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美國日記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學生活

關注“Amelie注目深圳”,將文藝進行到底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邊聽音樂邊看字

近期,Amelie會邀請人在美國的朋友,不定期寫下疫情下的美國日記,講述他們的觀察、生活、閱讀與思考。今天發佈的是正在南加州大學讀大二的留學生孔雀而寫的文字。

當地時間:4月7日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自從高中來到美國,我的生活就是“疫情”下的生活。這是多年來長期過渡後的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習慣於一個人的“疫情”生活。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相比的主要區別在於,過去會拉著我出去的朋友們也選擇在家獨居了。

長期和近期慎獨的狀態,允許我花時間與自己溝通,允許我去思考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思考,允許我慢慢自知。疫情帶給了我更多胡思亂想和充實自己的時間。

我最近做了許多光怪陸離的夢,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雖會做夢,但也僅限於偶爾,夢境也多半趨於現實題材。這幾個月以來,我夢到幾十個幻想故事,跨越多個物種,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裡。在寫下這篇日誌時,我終於尋得答案:我的身體靜止太久,所獲能量不斷湧向大腦,導致一些奇思妙想無意識地潛入腦海。

我夢到了一篇童話故事。在那片屬於動物的土地上,老虎和狐狸捲縮在一起,相互取暖。獅子和兔子圍著篝火,說著悄悄話。猩猩趴在樹上,舔著大雁的毛髮,哄她入睡。月亮和星星隨著這個場景出現、隱去、再現、再隱。夢裡我以為這就是自然,醒來才發現這與現實相斥。現實比夢境更富有現實,即使殘忍也是順應自然規律,沒有一種生物能無止盡地大量繁衍,即使是人類。就算如此,萬年來人類在地球的地位也絲毫不減。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為什麼人類能在地球擁有如此地位?是因為大腦的大小?因為DNA的優勢?還是因為雙腿站立、走路的優勢?這些解剖特徵或多或少都幫助人類到達今天的位置。可是,鯨魚的大腦比人類大腦不知大了多少倍。類人猿(Chimpanzees)的DNA與人類只有2%的區別(甚至更少),更別提Chimps也會偶爾雙腿站立。你可能會說人類大腦擁有更多褶皺(在有效區域),幫助大腦包裹更多神經元(neurons),以此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你也可能會辯解,人類大腦的“大”是相對身體比例的“大”。但如果某天某種地球生物進化出更多褶皺的大腦,在更有優勢的大腦區域中,還擁有相對身體比例,比人類的大腦更大,他們會佔領地球嗎?答案是在短時間內,可能性極小。所有的解剖特徵都源於人類的進化是累積文化式的(accumulative cultural evolution),這也是人類真正的優勢所在。不止人類社會擁有文化,其他靈長類動物也擁有文化,比如Chimpanzees和倭黑猩猩(Bonobos)。然而,能在漫漫長河中,積累先人們的經驗和文化,也就只有人類(H. sapiens)這一支了。

2019年末至今,疫情來襲,母親在微信中給我轉了許多“預言”,預示經濟崩潰,國際政治變動,等等。提前想到最壞結果,或許是人類保護自己的本能;對未知的好奇,或許是人類八卦的天性。我也不能免俗,遇到問題常聯想到“最壞結局”,讓心理做好萬全準備,再悄悄展望美好走勢。對自身,我總持悲觀態度。可是對人類整體,我會永遠保持樂觀,因為人類不就是這樣,不斷做夢,不斷活著,帶著前人的智慧,一直頑強地繁衍著的嗎?

祝天下歸順自然,世人皆行道,太平祥和。

Works Cited

Heinrich, Joseph.“What Are Big Brains For? Or, How Culture Stole Our Guts.” The Secret of OurSuccess, 2016Sapolsky, Robert.“The 2% Difference.” Discover Magazine, Discover Magazine, 17 Oct. 2019, 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the-2-difference.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Amelie:看到那麼多留學生千里迢迢回國,你是什麼心情?選擇留下對你而來是個艱難的決定嗎?

孔雀而:我因為簽證排不上隊,加上不想大動干戈,所以選擇留在美國。我玩的比較好的朋友也都沒有回國,所以我在感知上沒有什麼不同。我也沒有怎麼了解過有很多留學生回國,因為我的朋友好像真的都留在這兒了。

Amelie:近期學習方式發生變化後,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跟同學溝通最多的話題是?有哪些新聞或者身邊的事對你衝擊比較大?

孔雀而:網課帶來的能量比面對面上課低很多。外出學習工作會給我帶來陽光和生活的活力。網課的進行只能讓我自己給自己補充能量、打氣,而且也不能每天上完課後去健身房運動。

跟同學溝通的話題和平時一樣,只是與教授發郵件時都會加上:Stay safe and healthy。美國確診數據的增長速度會令我比較關注,期待看到下坡。我爸爸回國後跟我分享中國小區對疫情的重視,讓我很開心。我在美國生活的社區沒有像我爸爸生活的小區一樣,如此嚴謹對待每個居民,

Amelie:疫情前除了校園外,你常逛的地方有哪些?最喜歡洛杉磯哪些部分?5年美國留學生活,對你產生了哪些改變?

孔雀而:最喜歡洛杉磯的小東京、韓國城和downtown的書店,mall,有新的展覽也會去美術館。我喜歡洛杉磯的遼闊和氣候,辯證思考,獨立性,珍惜祖國的文化、歷史和華語文學,更加認識自己。

Amelie:這段時間看了哪些書或者電影?對未來的留學生活有預期嗎?

孔雀而:正在看《堂吉柯德》,也看了夏目漱石和太宰治的一些中篇小說。電影看了《Elizabeth is missing》,和一些紀錄片。

希望世界能好轉,早點結束網課。未來申請的所有項目都能有好結果。在此祝福生病的人能康復,沒病的人能一直健康下去。

圖片由孔雀而拍攝及提供,特別鳴謝。

本期作者

孔雀而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孔雀而,就讀於南加州大學(USC)藝術史和影視人類學專業。曾創作話劇劇本和小說、詩歌。

疫情下的美國日記系列

(雙擊圖片閱讀)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劉瑛:在美國,我每天都在見證歷史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謝蓉:在美國醫院,公公婆婆新冠時期的愛情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從容:世界封了

疫情下的美国日记丨孔雀而:恍惚下的留学生活

謝蓉:航空中斷滯留美國,感受愛與真情

商務合作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