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在陈师曾一生的交往中,他与齐白石的渊源最是为人称道,可以说,齐白石的成名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师曾的帮助与提携。

陈师曾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留学日本的经历则使其对西洋绘画有相当的接触和研究,他曾画过少量的西画作品,因此在对事物的观察以及绘画技法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由此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下面就收藏了几幅比较有代表的山水,花鸟画。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山水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墨笔,纵131cm,横32cm。

画面右上自题:“康对山画世不多见,去年曾得寓目一小卷子,笔墨潇洒,仍是黄子久一路。偶然存想,不觉有一二相似,但恐为半丁等人勘破了。左良仁兄正,衡恪。”钤“朽记”印。

图中绘高山崇岭,山下杂木成林,有屋舍藏于幽谷之中。此图纯用水墨,墨色丰富多变,干湿兼备。行笔快捷,笔意荒率。作者不用皴法,而以线条的排列来塑造形象,颇有些素描效果。陈师曾画山水讲求先由硬笔入手,待笔力强健、结构严谨时,再添加软笔,既不一味刚硬,也不一味甜软,刚柔并济,以达到骨力与风神兼备的效果。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蔷薇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42.2cm,横34.4 cm。

自题:“微雨欲晴还未晴,嫩绿新试袷衫轻。黄蔷薇放三分色,却胜丁香风味清。蔗青宗兄学长属。辛酉仲春师曾陈衡恪。”钤“朽道人”印。

“辛酉”为民国十年(1921年)。

蔷薇在古代花鸟画中并不多见,近代画家笔下则较多涉及,最擅长画蔷薇的是民国人程璋。陈师曾此作品颇得写生之趣,图中蔷薇枝条纤长,花形随手勾画,姿态自然生动,色彩柔和,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俏丽多姿。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芭蕉山茶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77.5cm,横47.4cm。

画面无作者题识,画幅右下侧有姚华题:“谁将败绿障深红,生怕晚来风。画里无妨,雪里丹砂,炼火春融。槐堂事往,朱零墨胜,梦冷诗慵。不得替人怎去,一篇孤负纱笼。《朝中措》题师曾遗墨。甲子百花生日为散释作。莲花庵书姚华茫父。”钤“姚华”、“感灵伪认受性”印。

另有李释戡题:“泽民大姐甚喜师曾花卉,旧得此帧,属索师曾补题,卒卒未果。师曾既没,余以属之茫父,茫父谨以为余所藏,因附识以归之。二月晦,释戡。”

画面虽然没有陈师曾本人的题识,但通过姚华与释戡二人的题记得知此图为泽民女士收藏的陈师曾之旧作,原是泽民托释戡请师曾补题,但未想师曾去世仓促,释戡于是请姚华代为补题,而姚华误以为画主即释戡,所以题为“散释”作,个中经过颇为曲折。

图中画芭蕉与山茶,蕉叶已呈枯黄凋败之势,而一旁的山茶花开正盛。芭蕉树纵贯画面,刚健挺拔,布局大胆,甚有气势。山茶以红花配墨叶,与蕉叶穿插掩映,疏密得当。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腊梅秀石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6.5cm,横45.1cm。

画幅右侧自题:“蜨粉蠭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消。一般清瘦各无聊,窗下和香封远汛。墙头飞玉怨对箫,夜来风雨洗春娇。癸亥仲夏,师曾陈衡恪写于安阳石室。”钤“陈朽”、“师曾”、“陈衡大利”印。

“癸亥”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

腊梅在隆冬时节盛开,因其色黄如腊而得名,多生于江南地方,北方较少见。陈师曾笔下的腊梅枝干挺拔,花朵缤纷,将腊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质表现得恰如其分,透过画面宛若飘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用大笔浓墨写湖石,造型于朴拙中见灵秀。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拄笏拜梅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5.3cm,横39.3cm。

自题:“拄笏拜梅花。癸亥长夏修水陈衡恪师曾。”钤“师曾”、“陈朽”、“师子独行”印。

“癸亥”指民国十二年(1923年)。

图中以墨笔圈花法画梅花,画石则全用浅绛色。梅与石相互衬托,使梅花的峭拔与石块的朴拙对比得格外鲜明。构图别出新意,行笔颇见力度。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藤萝鸲鹆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97.5cm,横49.2cm。

本幅左侧自题:“紫藤挂垂木,花蔓宜阳春。密叶藏謌鸟,香风留美人。陈衡恪。”钤“陈朽”印。

图中画紫藤花与鸲鹆(即八哥鸟)。花繁叶茂,点染间不甚讲求笔法,墨、色交融,浑然一体。八哥鸟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自然。

陈师曾作画关注写生,认为不可脱离实物,但也不可拘泥于实物,追求的是“不即不离”,“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墨笔山水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绢本,墨笔,纵67cm,横27.3cm。

自题:“山气苍苍泉声咽,此中幽人头已白,安得无情顽如石。仲年贤婭雅赏。衡恪丙辰六月。”钤“衡恪之印”、“朽者”印。

自题中的“丙辰”为民国五年(1916年)。

图绘高山峻岭,飞瀑流云,茂林中幽舍掩映。

此幅作于1916年的山水画在陈师曾的绘画中属较早年的作品。作品构图稳健,笔墨深厚,反复的皴擦点染与他后期空勾无皴的山水画法有很大的不同,明显带有“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笔墨意味。陈师曾画山水直接从师法古人入手,尤其是师从与“四王”对立的画派画家,龚贤即其中之一。陈师曾在学习参用古人的画法时抱着取古人为己用而并不屈从古人的态度,将古人的笔法融会贯通,因此下笔挥洒自如。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佛手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94.9cm,横41.5cm。

画面右上方自题:“一痕轻软,爱尽日沉沉,禅榻香满。别样玲珑松小擘,露华犹泫。斜挑玉柱,停匀握处,兜罗难辨。幽佳地,龙涎烧罢,银叶微暖,空空妙手亲按。是金粟如来曾现,只树天花,一种庄严谁见。想因特地拈花悟出,真如不染,维摩室茶瓯经卷相伴。壬戌初秋写于安阳石室。衡恪。”钤“衡恪大利”、“师曾”、“安阳石室”印。

“壬戌”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

图中画佛手果,造型准确,形态逼真。陈师曾于诗文典故方面的文化修养颇为深厚,此图中的题文出自清代龚自珍的《露华》,内容颇多涉及佛家典故。图文相合,使简单的画面更具深刻的内涵。陈师曾晚年得到一块安阳出土的唐代鋕石,出于对金石书法的喜爱,所以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安阳石室”。

齐白石的提携者:陈师曾十副山水人物画

《溪山云雨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墨笔,纵141cm,横38.2cm。

画幅左上自题:“溪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衡恪。”钤“师曾”印。

陈师曾在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似。”此图即是这一论点的极好的体现。图画山谷幽涧,板桥茅舍,云烟缭绕,杂树成林。画面构图饱满,景物丰富,与传统程式化的“四王”山水截然不同,皴擦点染间不刻意追求章法技巧,布局和用笔随意疏放,浑然天成,但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功力。画家用笔墨来塑造物象的形态,而不是以形态去附就笔墨,与单纯为了突出笔墨形式的绘画相比,陈师曾这种尊重自然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画家创作心态的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