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還記得第一次的集體戶外考察課去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也就是五塔寺。那是我第一次去甚至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地方。沿著國家圖書館對面的長河北岸小柏油路一直走去,大約四五分鐘,就能看見五塔寺的標識,周圍樹木高掩,車流稀少,寧靜而舒適。五塔寺對面是有著百年曆史的北京動物園的後門,與之隔河相望。與北京動物園每天熙熙攘攘的遊客相比,五塔寺顯得很冷清,在北京眾多旅遊景點中也並不那麼有名,所以遊人也比較少。在這樣的環境中,反而感受到了平時在鬧市中少有的寧靜、坦然和豁達。

進去之後, 因為沒有大殿的遮擋,一眼就望到掩映在銀杏樹中的塔。矗立在塔左右兩側的這兩棵古老的銀杏樹,彷彿兩個士兵一樣守衛陪伴著這座古塔,據說已經伴隨著這座古塔數十年了。蒼老的枝幹,繁密的枝葉襯托著寶座佛龕內的佛像,竟有一種脫凡去俗之氣。翠綠色的銀杏樹,湛藍的天空,陽光灑下的林蔭光影,一切都是那麼和諧,互相映襯著彷彿一幅畫一樣精緻,忍不住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刻。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五塔寺金剛寶座塔

一、五塔寺創建的歷史背景

五塔寺就是國內僅有的六座金剛寶座塔之一,而且也是最為精美的一座寶塔。另外五座分別是:北京香山的碧雲寺、總政大院裡面的黃寺、內蒙古呼和浩特老城區的慈燈寺、雲南昆明的妙蓮寺、河北正定的廣惠寺。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初年,印度僧人班迪達自西域來京,嚮明成祖朱棣進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模型。明成祖經常與他談經論法十分投機,於是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並賜地於西關外長河北岸為之建寺,寺名"真覺",約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1424年)。五塔寺是它的俗稱,它原名"真覺寺"。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印度式"佛陀伽耶塔"模型,以此為藍本,融合了中國古代建築和雕刻風格,約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金剛寶座塔,與此同時並重修了寺院。清王朝建立後,乾隆為給其母親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為避雍正皇帝"胤禎"名諱,改名為"大正覺寺"。自清朝後期開始,五塔寺便逐漸衰落,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寺院蕩然無存,唯獨這座塔倖存。

二、金剛寶座塔

金剛寶座塔,建在一個低矮的近似方形的須彌座式的石臺基上,全用磚和白玉石砌築,內部用磚,外表砌石。全塔上下分成兩個部分:下面是佛塔寶座,上面則是在它的檯面上所立的五座金剛塔。

佛塔寶座,是一個高臺,臺基到寶座檯面高約7.7米。寶座又可分成兩段,下為須彌座,上為五層座身。每層座身上都刻著一排佛龕,每一個佛龕內各刻佛坐像一尊。龕與龕之間刻花瓶形的間柱。柱頭上有一斗三升的斗拱,以負重其上挑出的簷口。簷口出挑很淺,但是非常精細地刻出了椽子、勾頭和滴水。寶座的南北正中各開一扇門,用石發券。南面的券面上,鑲嵌有"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的"敕建金剛寶座"石匾額一塊。據老師講解說,門內過一通道即為寶座中央的方室,方室中心又有方形塔柱。塔柱的四面正中各設一個佛龕。在門內通道兩壁還有臺階可以登上寶座檯面。但近幾年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古塔,已經把塔門封閉了,遊客不能進去裡面參觀,只能在外面一覽金剛寶座塔的壯美。寶座的東西面寬為15.6米,南北縱深為18.6米,門道寬約4.5米。其中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寶座的平面形狀之所以是長方形的,那是因為寶座南部設有臺階通達檯面,加大了三米長度,並在分界處做了兩條直上直下的溝道。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兩側刻有大象、獅子等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局部獅子、大象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塔座的佛龕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佛龕

