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我们都还记得,2012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首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作家,他的名字一夜之间为中国人所知,名声大噪,其作品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莫言原名叫管谟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发表《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十三步》等,中篇小说《爆炸》《白棉花》等,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等,以及散文,电影、电视、话剧剧本等各种题材近百部,且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影响巨大。

他的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他的作品写的都是发生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故事。莫言在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神秘超验的世界,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先锋”色彩、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悲剧的审美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小说《奇遇》发表在一九八九年第十二期的《小说月报》上,它精彩地诠释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借用人鬼相遇的奇特想象,表达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可谓新颖又深刻。

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小说月报》1989.12期

1《奇遇》故事:一人独行,途中遇鬼

1982年秋天,我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没有回乡的车,我看月亮高悬,是个好天气,便决定直接步行早点回家。

行李少,走得快,抄小路。我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路上静极了,行人稀少,杂草丛生,两边全是庄稼地,只在路中心有一线被人踩过。月光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非常响亮。
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发凉,感觉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但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吓得我一直流冷汗,衣服湿了。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分,一派安宁景象。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寒暄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我接过他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

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到家,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递给父亲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2 作者真的遇鬼了吗?

很多人读完小说都有一个疑问,作者是否真的遇到鬼?其实,这个鬼故事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很相似,也是莫言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风格的体现。借鬼的故事表达现实的道理。

我们看到电影里常常是人遇到鬼会吓得要死。《奇遇》却不同,我独走夜路,浑身紧张,满脑子鬼故事,就怕庄稼地里突然冒出个鬼。而真正遇到鬼(赵三大爷)时却浑然不知,这个鬼一点也不可怕。

我们往往从小就被灌输了鬼是可怕的害人的观念。我们害怕鬼,是因为他样子可怕,专门害人。鬼也有好鬼和坏鬼。死去的赵三大爷让我给父亲烟袋锅代替他欠父亲的五元钱,并嘱咐我早点回家。人死账不死,不赖帐,可见他是个和蔼可亲的鬼,讲诚信的鬼。

人也有好人和坏人。坏人害人,他们害人比鬼还厉害。他们害人会让你一生 不安,倾家荡产,甚至丢掉性命。坏人不如好鬼,需要提防才是。所以结尾的这句多么诙谐深刻:“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鬼不可怕,鬼不害人,鬼比人强。这一点和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并不相同,这告诉我们只有亲身经历的才可以相信。否则一路惶惶不安,紧张兮兮,是多么愚蠢可笑啊。

莫言小说《奇遇》,可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魔幻现实的结合

3人和鬼谁更可怕?

现实世界里,不讲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缺斤短两,假冒伪劣,鱼目混珠,谎话连篇,不守约定,虚伪欺骗,从古至今,这些都是人做出来的。

像赵三大爷这样的,人死账不死的“鬼”能有多少?这样的“鬼”是否会让某些活着的人反省呢?“鬼”尚且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死都不赖帐,而许多活人真的难道连鬼都不如?

为人重要的是诚信。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被我们丢失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在做人方面古人早就提出诚信的问题。人如果没有诚信,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无论是做学问,经商,从医,工人,农民,都必须从做人做起。

为人而没有诚信,连鬼都不如。就是个鬼也是个恶鬼,害人的鬼,人人唾骂的鬼!人和鬼谁更可怕呢?《奇遇》的 “奇”,就奇在寓深刻于荒诞之中,留给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