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提倡慧闻,则耳根清净。

每天都非常想写日志,可写的依旧很少,细想起来,并不是时间的问题。与其说忙,倒不如说心更多思考了,占用些空闲;而这空闲得益于林语堂先生的一篇《我喜欢同女子讲话》。

木槿也想同男子讲话。而如今同他们讲话则难之甚了,与帅们谈话,须在人家约请之酒精中聚神,乐在不知天南地北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要影响精力,懈怠了第二天的工作;木槿如今乐得一个人清净。

有感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提倡慧闻,则耳根清净。

于是,静下心来,品味下林语堂的著述也是非常美的事。

读《有不为》后感。

“照中国文人的习惯,往往要选择一个诗意的名称做他的斋名,我也为的斋题了一个,叫“有不为斋”。这个名子相当的长,但比起另一个著名的斋名“仰观千七百二十七鹤斋”来,还不及它的一半。”

有感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提倡慧闻,则耳根清净。

这是林语堂先生的《有不为》文章之原话,细品起来非常受用。文章有插图,是一类似晚清人士,且留有胡须者举着一个[Bv]牌子的画面,其左右又分别有两个方的招牌;依次为从左至右……很喜欢这篇文章。

很喜欢,道理自然有。

有它的幽默,这也是木槿喜爱的原因;林先生从不骂好人,这自是他的最妙趣横生之处。他老人家的“有不为”依此合唱于孟子的一句至言;说唯有不为者始有所为。

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这些经得起岁月洗涤的著作。

他老人家曾说;“我从不请人题字,我始终背不来孙总理的遗嘱,在三分钟静默的时候也制不住东想西想。我从未休过老婆,而且完全够不上做一个教育领袖。我始终不做官,穿了洋装去呈献土产.....”。

“我从不调戏少女,所以也并不把她们看作是“祸水”;我也不赞成长脚将军张宗昌的意见,主张禁止少女进公园,籍以“保全私德”。

“我从未不劳而获而拿过人家一个钱”

“我从不享福或泰然自满;我在镜子里照自己的脸时,总不能不有一种逐渐而来的惭愧。”

“我从未打过或骂过我的仆人,叫他们把我当作一个大老好。我的仆人也不称赞我会挣大钱,他们对于我的钱的来源总是知道的。”

老先生几多的“我”着实可敬爱;他说的到,做也做到了。

“我从不把关于我自己的文章送到报馆里,也不叫我的书记代我做这种事。”

“我从不印好些好看的放大照片,把它们分给我的儿子们,叫他们去挂在客堂里。”

“我从不.....。”

看过他的文章,总感觉他应是一个受后人尊敬的老人。

有感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提倡慧闻,则耳根清净。

于是,有了心得:

闻慧,六慧之一。谓耳根清净。《大乘妙林经》卷中《观身品第四》:“既了彼声,随时迁易,念念无常,无所贪著,耳根清净,名为闻慧。

昨日归途中木槿写下:

峰回复关转,古竹临寒岩,苍松霞蒸云蔚起,若絮渺渺皆含烟。雅足汲泉水,咫尺踏南天。随风娇媚总木槿,刁柏屈梅不可怜;我本如初故,只愿六寂心稍寒,闲时焚香复几番。今春古柳垂暖水,只喜玲珑小幽兰。红叶需待秋,朱砂重重染;一目翠爱总滴滴,粉粉可爱一点点。行踪悄悄妖不禁,啼笑喜怒皆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