寶座頂部的檯面四周繞以石護欄,在寶座正中稍南,建有一座罩亭。亭之南北各開一券門通檯面。五塔就建在這寶座頂部的檯面上,五座均為密簷式石塔,中央小塔一塔較高,有簷十三層,在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跡一對,它是佛的象徵,有"佛跡遍天下"之意。傳說佛祖圓寂之前留足跡於摩揭陀國一塊石頭上,後人刻佛足以示敬仰。四個角上的小塔比起中心的塔稍低,簷十一層。整體給人以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感覺。五座塔身,都佈滿了宗教色彩濃重的浮雕,梵藏文、佛像、法器、大鵬金翅鳥、獅、象、孔雀、蓮花、菩提樹等等,還有許多老師沒提到我也叫不上來的紋飾,總之就是感覺挺神奇的。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罩亭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寶座上的五塔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金剛寶座塔側面

五塔寺的金剛寶座塔在造型上屬於印度形式,但在結構上,如寶座上的短簷、斗拱和座頂上的琉璃罩亭等,明顯地呈現了中國建築特有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建築和外來文化互相融合的創造性傑作,也體現了明代匠師精湛的雕刻技藝水平。這座金剛寶座塔不僅是一座造型優美的建築物,也可以說是一件巨大的雕刻藝術品。

三、石刻藝術博物館

趁著休息的間隙,我漫步繞金剛寶座塔一週,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虔誠地跪拜著這座塔。他跪下之後,整個俯身趴在地上,頭在地面上磕得很響,大概十秒之後才起身。我以為這就結束了,沒想到起身之後他又跪下了,重複著剛剛的動作,就這樣一起一跪,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打算跪拜多少次。直到我們跟隨老師進入石刻藝術博物館時,我回頭遠遠地望著他,他依然沒有打算停下來的意思。我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看到了這一幕,但我真的非常震撼。平時我很少去寺廟之類的地方,對於這種場景也是第一次見到,或許這就是一種信仰吧!

五塔寺是以巨大精美的金剛寶座塔為中心的石刻藝術博物館,分為露天和室內陳列兩個部分,展出歷代石刻文物500餘種,加上庫藏曆代石刻,共計千餘種。這裡有珍貴的北朝造像、藝術水平極高的金元石雕及唐以後歷代墓誌,如北京現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漢故幽州書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闕構件,雕鏤精湛的清代石享堂、造型獨特的納蘭性德夫人盧氏的墓誌及《治晉齋》、《敬得堂》等名家書法石刻。這裡用北京石刻的瑰寶,鐫寫了一部北京石刻文化史,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都非常高。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就是以金剛寶座塔為中心,在其東、西設八個石刻陳列區,分別為:陵墓石刻、寺觀碑刻、墓誌陳列區、耶穌會士碑、祠墓碑刻、綜合碑刻、會館碑刻、石刻法帖區等。這裡薈萃了北京石刻藝術,堪稱北京碑林。

位於金剛塔西南部的陵墓石刻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部分陵墓石刻

位於金剛寶座塔西面的寺觀碑刻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寺觀碑刻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隆福寺雙碑

位於金剛寶座塔西面的墓誌陳列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唐郭君墓誌

位於金剛寶座塔東北角的祠墓碑刻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傅恆宗祠碑

位於金剛寶座塔東南角的耶穌會士碑刻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耶穌會士碑刻區

位於金剛寶座塔東南邊的綜合碑刻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清廣寧門外石道碑

位於金剛寶座塔北面的室內石刻文化展廳: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幽州書佐秦君神道石刻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幽州書佐秦君神道石刻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幽州書佐秦君神道石刻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東漢石人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東漢石人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北魏太和造像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日遊記

東魏趙俊興等造像碑

四、結語

在我們大家離開五塔寺時,正午的陽光直射在金剛寶座塔身上,看著這穿透彤雲的陽光,它好似賦予塔以生機和活力。整整大半個上午的時間,跟隨著老師的講解,我在寺院裡流連、徘徊、仰望、思索,拍了不少照片留作紀念。想起逢年過節跟著家人去寺院裡上香祈福,寺院裡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而五塔寺卻是那麼靜謐,在這裡雖然我們可能看不到別緻的風景,但在五塔寺體味到的心境,那份由平靜帶來的歇息和淡然是我平時很少會有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