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訓練-不得不說的心裡話

最近寫了一個關於感統訓練機構的文章,有感而發,僅僅只是針對高收費的所謂訓練機構。

就本人認識而言,我並不認為現在的訓練機構都對感統訓練原理有深刻的認識。同時,訓練老師也並不知道為什麼給孩子做這些訓練?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怎麼評估效果?反正老闆給一個所謂的訓練方案,就按照方案做。(基本就是記錄訓練數量)

感統訓練這個行業(商業模式),我一直認為自己算是鼻祖之一(有史可查2003年就自主創業了。)如果說感統訓練有什麼神秘的面紗,我就我知道的,說一下吧!

一、測評是做什麼用的?

這個話題非常敏感,肯能會得罪人,但是,不得不說啊。

看看感統測評量表。(這個是標準版)。按照孩子日常活動中,出現某些行為的頻率打分。通過出現的頻率來輔助判斷孩子的‘問題’!

但是,這些量表都是家長主管的判斷,僅憑量表,並不能說明什麼,僅僅能夠看出家長的‘焦慮’!(看看家長因為什麼想讓孩子參加感統訓練)

運動測試或者桌面測試。這個就稍微有點專業了,通過專業老師的引導,可以通過簡單的活動,看到孩子大肌肉力量、協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者通過孩子書寫等方面判斷孩子手部小肌肉力量及眼手協調能力的發展情況。

然後,機構會根據家長的‘焦慮’(量表測評)+觀察測試,來形成一個所謂的測評報告。(當然,測評報告還可以加入其它什麼發育商等等瞎扯的東西。)讓家長‘系統’的瞭解孩子的‘不足’。(簡單理解, 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存在問題, 必須得參加他們的訓練,不能等了,馬上開始!)

二、 感統訓練到底在做什麼?

進入感統訓練室,一般就是大滑梯、平衡木(各種)、A字架、旋轉陀螺等。老師會安排孩子滑板俯衝、趴地推球、走各種平衡木等等。

如果家長問老師,為什麼要做滑板俯衝啊。老師一般都會回答‘刺激前庭器官’!!!呵呵!真的很專業的回答!

但是,要俯衝多少次?為什麼要俯衝這麼多次?有沒有可以替代的訓練?家長是不敢問老師的!多麼神奇的大滑梯啊!

其實,感統訓練本身,只做5個方面的內容:平衡、協調、旋轉、擠壓、彈跳。

所有的訓練器材,都是圍繞這5個方面在做各種運動。而這些運動又分為:大肌肉、小肌肉、精細動作、視動統合(眼手協調)、視聽統合這5個方面。

就這麼小個訓練室,就這麼點教具,就這麼多‘花樣’。能做100多節課,也是‘煞費苦心’了。很多家長也都沒‘熬’到消費完,就放棄了訓練。

三、感統訓練可以在家做嗎?

如果不是特教兒童(腦癱、自閉、阿茲伯格),我認為,完全可以在家庭完成感統訓練,家長稍微學習一下訓練的原理,知道應該做什麼,怎麼做,達到什麼效果,就完全可以在家裡做。感統訓練本身不依賴器材、不依賴場地,可以依據訓練原理‘因材施教’,給自己的孩子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 這樣既能保證訓練強度和頻率,又能保障訓練效果。

四、感統訓練的目的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認為感統訓練的孩子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學齡前,幼兒園階段,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相比,好動、笨手笨腳、語言表達困難、不合群等。一部分是小學3年級左右,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學習障礙。比如,做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紀律等。

所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訓練的目的也不一樣。學齡前,更多的是做好‘銜接工作’,以預防為主。學習後,就是‘治療型’的,用最短的時間、最優的方法讓孩子迅速提升‘學習能力’。

其實,感統訓練沒有秘密,只是真正懂的人太少,能跟家長解釋清楚的人太少,能說真話的人太少,機構是一知半解,家長是稀裡糊塗,人云亦云。

具我最新瞭解,70%以上的家長,並沒有真的熬到‘訓練’完。孩子訓練一段時間後,各種問題,訓練機構並沒有能力做出‘合理’的解釋。孩子累了,家長就‘放棄’了。若干年後,家長就會說,我家孩子參加過感統訓練——但是效果不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