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漂泊在外的東北人,你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我是黑龍江牡丹江人,現在在廣州上大學。

我家可以說是典型的有東北精神的家庭,從我爺爺輩就有一股子敢闖敢拼的盡頭。

當年東北還是“棒打狍子瓢舀魚 野雞飛到飯鍋裡”,因為緊挨著蘇聯老大哥,學習了蘇聯的技術,長春一汽”“化工”等等的重工業開始崛起,那時的東三省就像現在的“北上廣深”一樣,是一個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的地方。

我爺爺和奶奶都是山東人,他們一起從關裡來到了關外,進了工廠成為了工人。這時的東北,大部分都是外來人口,來到這裡成為工人。在這個企業歸國家所有的年代,工人的福利是有保障的,而且只要你肯吃苦肯出力,那就可以成為科長、處長甚至廠長。

我爺爺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副廠長,國家分配了住房,逢年過節還有福利。而且,我的爺爺奶奶順利退休之後,每個月都有不算高但是足以吃飽穿暖的退休金。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東北人太有病了,自己在東北日子過得這麼好,還賤了吧唧的往外跑,還沒素質,還動不動就要打人。

當然,其他地區對東北的刻板印象還不止這些,“你們東北是不是都是黑社會?”“你們東北是不是都會喊麥都帶著大金鍊子?”“我們這邊罵人最狠的一句話就是我祝你以後嫁到黑龍江”··· ···

東北人為什麼開始背井離鄉了呢?

事情的發展不會永遠都一帆風順的。蘇聯解體,改革開放後,國家甩開了曾經的“共和國長子”,而是開始著重發展南部沿海地區,東北大部分的國企開始進行個人所有。

改革往往有著機遇和風險,但這次改革的風險對於東北大部分的地區來說都是致命一擊。企業內部開始混亂,上層管理不潛心經營而是開始各種爭權奪利,下層工人下崗在家待業沒有經濟來源。

我不知道別人的家庭是怎麼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的,但我的家庭絕對是經歷了一番鉅變。

我的爺爺奶奶順利退休,但我的父親就很倒黴了。作為副廠長的兒子,雖然是“官二代”但我爺爺是一個奇怪(正直)的人,沒有給我爸任何特殊的待遇 , 也沒有提前給兒子鋪路,只是讓我爸從基層幹起,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的父親當年高中順利畢業後差一分沒考上大學,因為當時的家境還可以,我爸沒有輟學,而是繼續學習參加了成人高考,上了大學。在那個年代大學生很稀缺,我爸在當時也算是在平均偏上的知識水平。

我爸學的是會計,他本人是一個老老實實踏實肯幹的人,工作從來不會出錯,為人也單純慷慨(可能是小時候沒吃到苦,沒受到窮,缺乏社會的毒打-手動滑稽)。我爸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更向往過普通的生活,也沒想投入時間爭權奪利,只是像一顆螺絲釘一樣一絲不苟的在自己的崗位上。

他本以為可以像爺爺一樣可以一直再工作崗位上直到退休,但突如其來的國家政策打破了這一連串的平靜。

企業歸個人所有, 原本心齊的廠子立馬四分五裂, 在利益面前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人性。我的父親並不諳熟內鬥,也無心爭權,依然在工作崗位上拿著工資,做著工作。他的人緣依然很好,朋友依舊很多,但廠子的生產效率一天天下降,原本生產的流水線漸漸斷了,一家又一家的工廠開始破產,財務報表上漸漸顯示入不敷出這些他都看在眼裡,他也開始慌了。

退休了的爺爺極少回到工廠,我父親把工廠的事情告訴他之後他坐不住了,親自去廠子裡見廠長。卻發現廠長看到廠子不行了開始動用公款吸毒,而且誰也拿他沒有辦法。我爺爺知道,這個廠子大限將至了。

不久,製藥三廠倒閉了。

母親本來是覺得自己“嫁入豪門”不用再吃苦了,但沒想到剛嫁進來生了我,就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故。

