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前要培養的66種思維(31-33)

正文 第31節:不要鋒芒太露(2)

  阿標的經歷給我們的教訓是,在追求優秀與卓越的同時,千萬不要過分張揚,否則只能給自己、給工作帶來障礙。

  不是有一句話說“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嗎?做事的時候要紮紮實實盡力做好,但也不要搞得沸沸揚揚,唯恐沒有人知道你在做這件事。做人要低調一些,做事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同事,在工作上該出力的時候全力以赴,才是聰明的表現。而那些見縫插針、一有機會就刻意表現自己的人會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一定得不到大家的喜歡。

  有的人做出了點成績,總是在同事面前談論,甚至還藉此來貶低別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性。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你是怎樣的人,你做事怎麼樣,大家心知肚明。即使你思路敏捷,口若懸河,說得再好也不會改變你在同事心中的印象,只會讓人感到厭惡,他們也不會接受你的任何觀點和建議。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希望從而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這樣做實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可否認,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特點,每個人都希望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面。人類喜歡錶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但是前提是,你所表現的是真實的美,就好比孔雀開屏一樣,人們不會說孔雀在炫耀自己,因為那是真正的美,而刻意的自我表現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因此,人們把那種過於自我表現的人譏諷為“老孔雀”。很多人在跟同事們聊天時,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突顯自己,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恰當、自然、真實地展現你的能力和才華值得讚賞,只知刻意地自我表現則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只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在職場,要想與眾不同,得到同事的肯定和老闆的賞識,的確需要適當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同事和上司看到你的過人之處。但很多員工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那就是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表現自己,不知什麼是收斂,結果往往在職場競爭中輸得莫名其妙。同事之間處在一種隱性的競爭關係之下,如果一味地刻意表現,不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會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敵意。一個聰明的員工在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時會謙虛地說:“功勞是大家的。”一個蹩腳的員工在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時卻喋喋不休地說著自己如何辛苦如何努力才把事情做完。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表現自己,使自己獲得一份好的工作和回報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表現自己要分場合、分方式。表現自己的時候,態度一定要誠懇,儘量不要讓你的表現看上去矯揉造作,好像是做樣子給別人看似的。特別是在眾多同事面前,如果只有你一個人表現得特殊、積極,往往會被人認為是故意推銷自己,常常會得不償失。當然,除了在得意之時不要張揚外,即使在失意的時候,也不能在公開場合下向其他人訴說上司的種種不對。要是這樣,不但上司會厭煩你,同事們更會對你不屑,你以後在單位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最好的選擇就是,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然後適當地表現自己。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職場上,聰明的員工對自己的成就總是輕描淡寫,謙虛,不張狂,愚蠢的員工則大聲喧譁,譁眾取寵,結果眾叛親離。你願意做聰明的員工,還是做愚蠢的員工呢?你自己選擇吧。

正文 第32節:不要變成敵人

  012 即使不是朋友,也不要變成敵人

  在職場上混久了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深刻的體驗,要想和同事成為掏心窩的朋友是很難的,與同事的關係多是利益關係,有共同利益的就統一戰線,沒有共同利益的就井水不犯河水,有衝突利益的就針鋒相對。今天兩個人在一起工作,有說有笑,明天也許就各奔東西。職場缺少真正的友誼,這也是職場人士不想工作,在工作中得不到快樂的原因之一。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還得工作。如果你想在職場上一帆風順,法寶就是,無論是誰,即使是你非常討厭的人,如果成不了朋友,也不要變成敵人。因為,誰也無法料到明天將會怎樣。

  這是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只和與自己有利益相關的人交朋友,對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人不聞不問,看不上眼的甚至還和他作對。結果,我們就在這摔了大跟頭。

  某樓盤售樓小姐小張來公司已經快一個月了,一筆單都沒有籤。小張心急如焚,如果到月底還賣不出一套房,就要被老闆炒魷魚。公司實行的是末位淘汰制,非常殘酷。

  這天,來了一位大客戶,他暗示小張想要購買一套商務寫字間。

  小張信心十足,暗下決心一定要拿下這筆業務,如果成功了,不但不會炒魷魚,還會得到很高的提成。

  因此,面對客戶各種各樣的提問,小張極其耐心地為他解答,有的問題客戶問了一遍又一遍,要是平時小張早就翻臉了。

  小張看時機已到,就禮貌地問:“請問先生現在可以去簽單了嗎?”

  哪知客戶馬上回答道:“我不買……”

  還沒等客戶把話說完,小張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費了多少口舌他竟然說不買!這不純粹是拿我開涮嘛!小張憤怒地說:“你這人怎麼這樣。不買在這裡瞎湊什麼熱鬧?你知道你耽誤了我多少時間!真是氣死我了!”

