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手機電腦,防藍光眼鏡要不要買?來聽聽眼科醫生的建議

疫情時期,大家都紛紛躲進家裡,學校停課,孩子們開啟了“網課時代”,視線所達到的距離可謂越來越短。於是乎,關於眼睛的問題層出不窮。

有一款神器,總是讓無數家長們怦然心動、趨之若鶩,它就是防藍光眼鏡。

據宣傳,防藍光眼鏡不但可以防止藍光對視網膜的損害,還能抗疲勞,甚至預防近視……擁有如此多的功能,真是有種令人“相見恨晚”的感覺。

那麼,它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01什麼是藍光?

藍光是自然界中正常、廣泛存在的一種可見光,佔比約1/3,其波長在400-500nm之間。天氣晴朗的時候(或者是在高原地區),我們看到的天空和大海是藍藍的,這就是因為藍光在照射到空氣和水分子後,較其他可見光(波長在500-700nm之間)更容易散射和反射,而被我們看見。

天天看手機電腦,防藍光眼鏡要不要買?來聽聽眼科醫生的建議

圖自:《魔女宅急便》

藍光帶給人們許多美好,正如詩歌所唱,“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對於經歷過霧霾或Hamatan(自撒哈拉沙漠吹來的沙塵暴)的人們,尤其嚮往、珍惜這種顏色。


02藍光的好與壞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光也不例外。

  • 先拿我們耳熟能詳的紫外光來說吧。

它是一種不可見的光,波長較短,10-400nm之間。一般來說,波長越短,能量越高。

紫外光對微生物就具有殺傷作用,可以用來消毒;

對植物也很重要,能促進光合作用;

對某些動物,還具有指路的作用;

對人來說,適當的光照可以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

另外,它還可以用在醫學影像檢查、鑑定等方面。


當然,過度或長期暴露於強紫外線中,也可以對人產生傷害,引起曬傷、皮膚癌、雪盲、白內障等疾病。


  • 再談談藍光吧。

和紫外光相比,藍光對人眼的穿透力更強。

紫外光能被人眼的角膜和晶狀體吸收,那麼它對人眼的傷害主要是在角膜(雪盲)和晶狀體(白內障);而藍光更容易穿透到視網膜,所以它除了可以引起白內障之外,還容易引起黃斑變性等視網膜疾病。這部分藍光主要是波長較短的藍光,400-450nm之間。

而波長較長的藍光(480nm左右),則對人產生有益的作用,可以調節情緒、記憶和認知功能,影響晝夜節律,藍光照射不足的話,甚至容易導致近視出現。此外,425-475nm波長的藍光還可以用於治療嬰兒黃疸。


既然如此,那我們該如何趨利避害?

03防藍光眼鏡?


實驗表明,電子屏幕、LED燈多多少少都會發射出一些藍光,產生一些莫須有的傷害。但這些藍光,和太陽光的藍光相比,那真的不是一個量級的。所以,只要不是超長時間、尤其是在黑暗的環境下使用屏幕,這些藍光對我們眼睛產生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再者,防藍光眼鏡的防護效果到底如何,防的是哪一部分藍光,是否會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等,這些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也沒有一個權威、統一的標準。


至於藍光可能帶來的視疲勞等症狀,很大部分還是來自於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以及眨眼過少導致的乾眼。掌握“20-20-20”護眼原則(即每20分鐘就將視線移到離屏幕20英尺 (約合6米)以外的地方,保持20秒或更長時間)、多眨眼、適當滴人工淚液,會比戴防藍光眼鏡更有用。


最後,防藍光的眼鏡都是帶點淺黃色的,戴上後看天空像“黃昏”一般,你真的喜歡這種Hamatan的感覺麼?

天天看手機電腦,防藍光眼鏡要不要買?來聽聽眼科醫生的建議

雷鵬


雷鵬醫生在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10年至2011年轉至香港中文大學,獲眼科學與視覺科學理學碩士學位。2013年,雷醫生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完成了眼科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在各臨床科室輪轉實習,熟練掌握從眼前段到眼底病等各類眼科疾病的診治及顯微眼科手術。

雷醫生擁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尤其擅長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Phaco和MSICS)、斜視矯正術、眼外傷手術、翼狀胬肉切除、瞼內翻矯正、眼瞼腫物切除等各類手術,擅長激光治療眼底病、眼前段病,擅長角膜塑形鏡的驗配和併發症處理,擅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與診治。2016年被選派加入中國醫療隊,赴非洲加納共和國執行醫療援助任務一年,因成績突出被評為“優秀隊員”。


除了專注於眼科臨床工作,雷醫生還主持廣東省醫學科學基金一項,在美國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過數篇學術文章。

雷醫生是國際應急醫療隊(廣東)隊員,加納眼科學會會員,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醫藥衛生大健康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斜視弱視與視覺康復學組委員,廣東省眼健康協會青年醫師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兒童眼科學會兒童眼底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