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黑山共和國,獨立!

2006年5月21日,黑山共和國就是否從南聯盟獨立進行全民公投。5月23日,黑山宣佈投票結果,55.4%

的選民同意獨立,超過歐盟的55%獨立線。6月3日,黑山議會確認公投結果,正式宣佈黑山獨立。6月15日,塞爾維亞政府宣佈承認黑山獨立並將與之建交。至此,擁擠的巴爾幹半島上再次出現了一個國家,塞爾維亞也永遠失去了出海口。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黑山民眾慶祝黑山獨立

表面上看,黑山除了不是內陸國之外,似乎處處都比不上塞爾維亞: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黑山都比塞爾維亞遜色不少;在經濟體量上,塞爾維亞接近黑山的十倍;而且黑山至今仍未加入歐盟。那麼問題來了,黑山究竟是怎麼想的,一定要脫離“大國”塞爾維亞獨立?

歷史因素

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都屬於民族意義上的南斯拉夫人,雖然不能嚴格地稱為同一個民族,不過歷史上也曾有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蜜月期。但一戰成為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塞爾維亞和黑山加入協約國作戰。1915年,同盟國佔領塞爾維亞;次年,黑山宣告淪陷。一戰結束後,黑山併入塞爾維亞,隨後同塞爾維亞加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下文簡稱塞國,後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但是,這種合併在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潮下出現不適反應,原因就在於塞爾維亞人的民族主義。

19世紀和20世紀的歐洲,民族國家開始興起,民族主義席捲歐洲尤其是歐洲小國,諸如大塞爾維亞主義、大羅馬尼亞主義、大匈牙利主義紛紛抬頭。在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利益的過程中,這些思想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過分強調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對立,這種思想一度造成地區局勢緊張。

例如,一戰後羅馬尼亞堅決支持羅擁有對通過《特里亞農條約》得到的匈牙利領土的主權,就是大羅馬尼亞主義的反映。而匈牙利雖然承認領土被割佔,但始終拒絕承認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對相關地區的主權,從而刺激了國內大匈牙利主義思潮。這也是一戰後到二戰期間羅匈兩國不和的關鍵原因。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匈牙利攝政王霍爾蒂。1920年,霍爾蒂政府與協約國簽署了《特里亞農條約》

塞爾維亞人的民族主義就是大塞爾維亞主義,這是一種旨在成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巴爾幹大國的理想。贏得一戰後,塞國成立促進了大塞爾維亞主義的傳播,國家統治階層極力確立塞爾維亞人在王國中的統治地位。當時,塞族的亞歷山大一世作為塞國攝政王(1921年加冕為國王)大權在握,並嚴格限制非塞族在政府中的比例。

塞爾維亞人不斷壟斷了王位和首相、外交大臣等關鍵職位,還在國內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政策,歧視黑山族等其他民族。1929年,塞國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亞歷山大一世又試圖通過淡化民族差異來推進塞族的地位,為後來南斯拉夫的多次分裂(包括二戰中、冷戰末期和冷戰後)埋下了伏筆。

雖然大塞爾維亞主義在鐵托當政期間遭到壓制,但鐵托死後其再次抬頭。1989年,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上臺後,再次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政策,安撫對鐵托強調南斯拉夫而非塞爾維亞(削塞強南)政策不滿的塞爾維亞人。在大塞爾維亞主義指導下,米洛舍維奇不但取消了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的自治地位,還加大了對斯洛文尼亞等加盟共和國的控制。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米洛舍維奇

在米洛舍維奇的折騰下,斯洛文尼亞等國獨立傾向進一步加深,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1991到1995年的分裂。儘管黑山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追隨塞爾維亞,但國內對大塞爾維亞主義的不滿也愈發強烈,二者的聯合更多是形式上而非發自內心的聯合。

米洛舍維奇肆無忌憚的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消耗了飽受歧視的黑山人的耐心。1997年,親西方的久卡諾維奇當選黑山總統,並著手建立黑山自己的關稅制度、外交機構和武裝力量。黑山逐漸邁向獨立。

2003年4月9日,塞爾維亞議會和黑山議會分別通過協議,宣佈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且兩國都有權在3年後脫離共和國。這幾乎表明黑山即將獨立。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接受檢閱的南斯拉夫人民軍