我的母親家境比不上我的父親,但她卻有肯吃苦很獨立的品質,她16歲從農村來到城市學習美容美髮,學成後省吃儉用租了很小的一個門市。她的手藝很好,不少人雖然遠也要來到這裡剪頭做髮型。(我的父親就是被母親剪頭之後就愛上了她O(∩_∩)O~~)

在我小的時候,每天爸爸回家都會帶一樣玩具給我,而且不是那種小熊之類的小玩具,而是電動的複雜的玩具,直到有一天爸爸沒帶玩具回來,兩天,三天,我很奇怪“爸爸,為什麼不給我帶玩具了?”我記得我爸楞了一下,疲憊的神情我還記得,他把我抱了起來說了一句話,時隔太久我忘了,但大概就是很無奈很無奈。

後來我的父親買斷了,也就是拿了一筆錢下崗。家庭糾紛不斷產生。婆媳關係不好,夫妻關係不好,對我也經常忽視。父親下崗,母親的生意也不好做,大批工人失業連錢都沒有哪還有心思擺弄髮型。本來我奶奶並不嫌棄我媽家的條件,但我爸下崗之後,她開始嫌棄我媽不能幫上我爸的忙。

我剛上小學一二年級,家裡這個樣子我經常被遷怒,父母爭吵我去拉架,會一不小心鼻子被打出血。學習不好,人也很自卑。

爺爺奶奶看這樣不利於我的成長,就把我接到他們家住。他們很平和,對我要求比較嚴格但又非常寵著我,比如利用打撲克來引誘我學習(我輸了就抄古詩,贏了就給我五毛錢)或者用運動引誘(扔沙包)總之我在他們的嚴(ge)厲(zhong)管(hong)教(pian)下茁壯成長。

我的母親也看出爺爺奶奶是對我真的好,她決定放心的把我交給他們,自己帶著手藝去到北京,為了我的以後也為了這個家庭。

我的奶奶是比較封建的,她覺得女人不應該這樣就應該待在家裡,但我父親比較開明,他們夫妻也比較互相信任,就這樣在我八歲的時候我媽去了北京,我暑假和寒假她都會回來,每次她回來我都非常高興,因為她會為我大手大腳的花錢,給我和我爸買新衣服。

我的父親因為有會計功底在外地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很輕鬆但掙得也不多。

家庭風波就這樣止息了,我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親自己住,有時候也會來吃飯。我的學習成績也漸漸好了起來,爺爺奶奶雖然學歷不高,但真的很會帶孩子,我到現在也非常感謝他們對我的教導,包括做人方面,道德方面。

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人,下崗潮之後,很多家庭都蒙受了巨大的災難,有的和我一樣年紀的孩子,可能沒有人去疏導他們,關注他們,但災難總會過去。不少東北人開始背井離鄉在外地打工,為了生活,為了孩子。

高中之後我就自己在爸爸媽媽的房子裡住,有wifi有浴室有電腦還有狗,相當於住單人寢。因為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不能讓他們和我一起熬夜。高中三年我自己住掌握了很多的生活技能,人也更加的獨立了。而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我以後也要像我父母一樣背井離鄉,但我不怕,甚至習慣了這樣一個人的生活。

我大學報的廣州,我的母親表示支持,我爸希望我報到他那裡,我的爺爺奶奶表示尊重我的意願。我最終選擇了廣州,因為我的父母給我樹立的榜樣就是走出去,出去拼出去闖。我的爺爺奶奶也是闖出來的,他們尊重我的選擇。

我現在在廣州,並沒有太不適應這裡的環境,這裡的人大部分都很友好,只是對於東北的印象還很刻板。這裡的冬天是真的冷,我現在打下這些字手都快要僵了。這裡的物價很高,但工資水平也很高,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朝一日回到家鄉振興東北的經濟,畢竟東北人也要有一個自己落腳的地方,我很心疼父母年紀不小了還在外打拼,希望他們和那些和他們一樣在外打拼的東北人有朝一日可以不用離家那麼遠,可以多陪陪自己的父母。

我現在很想念奶奶爺爺和狗狗,希望他們都健健康康,等我過年回家。

你們過得怎麼樣?

各位漂泊在外的東北人,你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各位漂泊在外的東北人,你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