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究竟給綜合實踐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解讀 |“強基計劃”究竟給綜合實踐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解讀 |“強基計劃”究竟給綜合實踐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15日上午11:00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2020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停招!同時提出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之為“強基計劃”。

專家分析說,可以用一個公式、兩句核心話來描述《意見》表達的核心意思,那就是:

2020高校招生:高考成績 :(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85 : 15

全面取消自主招生,綜合素質評價備受關注。

從教育部新文件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關鍵信息:


1

傳統自招退出,“強基計劃"接替

從政策上來看,自2020年起,我們非常熟悉的“自主招生”、“三位一體”等自主選拔模式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取而代之的是“強基計劃”--更注重選拔基礎學科方向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

探索建立基於統一高考的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招生模式。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

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考生須參加統一高考。

可報學校銳減,選材實質未變

2019年,擁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學校有90所,而2020年的高校自主選拔,具有招生資格的高校統一劃歸為雙一流A類校36所,保留了國內頂尖高校自主選拔的權利。表面上學校數量縮減,但深度反映出來的是國家及高校選材方向更加清晰,各大高校始終青睞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選拔的初衷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解讀 |“強基計劃”究竟給綜合實踐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2

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綜合評價

1、強基計劃吸收了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優點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①綜合素質優秀,或②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政策看似調整很大,但選拔的標準其實沒變:

①競賽、②綜評,兩條道路仍然清晰、明確。

但應注意:

綜評才是主流,競賽是“極少數”學生破格錄取的通道。

2、綜合評價得到了政策支持

高考後,根據①高考成績、高校②綜合考核結果、③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摺合成綜合成績。

“強基計劃”的錄取模式,可以說就是強化版的“綜合評價”。

這幾乎就是上海綜評、浙江“三位一體”試點的成功做法,《意見》正式採納、推廣了浙江上海的好經驗。

不同之處是:浙江三位一體在高考出分前測試;“強基計劃”則是4月報名,出分後進行高校考核。

具體招生程序圖如下:

解讀 |“強基計劃”究竟給綜合實踐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3、搞競賽的學生,仍然有出路

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對於符合高校破格入圍條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高校招生簡章確定的要求,且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自主招生雖然被取消,但競賽學生仍有出路,但應注意只是極少數

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二是暢通成長髮展通道。

這對於搞競賽的偏科學生,更是利好。


3

高考決定“海選池”,考後兩週黃金期

高校自主選拔考試(校測)時間定為高考之後,學生的高考成績將決定是否有機會進入到這一場“海選”之中。高考成績是進入校考的基石,達標才可以獲得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高考結束後,考生還擁有2周備戰校考的黃金期,切勿忽視。

8.5分高考、1.5分校考綜合定命運

2019年,考生經過校測中的筆試、面試、體測等環節,學校會根據成績與表現評定等級從而獲得不等的降分優惠,等高考後考生按照優惠後的高考分數在該自招專業名額中錄取。由於考試時學生還並不知道高考成績是否達到了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所以存在較大的未知性。而2020年新的考試方式放在了出分後,學生已經知道自己過了該學校的分數線(無論最後是否進入到強基計劃),學校按照專業招生名額按照一定的比例選擇出可參加校考的學生,校考結束後將高考成績和校考成績按照百分制8.5:1.5的比例換算(”8.5:1.5模式“),成績達標且在學校招生計劃內的考生才可以進入強基計劃。

關於“8.5-1.5模式”換算的案例:

解讀 |“強基計劃”究竟給綜合實踐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8.5-1.5模式”中的計算方式為:

折算後高考成績=高考成績/高考總分*85;

折算後校考成績=校考成績/校考總分*15;

綜合成績=折算後高考成績+折算後校考成績


假設在今年的政策下,甲和乙共同報名參加了今年的高校自主選拔,他們的高考分數相差20分,百分制換算後乙分數仍然比甲高2.3分,但是新自主選拔加入了校考,百分制換算後甲分數竟然比乙高6.8分,所以在綜合成績上甲超過了乙,總分多出4.5分。

校考考查的是學生的學科特長及創新潛質,如果考生學習競賽或者接觸到了校考部分內容,在校考中與沒有接觸過的考生相比就會有一定的優勢。

競賽生必重視高考,高考生必重視校考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了一點“8.5-1.5模式”,新自主選拔模式與之前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錄取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在權重上,取消了學考比重,加大了高考所佔的分量,

這再次印證高考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於能夠有機會進入自主選拔考試的考生來說,高考是基石,最為關鍵的競爭依然是自主選拔考試(校考),無論是筆試面試,校考分數的高低將決定了他們最終錄取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