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學習的“僱傭軍”:被逼學習,僱傭學習,痛苦!

學習的“志願軍”:為己學習,志願學習,快樂!

考試結束後,父母和孩子都很關心成績,特別是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績較好時會很開心,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時會很失望,有的還會大動干戈。

如果父母只看結果,不看孩子學習的過程,平時對孩子關注較少,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只注重成績就看不到孩子努力的過程和進步的閃光點。每個孩子的本性都是積極向上的,每個孩子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較好的成績,更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

孩子成績不理想,父母是否分析過原因?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狀態?比如,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解決;孩子在學校與同學或老師發生矛盾,不好的情緒沒地方傾訴;孩子受到同伴欺負時不敢和父母溝通。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在哪裡?在這些關鍵時刻,父母有沒有察覺到孩子的情緒低落或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父母給了孩子疏導和關心嗎?如果父母沒有細心地觀察和用心化解,孩子沒有渠道釋放情緒,化解矛盾,精神伏態自然會受到影響,專注力遭到破壞,精力分散,學習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當父母只關注成績,不注重過程時,很容易輕易下結論,認為孩子沒有用心學習、孩子不認真、孩子不行,給孩子隨意貼標籤,否認孩子的努力。

如果這樣做,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讓他們在感情上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親子關係就會逐漸疏遠。因此,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水平,也反映了父母的教育素養。

孩子有情緒時,要幫助他疏導,理解他當下的感受和需要,以同理心關注他的心情。當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和排解時,他的心情會變好,也就會有最佳狀態去學習,給父母帶來幸福和快樂,成為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最終學習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當孩子取得較好成績時,可以問問孩子是如何取得這麼好的成績的,讓孩子通過描述,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從而使孩子有興趣和信心學習課程內容。這樣的提問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激發他的熱情,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這是孩子本身具有的學習內驅力,一旦被父母激發出來,孩子主動學習的願望增強,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發展良好,學習會更有目標和動力。

如果孩子偶爾沒考好,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卷面分析,是不會還是因為粗心?要將不會的內容補上學懂,多練習掌握,徹底弄明白;如果是因為粗心馬虎,就要學習認真審題,用心計算,養成仔細踏實的學習習慣;如果是因為貪玩過多,沒有複習造成成績下滑,則要定規則養成自律、自我約束的意識。這樣和孩子一起客觀總結經驗,可以讓他端正學習態度、理清知識掌握程度。父母的理性和接納,能促進孩子理性地對待事物,解決問題,為提高成績而努力,孩子會從中找到學習的激情和樂趣。

有些成績不理想是由於心態造成的。有的孩子偶爾沒考好,父母批評過於嚴厲或在考試前對孩子要求過多,父母自身的諸多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增加孩子的精神負擔,影響發揮。

田田在初中剛開學時,有兩次考試複習到很晚,甚至考試前一晚還在複習,結果影響了第二天的發揮。自此之後,她總結了方法,平時學習認真踏實,到了考試的前幾天,她反而很放鬆,複習較少,大部分時間是隨意安排看課外讀物或看偵探動畫片,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臨睡前泡個腳。

平時學習努力,考試時放鬆心情,調整學習狀態,當孩子找到了自己學習的節奏時,學習起來更有計劃性,也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孩子成績好或不好,不能完全以結果論英雄。要看到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才是最關鍵的。

有的父母在考試前答應孩子考完到哪裡去玩或買什麼禮物:孩子沒考好時,這些計劃就全部取消。對於有些外向、樂天派類型的孩子來說,如果取消計劃,他們可能無所謂,孩子的情緒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對於敏感型的孩子,取消活動可能會加深他們的挫敗感,不利於孩子養成面對挫折的勇氣。所以,如果要取消,也要溫和地告訴孩子原因,最好是隻取消一部分或不取消。這樣做是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而不能讓孩子感覺沒考好就要受到懲罰,考不好就沒有資格享受樂趣,不允許孩子有失敗。當然,分寸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父母要根據實際情況拿捏。

如果我們拒絕或不能答應孩子的要求時,要讓孩子能夠接受結果,父母跟孩子說話時的態度、語氣、眼神、神態這些非語言的內容很重要,要溫和地拒絕,而不能粗暴地通知。

父母不能將考試成績看成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如果把分數當成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識:只有自己成績好才是好,成績不好整個人就沒有出息。這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和鬥志,片面地看待事物。孩子的自我認識打折後,自我價值感會變低,就會無謂地消耗精力。

如果父母認為成績不重要,無所謂,考不好時安慰孩子說沒事,對於上進的孩子來講,這樣的安慰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孩子明明很在乎,父母卻要裝得若無其事,這同樣會挫傷其積極性。成績不僅考查孩子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還是升學的一個重要指標,單純地否認成績,覺得成績不重要,這樣的引導較為消極。任何一個人,天生都想追求進步,都有積極競爭的心理,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客觀看待成績,讓孩子從小具有不服輸、努力上進的心態。

有的孩子本來對自己要求很高,如果孩子沒考好時,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孩子的情緒得到調整後,幫助孩子看到自己做到的部分,正向引導孩子重拾信心和男氣。讓孩子從中學習接受挫折,改變現狀,讓孩子學到積極的應對模式,以良好的心態重整旗鼓。

這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和鍛鍊機舍。要讓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成功,事事順利,要引導孩子學習擔當和接受。艾母的鼓勵和陪伴,能讓孩子有信心去面對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孩子在這樣的嘗試和磨鍊中,羽翼會變得更加豐滿,更有戰鬥力和恆心去接受挑戰,未來的路也會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