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斷地撒謊

為什麼孩子不斷地撒謊

為什麼孩子不斷地撒謊

你可曾想過,或許你孩子的一些行為是要幫助你和你的家庭的。

面對孩子的謊言,父母不必著急,而應冷靜分析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據專家統計,兒童說謊67%是由於畏懼和擔心被嘲笑,10%與兒童的想象、誇張有關,只有20%的孩子是故意說謊。

孩子撒謊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混淆想象與現實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6歲以下的孩子身上,他們常會將想象與現實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願望,卻說得像真的一樣。學齡前兒童無法分清想象與現實,常常會把想象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表達。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想象加工後,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出現沒有邏輯的“謊言”。比如看到別人有個小汽車,自己很喜歡,就會隨口說出:“我們家也有這樣的汽車。”父母聽到後會以為孩子在撒謊。

(2)討好父母

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只好說謊,比如,“這次考試成績還沒有出來”“考得還可以”等。有的孩子甚至偷偷修改成績,就是為了博得父母的歡喜。如果孩子為了迎合父母,擔心責罰而撒謊,父母要思考自己關注孩子的成績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還是讓孩子知道成績只是學習知識的檢測,不懂不會我們可以努力學習,消化知識,而不是用來取悅父母。

(3)擔心受罰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誠實引起了父母的不滿甚至是責罰時,他就會說謊、進行自我保護,避免受到懲罰,孩子這樣做是迫於無奈。

很多時候,父母雖然理智上強調孩子要誠實,可當具體到某一件事情時,情緒會戰勝理智,於是出現了不滿、憤怒、責備,父母會表現出更在乎事情的結果而不是孩子誠實的品質。所以,父母要調節自己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式,給孩子改正的機會,不要讓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任。

(4)滿足某種需求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人都有需要、兒童也不例外。有的孩子說謊是出於需要。比如,有的孩子要跟小朋友一起外出玩,怕父母反對,於是就編假話來欺騙父母。人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父母要適當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5)對孩子管教太嚴,要求太苛刻

父母管教太嚴,要求過高,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待時,他們會很有挫敗感,但又不想讓父母傷心失望,這時候孩子也會撒謊。比如,父母詢問孩子快考試了,有沒有複習?孩子可能作業多還沒顧上覆習,就說複習過了。孩子隨口撒謊,是為了避開父母的催促、嘮叨和指責。

(6)模仿父母

鄰居來借東西家裡明明有,可媽媽不願借就說沒有;一位父親請病假,他不在家裡好好休息,而是外出打麻將,一天同事來看他,孩子對父親說:“上午有叔叔來看你,我說你打牌去了。”父親憤怒地打了孩子一個耳光,並說:“誰讓你說我去玩牌了?為什麼不說我去醫院看病了?”這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引導,說真話會受罰,而說假話則能免於受批評,甚至還會獲得父親的稱讚,孩子會從此開始說謊。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撒謊?

(1)在孩子心中建立起信任

要求過高和嚴厲的父母,會讓孩子望而生畏,很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也許成績不夠優異,也許長相不夠俊美,父母都要全然接納,要根據孩子成長的節奏,耐心地引導孩子做事、考慮問題。父母的智慧能帶動孩子的成長,孩子心理上得到支持和鼓勵後,內心就會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和理解,遇到事情後自然願意跟父母直接說,而不會再撒謊。

(2)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每個人都是在錯誤當中成長、反思、總結進步的。孩子也一樣,在他的成長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嘗試和探索,他們是在動手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感受,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和指導,孩子才更有勇氣和膽量去嘗試,他們的動手能力才會越來越強,做事才會越來越妥當。

(3)避免給孩於隨意貼標籤

孩子說說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隨意貼標籤,說孩子是個不誠實的人,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目已不值待信任,在父母眼裡他是槽糕的,結果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一旦形成這樣的自我評價的思維定式,他們腦海中就會經常攻擊自我,也可能一生都很自卑和自貶。

(4)父母榜樣的示範

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言行一致,誠實守信。父母尤其要尊重和孩子之間的約定,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履行,不要信口雌黃,更不能隨便欺騙孩子。父母犯錯後要及時承認並認真改正,這樣孩子便可從中學到好的行為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