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茶旅·鄉愁——漢濱區流水鎮茶旅融合發展側記

  (陳發寶)陽春三月,正是春茶吐芽,山坡染綠的好時節,記者一行走進漢濱區流水鎮碾坪村,入目便看到採茶工人在玉帶似的茶園裡忙碌著,田園山水間盡是一派人勤春來早的新氣象。

  同行的鎮幹部告訴記者,眼前的這片茶山現隸屬於漢天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4年,曾在村上擔任村支部書記多年的胡仁義投資近2000萬元,興建了這片以“陝茶一號”“龍井43”為主要種植品種的茶葉園區。

  “最近這段時間,每天都有200多人在茶園裡採茶,下午統一送到廠房加工,清明前的銀針、翠峰是最好的茶,銷量也不愁。”據園區負責人張啟勇介紹,當地本就有種植茶葉的傳統,胡仁義將原有的600畝茶園流轉後,又陸陸續續新建了1000多畝茶園,併成立了兩個合作社,建設了1620平方米的加工廠房,常年在園區務工的村民就有上百人,脫貧帶動效應十分顯著。

湖光·山色·茶旅·鄉愁——漢濱區流水鎮茶旅融合發展側記


  而放眼整個流水鎮,像漢天埡這樣以發展茶產業撬動生態經濟鏈,繼而帶動農戶增收、地方經濟增長的企業絕不是孤例。近年來,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全鎮新成立7個以發展茶產業為主的農業園區,各農業園區共計流轉土地17362畝,茶葉加工廠6個。今年改造茶園2000畝,新發展茶園1200畝,計劃採摘鮮葉30噸,產值將達到1500萬元。無論從眼前或是長遠來看,茶產業都已成為流水鎮穩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成效特徵。

茶產業成為最優選擇

  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流水鎮,是我市最具特色的副中心城鎮之一,一池瀛湖水環繞境內,山水相映的自然圖景使得這裡成為詩意的棲居地,絕佳的旅遊景點。2016年以來,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政策號召,流水鎮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逐步取締境內水域的所有網箱養殖項目。至此,當地群眾將產業從水下轉移到山上,由養殖發展種植,茶葉成為最優選擇。

湖光·山色·茶旅·鄉愁——漢濱區流水鎮茶旅融合發展側記


  “流水鎮的特色非常鮮明,這裡與瀛湖生態旅遊景區幾為一體,所以近幾年我們也一直圍繞著‘打造流水古鎮,做好流水人家’的戰略方針往旅遊業的方向靠攏,但在泛旅遊時代,僅僅依靠景觀來吸引遊客是遠遠不夠的,長遠發展中是需要產業產品來推動的,農產業在這中間起到的作用就是圍繞旅遊所需的三產做好一二產的銜接服務,由此延長農旅產業鏈,達到旅遊產業和農業產能協同並進的目標。”鎮長陳偉對茶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具有獨到的認知與見解。

  在流水鎮的茶山上,除了前來採茶的工人,最多的就是慕名而來的遊客,春日的流水鎮在一派清朗的山水中展露出美不勝收的全貌,桃紅柳綠茶葉青,相機的咔嚓聲,遊客的讚歎聲,茶葉採摘時的窸嗦聲……如和諧的樂曲將茶山裝點的更加靚麗。“最近這幾天天氣好,所以我們專門從城區過來,踏青採茶,走時再買點新茶,在這待上一天,心情都舒暢了許多。”專門前來遊玩的陳大姐對記者說道。

綠色經濟保障群眾增收

  本著發展一項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原則,流水鎮黨委政府採取“產業+就業”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充分利用好農村的土地資源,統籌協調企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同時積極號召村上的能人大戶帶頭創業,帶動閒散勞動力增收致富。已脫貧戶付興發幾年來一直在漢天埡茶葉園區務工,採茶育苗,施肥除草,他眼見著昔日的荒山變成了如今的茶山。“前幾年為了擴建這個茶園,都是從山下找人拉土上山,遇到車上不去的地方,還要靠人來背土。”在他的認知裡,茶園能發展到如今的規模是非常不易的,也確實給當地的群眾帶來了實際的效益。

湖光·山色·茶旅·鄉愁——漢濱區流水鎮茶旅融合發展側記


  “去年光給工人發工資就發了40多萬,戶均增收一萬多元。”張啟勇感慨道:“以前很多剩餘勞動力不知道能做啥,日子過一天算一天,生活質量就上不去。現在每天都在園區務工,也沒時間打牌閒諞了,每個人都幹勁滿滿,幹一天活就拿一天工資,不僅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再加上這邊茶葉品質好,園區又建設的很漂亮,週末節假日還有遊客來玩,心思活絡的就開辦起了農家樂,賣些農副產品,增收渠道拓寬了,日子越過越順暢。”

  對於當地群眾來說,只要有活幹,有錢賺,那麼生活就有了奔頭,茶葉成了能致富的金葉子,一枝一脈都牽引著他們往小康生活的方向大步邁去。

調整產業結構農旅並進

  產業對於鄉村穩步發展的作用在流水鎮已經日益凸現出來,在當前穩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的關鍵節點,流水鎮黨委政府轉變思路,調整產業結構,把茶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把農戶、企業都鑲嵌在產業鏈上,為深化鄉村供給側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鎮黨委書記陳剛認為:“繁榮鄉村、富裕鄉村的目標準則必須以農民為主體,以產業融合為路徑,以利用好土地資源、生態資源、人本資源為根本依託,堅持‘村有當家產業、戶有增收門路’不動搖,打通產業興旺的各個渠道,解決農民就業的根本問題,唯如此才能持續性地提振鄉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

湖光·山色·茶旅·鄉愁——漢濱區流水鎮茶旅融合發展側記


  在通往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協調階段,流水鎮政府把農業、服務業、加工業通盤考量,於時代發展中重構新鄉土的多元結構,從基礎建設到鄉風鄉貌,從生態文明到思想理念,圍繞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堅持擴大產業、增加產能、提升產值,不斷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

  而今,在流水鎮蔥蘢的茶山間,清澈的水流間,人們安享著政策惠民帶來的福利,山清了、水綠了,屋舍儼然,遊人如織,產業的夯實為後續產值的提升奠定了基礎。以茶產業為中心,衍生農副產品,強化品牌價值,流水鎮又多了一張以茶為媒促進農旅發展的“金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