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指日本大正天皇(1912年-1926年)在位的時期。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即位初期,經過明治維新的築基,日本平穩發展,加上時值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大量西方資金流向日本,日本工業已經擺脫了輕工業階段,海運、重工業、殖民地企業得到了顯著發展。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圖為寶冢歌劇團;東京車站、甲子園、寶冢歌劇團、山崎威士忌,都產生於大正時代。)

極速的工業化帶來了城市的擴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人口顯著增加。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的日本藝伎。)

農家子弟從農村往城市流動,以新興城市帶為中心,新興的經濟圈、文化圈不斷誕生。當時日本一片繁榮景象,大正時期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前所未有的的盛世。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日本大正天皇。)

另外自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日本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日本成為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

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中間階層即中產階級。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的日本女孩在海灘游泳。)

且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民族自決浪潮興盛,民主自由的氣息濃厚,極大的影響了當時的日本,後來稱之為“大正民主”。

在此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大正文化帶有鮮明的現代性,即主張確立近代自我,宣揚個人主義、理性主義,併成為大正文化的基調。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的日本女人精神狀態良好。)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的日本少女。)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的日本女孩)

日本流傳著一句話:“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

但“好景不長”,大正時代短暫而輝煌,不久日本就從大正民主轉向了三十年代的軍國主義,開始變本加厲的窮兵黷武。

老照片:大正時代的日本

(大正時代的日本和服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