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貧富差距……

隨著上港官宣前全北邊鋒洛佩斯加盟,中超有接近一半的球隊集齊了5外援。尤其是BIG4中,恆大、上港和國安都是5外援齊整,申花在將伊哈洛租借到曼聯之後,也在積極尋找第5外援的人選。土豪如恆大,甚至使用哪5名外援還要斟酌一番。【中超專題】

在中甲、中乙球隊連續官宣解散、退出的大背景下,中超實際上也有球隊生存在溫飽線上下,不差錢的球隊早早備足了5名外援,而有些球隊甚至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確定外援,比如升班馬青島黃海。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天海,不僅在轉會市場上攬不下意中人,連現有的陣容也保不住,中超的貧富差距太過明顯。

土豪球隊忙著招兵買馬,平民隊則掙扎在生死線上。

土豪球隊忙著招兵買馬,平民隊則掙扎在生死線上。

集齊5外援,成中超土豪標配

毫無懸念,恆大是足協下發新政之後,尤其是外援放寬到報5上4之後,第一支集齊5外援的球隊。每支球隊只能報名1名無血統的歸化球員,對於有著5名由外援歸化而來的球隊的恆大來說,除了艾克森之外,高拉特、阿蘭、費南多、阿洛伊西奧中必須4選2。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費南多在亞冠得到報名,已經“捷足先登”確保新賽季留在恆大,高拉特的順位排在阿蘭和阿洛伊西奧之前。

恆大愁的不是沒有外援,而是人手富裕。

恆大愁的不是沒有外援,而是人手富裕。

同處廣州的富力,在雷納迪尼奧租借迴歸之後,隊中同樣是5外援齊整,扎哈維、薩巴和登貝萊的位置無憂,託西奇能否在新賽季留隊則存在一定的未知數。蘇寧早早就簽下了加納獸腰瓦卡索,加上埃德爾、特謝拉、桑蒂尼和米蘭達,外援的中軸線搭建完畢,靜待新賽季的開啟。

國安在轉會市場上尋尋覓覓,最終還是與費爾南多再續前緣,隨著比埃拉結束了和拉斯帕爾馬斯的租借合同,上賽季以最高分亞軍成為背景板的國安,同樣躍躍欲試。隨著上港官宣簽下洛佩斯,2019賽季的前4名球隊,目前都是5外援齊備。

新賽季國安的外援配置也基本趨於穩定

新賽季國安的外援配置也基本趨於穩定

中下游球隊中,2019賽季被多次傳出出現經濟危機的重慶斯威成為“黑馬”,早早宣佈簽下西里諾之後,加上卡爾德克、費爾南迪尼奧、馬爾西尼奧和阿德里安,同樣成為“5外援陣容”裡的一員。和重慶一樣出手迅速的則是升班馬石家莊永昌,留用了馬修斯、穆裡奇、莫雷羅之後,又連續簽下中超舊將蘇祖,攬來了羅慕洛,同樣集齊了5外援。

截止到目前,中超16強中,已經有7支球隊簽下了5名外援,相比重慶和永昌走的廉價路線,上港的出手無疑最闊綽,洛佩斯也是到目前為止轉會身價最高的外援,達到了600萬美元。當然,這個身價剛好壓在足協的調節費紅線之下。

土豪不愁!從引援看中超貧富差距

中超BIG4中,只有申花目前隊內僅有4名外援,將伊哈洛租借到曼聯之後,申花陣中只剩下莫雷諾、金信煜、沙拉維和姆比亞,不過新賽季面臨三線作戰,作為足協盃的衛冕冠軍,已經放出中超要進前4、亞冠要小組出線豪言的申花,還在轉會市場上尋找第5外援,這已經不是秘密。魯能同樣接近擁有第5外援,泰達、建業這些處於小康水平的球隊,冬窗關閉前集齊第5外援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大連人、卓爾、華夏這3支球隊,目前陣中只有3名外援,大連人將卡拉斯科租借回了馬競,加上萬達集團減少對球隊的投入,甚至連一點緋聞都沒有傳出。卓爾倒是接近簽下第4外援,華夏除了官宣保利尼奧加盟之外,還有2個外援名額的空缺。不過這幾支球隊的生存並不是問題,幾百萬美元或者歐元的外援,還是“養得起”,中超的延期,讓這幾支球隊還處於觀望的狀態。

大連尚未湊齊5個外援

大連尚未湊齊5個外援

相比之下,困難最大的兩支球隊,無疑是屢屢被曝出問題的天海,和此前被傳出欠薪的升班馬黃海。在阿蘭和雷納迪尼奧返回恆大和富力之後,天海只剩下上賽季夏窗簽下的萊昂納多和宋株燻,但相比於前隊友洛佩斯轉投了上港這支土豪球隊,萊昂納多恐怕有些“後悔”來到了天海。儘管天海退出2020賽季中超的可能性不大,不過目前的形勢下要想再度實現保級,難度可想而知。

作為升班馬,黃海本應該在轉會市場上早早動手,但和亞亞圖雷“糾纏”了半天之後,最終放棄這位前足壇巨星。上賽季征戰中甲時的外援,只有克萊奧可能留下,當然,克萊奧一度也與黃海若即若離,亞歷山德尼雖然是黃海的意中人,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官宣。黃海成為唯一一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簽約外援的中超球隊。

中超的貧富差距,從各隊的引援動作中就能一窺端倪,申花盡管還缺少第5外援,但冬窗已經連籤7將,完全是一副不差錢的姿態。恆大為了讓外援心甘情願入籍,花費的代價更是夠保級球隊一年的開銷。只是與中超各隊相比,中甲、中乙球隊的生存更為艱難。

解散、退出成風,卻還未到爆發時?

足協公示的中甲、中乙聯賽工資獎金確認表中,有3支中甲(含申鑫)、6支中乙球隊未按時提交,廣東華南虎、四川FC已經宣佈解散,申鑫等球隊雖然還沒有官宣“消失”,然而只是時間問題。但即便提交了工資獎金確認表,也並非意味著就一定能夠出現在新賽季,遼足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這支有著67年曆史的球隊,“囊中羞澀”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但球隊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乙球隊中,深圳鵬城雖然向足協提交了工資獎金確認表,但卻搶在“難兄難弟”之前宣佈退出中乙聯賽,這支2016年成立的球隊,僅僅“存活”了4年,就從中國職業足壇消失。成立的時候,恰是中國足球最燒錢的時代,而退出的時間節點,則是中國職業聯賽連遭挫折的時候。

足球本就是一項燒錢的運動,不少投資人的“盲目冒進”,導致瞭如今職業聯賽的根基動搖。更有甚者,如今被重新打回中乙的保定容大,當年征戰中甲就“鬧過”一回退出,隨後的劇情幾乎年年上演,不出意外如今又重演一次,宣佈球隊退出中乙之後不到24個小時,投資人又“收回”成命,甚至“威脅”足協一旦取消球隊的中乙資格,將不惜對簿公堂。

保定容大的鬧劇,就是和相關利益部門“博弈”,投資職業足球是純賠本的買賣,如果不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補償”,退出聯賽、解散球隊就是最後的結局。中超不少球隊之所以還在苦苦煎熬,無非中超的影響力是中甲、中乙的數倍,一支中超球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可能主動離開,但誰也不知道退出浪潮何時會席捲中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