  等小張發洩完了,客戶接著說:“沒有想到你的素質這麼差。今天我來這本來就是為朋友看房的,是我的朋友要買。本來我已經打算向我的朋友推薦這裡了,但現在你既然這樣說,我想我只好另做打算了。”

  小張後悔不已,想挽回這次損失,但為時已晚,客戶已經揚長而去了。

  有的銷售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旦沒能與顧客達成交易,就翻臉不認人,把朋友一下子變成敵人,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轉彎,往往導致更大的損失。小張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小張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成不了朋友,也不要變成敵人,買賣不成仁義在。這次失敗了,下次或許會成功。不要放棄任何機會。如果變成敵人,你就永遠沒有機會了,甚至還會招來禍害。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你是怎樣對待公司裡的那些一般的行政人員的呢?你可能會這樣想,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公司裡只要盡心盡力,贏得上司的賞識和老總的歡心,加薪提升就指日可待了,而對那些普通的員工,沒有必要給予應有的尊重和禮貌,平日對他們指手畫腳,急躁起來甚至會對他們頤指氣使,拍桌瞪眼。朋友,如果你是這樣想的,勸你趕快停止。你應該明白,有些辦公室人員的職位雖然不高,權力也不怎麼大,跟你也沒什麼直接的工作關係,但是,他們所處的地位卻非常重要,他們的影響無處不在。他們的資歷比你高,辦公室風浪經歷的比你多,要在你身上找點毛病、失誤,實在是易如反掌。所以,即使你不喜歡他們,也不要得罪他們,他們的潛能會讓你大吃一驚,甚至影響到你的業績和升遷。

  小安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性子比較直,有什麼說什麼,看誰不順眼就說誰。

  有一次,單位裡來了一個新同事,做信息工作。小安一點也看不慣這位新同事,因為他整天在上班的時間天南海北的瞎扯。其他人也沒怎麼樣,有的人隨便附和幾句,有的人充耳不聞,只有小安見一次說一次。小安的另外一個同事勸小安,能忍則忍,不要管那麼多閒事,以免日後招來麻煩。但小安卻固執己見,認為像他這樣的人就應該被解僱。有幾次,小安態度惡劣地警告新同事上班的時間不要大聲喧譁,新同事表面上接受小安的意見,但私下裡卻懷恨在心,並伺機報復。

  突然有一天,小安被老闆叫到辦公室,老闆說:“你被解僱了。”

  小安莫名其妙,老闆於是把小安上網聊天時的一次聊天記錄調了出來,小安全明白了,在那次聊天時小安說了老闆的一些壞話,結果被新同事發現了,他為了報復小安就把聊天記錄調出來發給了老闆。

  在信息時代裡,信息就是公司的資本和生命,小安恰恰忽略了這一點,覺得新同事只不過是一個信息技術人員,怎麼也不會與自己發生什麼關係。實質上,新同事不僅管理全公司的電腦系統,而且還掌握著公司最機密的資料,當然包括你的一切秘密。只要他們動一動手指,你的所有資料他都會了如指掌,但到那時再明白可就太晚了。

  所以,對公司裡任何一個人都不要等閒視之,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要成為敵人,尤其是對以下幾種職務,更要小心。

  財務。財務掌握著經濟大權,你的工資就出自財務之手。別以為財務部門只是做做財務報表,開開單據。在以數字化生存的時代裡,財務部門的統計數據,決定著你的預算大小和業績優劣,財務人員已經從傳統的配角逐漸走入參與決策的權力核心,他們對各個部門業務的熟悉程度簡直會讓你大吃一驚,而對金錢的斤斤計較也使得老闆對他們言聽計從。如果你得罪了他們,那你就沒有好果子吃了,他們會找你的麻煩。也許問題最後會得到解決,但因為這個消耗自己的精力可謂得不償失。

  人事。你的第一份簡歷是通過他們的手中傳給老闆的,進入公司要靠他們,求得生存也靠他們,加薪提升更要靠他們,因為他們無處不在,偶爾遲到、早退也許不算什麼,但是隻要他們想,隨時隨地都可以揪你的小辮子。因為他們是老闆的忠實下屬,你的一切行動他們瞭如指掌,然後每個月如實彙報給老闆。如果你得罪了他們,他們可能會添油加醋地把你的壞表現說給老闆。

  秘書。這是一個敏感而又存有爭議的職務,但你完全沒有必要對秘書有什麼看法,你只要表現出對她應有的尊敬就可以了。除了行政和業務主管,秘書絕對是公司的一號人物。他們是老總的親信、參謀,得罪了他們,簡直性命攸關,只要他們在老總面前隨便說上幾句,你的多年努力就會毀於一旦。

  心腹。每個公司或多或少都有一兩個老闆的心腹,他們可能是老闆的昔日同窗好友,可能是童年夥伴、鄰居,甚至可能是老闆的太太、親戚,老闆對他們很信任,對他們的意見很重視,如果你得罪了他們,他們往老闆那奏上一本,那你就完了。

  除了上面這些,公司裡還有很多特殊人物需要我們特別注意。其實,我們不必恐慌,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即使你不喜歡不想和他成為朋友,也切記不要讓他成為你的敵人。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可以相安無事了。

正文 第33節:忠誠是一種智慧

  013 忠誠不是“傻”,而是一種智慧

  在企業中,忠誠和能力孰勝一籌呢?能力是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可是對於老闆來說,有能力的員工不止一個,他們更看重員工的忠誠。企業不歡迎不忠誠的人,即使他有能力。如果有能力,卻沒給老闆留下忠誠的印象,這樣的員工最可能遭到老闆的猜忌。

