合起來,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的活水,將制度創新轉化成實際生產力。(記者 趙賢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