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貨幣發行主體在發行貨幣的同時,必須履行一種公共管理職能,即保證計量標準的公正性和穩定性。

數字貨幣能夠取代紙幣的真正優勢在於它的不可複製性和可檢測性,而不是“去中心化”。

就在Facebook發行的加密貨幣libra在全球財經界甚至政治領域都引起劇烈反響時,中國人民銀行傾力打造的數字貨幣DCEP(Digital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似乎也已箭在弦上、呼之欲出了。

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2019年10月2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公開演講時說,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當數字貨幣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時,一些未解之謎似乎還需要解答:為什麼要實行數字貨幣?為什麼由央行來發行?數字貨幣與現行法定貨幣是什麼關係?

現代紙幣制度的癥結

當一箇舊事物被新事物取代的時候,一定是舊事物的內在缺陷已經導致系統無法維持正常運轉了。那麼,現有的信用紙幣制度究竟存在什麼問題,以至於非要用一種純粹的數字符號來取代它呢?

一提起紙幣制度,人們通常詬病的是貨幣“超發”。並且用M2急劇增長的數據來說明政府濫發貨幣的事實。不可否認,在紙幣財政式發行的制度下,貨幣超發是一個嚴重的痼疾。

在我們的貨幣發行機制中,還存在另一個長期被人們忽略的貨幣衍生機制,從而改變了貨幣乘數的放大效應。

傳統貨幣理論在討論銀行的借貸行為時,隱含了一個假定,即銀行貸出的資金會以現金形態轉移到客戶的手中,再由客戶通過購買各種要素,將貨幣轉移到賣家手中,賣家將收到的實物貨幣存入銀行,從而開始下一個循環。

信用紙幣制度的崩潰。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才產生了對數字貨幣的需求,這也是不可複製的加密貨幣最終要取代信用紙幣的根本原因。

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為什麼不是比特幣

用加密數字貨幣避免派生貨幣的複製固然是一個不錯的思路,但由誰來承擔這個加密貨幣的發行責任呢?

當比特幣剛出現的時候,人們強調最多的就是它的“去中心化”特徵。那麼,目前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種數字貨幣真的可以取代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成為交換比率的計量基準嗎?

從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運行情況來看,這種發行機制存在著許多致命缺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礦工”通過“挖礦”來尋找可匹配“哈希值”的做法,需要耗費巨大的能量,電力的損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成本,發行比特幣所使用的電量已經超過了當前159個國家的年度用量。而且,比特幣挖礦用電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電力消耗居高不下有可能成為比特幣這一類數字貨幣的最大發展瓶頸。

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既沒有與黃金等貴金屬完成價值錨定,也沒有與石油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形成結算關係,因而缺乏價格穩定機制,行情大起大落,很難履行記賬單位的貨幣職能,這也構成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三、數字貨幣的挖礦模式,本質上是比拼礦機的算力,隨著挖礦難度的增加,計算量也會呈指數級上升,這極大地制約了數字貨幣的發行規模。總數只有2100萬枚的比特幣已經開始受到算力的困擾,如果在一個國家甚至世界範圍內推廣一種數字貨幣,目前的發行方式顯然存在設計缺陷。

四、雖然每一種數字貨幣的發行數量是已知的,但不斷增加的數字貨幣(目前已經有三千多種)在總量上依然無法控制,去中心化的貨幣依然不能解決貨幣總量控制的問題。

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方式

現在看來,數字貨幣能夠取代紙幣的真正優勢在於它的不可複製性和可檢測性,而不是“去中心化”。

不可複製性保證了貨幣發行機構可以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貨幣流通過程進行全樣本分析,杜絕商業銀行的派生貨幣複製行為,使有效的金融宏觀調控成為可能。

而數字貨幣的可檢測性(也稱透明性),可以通過分佈式記賬方式進行全網絡監控,杜絕貨幣當局的超發行為。也就是說,只有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中國央行即將發行的DCEP,則是與現行法定貨幣保持一比一的兌換比率。這等於是兩種本位貨幣的雙重疊加。

從設計思路上來說,這隻能算是一種過渡措施。因為這種雙重結構存在相互替代的內在矛盾,就像金銀複本位制一樣,最終會出現一種貨幣“驅逐”另一種貨幣的現象,同時,現行數字貨幣與可以複製派生貨幣的本位貨幣掛鉤,依然無法避免傳統紙幣制度產生的弊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