  老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忠誠。在老闆眼裡,忠誠是一個員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如果員工不忠誠,怎麼能夠把事關公司發展和前途命運的大事託付給他呢?一個員工能力可以有所欠缺,但在忠誠上卻容不得一絲瑕疵。如果一個員工被老闆發現了不忠於公司的痕跡,他在這個公司的發展前景一定會黯淡無光,他個人的人生和命運也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職場上是典型的忠誠勝於能力。能力是進入公司謀求發展的敲門磚,沒有能力不會得到認可,更不會被委以重任砥柱中流;忠誠是職場生存穩步做大的護身符,沒有忠誠不會得到上司的青睞,更不會被安排要職步步高昇。最佳的狀態是忠誠和能力並重,這樣的員工老闆最喜歡;退而求其次,能力差一點但絕對忠誠,這樣的員工老闆會很放心;再次,只有忠誠,沒有能力,這樣的員工老闆也不會虧待;最次,有能力但不忠誠,或者既沒能力也不忠誠,這樣的員工走到哪裡都不會得到重用,而且會遭到老闆的防範和猜忌,影響前途。

  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家族企業,董事長已經很老邁了,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為了使自己的家族和企業有一個放心的託付,他決定從兩個兒子當中挑選一個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大兒子叫能力,二兒子叫忠誠。有一天,他們被叫到父親床前,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我老了,上帝在召喚我,可是為了家族和事業,我不得不停留。我將從你們兩個之中選擇一個接替我。從今天起你們每人負責一個子公司,效益突出者就是我的接班人。”

  大兒子能力回到該他負責的公司裡尋思,父親已經年邁了,等他老死後遺產一定會和忠誠平分,那樣的話我能拿到多少呢?於是他便把企業名下的很多資產轉化為自己的私人財產,但又巧用手段使自己負責的公司的淨利潤增加了。

  二兒子忠誠回到該他負責的公司裡尋思,父親已經年邁了,我要把他的事業發展得更大,讓父親安心。於是,忠誠每天都很忙碌,把公司的資產清清楚楚做了核算,並撰寫了詳細的資產收益報告。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淨利潤得到了很大的增加。

  一個月後,他們倆被叫到父親床前,床邊的椅子上坐著公司的首席律師。父親說:“我最後決定讓我的二兒子忠誠繼承財產和家業,大兒子能力營私舞弊,轉移資產,沒收其應得的家產。請律師幫忙作證和核實。”

  大兒子能力一聽癱倒在椅子上。原來,兩個兒子的公司裡都安插了老董事長的觀察員,他們的一舉一動父親都瞭如指掌。

  最後董事長選擇了忠誠,拋棄了能力。能力也許是因為太有“能力”了,以至於到了弄巧成拙的地步。董事長不能容忍自己的繼承人對自己不忠的行為,所以“能力”犯了猜忌,最後失去了自己應該得到的。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而忠誠不會這樣,他一門心思忠於公司,並在忠心的支撐下把自己掌管的工作完成得讓人滿意,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一個員工能力再強,如果他不願意付出,他就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一個願意全身心付出的員工,即使能力稍遜一籌,也能夠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來。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用B級人才辦A級事情”,“用A級人才卻辦不成B級事情”。

  大凡優秀的人才,總希望成就優秀的事業,突顯自身的價值。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優秀人才都能夠成就優秀的事業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本原因在於:不能“成功”的人缺乏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和品德——忠誠。

  環顧我們的四周,不難發現在很多人眼裡,忠誠已經成為“傻”和“無能”的代名詞,在他們心中,忠誠的對象只有自己。當然,在某些時候,摒棄忠誠、搬弄小智,能夠得到暫時的利益,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就會得不償失。企業和員工是一個共生體,企業的成長,要依靠員工的成長來實現;員工的成長,又要依賴企業這個平臺來實現。企業興,員工興;企業衰,員工衰。現在大多數優秀企業在用人標準上都把忠誠作為識人、用人的首要標準,然後才是個人的能力和素質。

  所有公司無一例外地希望吸納忠誠的職員,沒有任何一個組織願意使用一個缺乏忠誠的人。只有忠誠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優秀團隊中的一員。缺乏忠誠的人,就會失去發揮才能的舞臺,成就不了事業的同時,也成為懷才不遇的人。

  所以,作為一名員工,忠誠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做到這一點,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領導在與不在都一樣,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這無疑是企業最大的福祉,也是員工走向自己職業生涯成功彼岸的起點。

  世界知名的IBM公司,老員工的比例已經超過百分之八十,他們用忠誠和努力,造就了IBM今天的霸主地位,自己也從中得到了更加豐厚的回報。在這個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忠誠已經成為每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成為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能力和首要條件。

  當然這裡並不鼓勵愚忠。愚忠是愚蠢的、盲目的和有害的。忠誠也要有智慧,不是愚忠、傻忠和痴忠。人要忠誠也要智慧,忠誠與智慧並重才能獲得雙贏的結局。

35歲前要培養的66種思維(31-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