現實因素

西方國家對米洛舍維奇的不滿和分裂南聯盟的野心促進了黑山的獨立。

對於黑山獨立一事,西方國家在政治上積極慫恿,在經濟上不斷予以支持,並警告米洛舍維奇不得阻撓黑山獨立。外部壓力不斷削弱了塞爾維亞聯合黑山的努力,而且加強了黑山的獨立願望。

此時的塞爾維亞雖然在黑山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但至少還控制著科索沃。但當塞爾維亞遭到北約軍事打擊,科索沃“獨立”之後,局勢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塞爾維亞人或許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建立一個塞族巴爾幹大國的理想——大塞爾維亞主義,不但沒有使塞爾維亞走向富強,還讓他們在十幾年內多次嚐到國家分裂的痛苦和屈辱。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今天的塞爾維亞被堵在內陸

科索沃問題上也有大塞爾維亞主義的影子。一戰後,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科索沃加入了新成立的塞國。科索沃的主要民族有兩個:塞族和阿爾巴尼亞族。冷戰時期,科索沃的阿族人就渴望建立一個“阿爾巴尼亞共和國”,並最終得到了一個“準聯邦單位”(這個聯邦是指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但是如上文所說,米洛舍維奇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雖然得到了當地塞族的擁護,但卻導致阿族的離心力增強。

對於阿族的不滿,米洛舍維奇一直採取強硬態度,這不但使阿族以更強硬的手段回應,還為西方國家的干涉落下了口實。1992年,阿族成立“科索沃解放軍”,與貝爾格萊德進行武裝鬥爭,當地局勢迅速惡化。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科索沃與塞爾維亞所處位置

對西方而言,南聯盟的內戰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首先,此時打擊一直桀驁不馴的米洛舍維奇政權能夠使西方佔據道德高地。利用內戰歪曲敵對政權的形象是西方慣用手段,米洛舍維奇是如此,薩達姆是如此,巴沙爾也是如此。

其次,分裂科索沃和黑山,會進一步打擊俄羅斯的勢力,推動西方勢力的滲透。南聯盟是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僅剩的勢力,科索沃和黑山的分裂將把俄羅斯徹底逐出東南歐。同時,科索沃的石油通道也是美國維持其石油霸權的關鍵之一。另外,打通科索沃,將把西方的勢力和東歐、中亞、西亞連接起來,形成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

另外,米洛舍維奇的垮臺乃至南聯盟的崩潰,從建立冷戰後秩序上看也是相當有必要的。對西方而言,南聯盟是冷戰那個舊時代的棄兒,將其改造為西方喜歡的模樣,是重塑歐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一步。

最後,1999年1月1日歐元發行。選在歐元發行後打擊南聯盟,對美國而言也有吸引歐洲資本回流到美國的積極意義。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

西方,尤其是美國,沒有放棄這個機會。1994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轟炸,迫使南軍撤出科索沃。6月,北約與南聯盟停火,科索沃交由聯合國管理,其在事實上已經脫離了南聯盟。

科索沃的分裂伴隨著北約強大軍事實力對南聯盟的碾壓,而且轟炸目標主要是在塞爾維亞境內。對黑山而言,塞爾維亞就是一個火藥桶,隨時可能被西方引爆摧毀。黑山相信,黑山與塞爾維亞的聯合已經極其微弱,擺脫塞爾維亞、投向西方,不但能保證黑山的國家安全,而且對促進本國經濟也是大有裨益。

一方是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傷痕累累、經濟衰退、飽受戰亂的塞爾維亞,一邊是鼓勵自己獨立的強勢的西方,黑山很容易就做出了選擇。畢竟塞爾維亞在黑山眼中是大國,但和西方國家比起來,也不算什麼。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南聯盟遭打擊地點分佈圖,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位於塞爾維亞境內。圖源見水印,侵刪

餘論

讀懂了歷史和現實,也就讀懂了大多數國際政治現象。黑山的獨立,既有飽受歧視,從而導致獨立性增強的歷史因素,也有受西方慫恿和不甘心陪塞爾維亞“沉淪”的現實考慮。只要理解了這兩點,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黑山要離開看起來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塞爾維亞了。

黑山的獨立對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是不小的打擊。對塞爾維亞而言,出海口的喪失限制了其軍事和經濟的發展;對俄羅斯而言,這是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博弈失敗的表現(雖然也不是第一次了)。黑山獨立中最大的贏家,就是西方國家和黑山自己。

本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強鄰聯合,偏偏要走獨立的道路?

飄揚的黑山國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