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小兒發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症狀,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明代醫家王肯堂曾提到:“小兒之病, 唯熱居多。”很多急、慢性疾病都會出現發熱。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發熱最常見的的原因無外乎外感風寒或外感風熱,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那就是食積導致的發熱。

由於孩子的臟腑嬌嫩,脾常不足,且孩子在飲食上自己不能控制,經常容易吃多,這樣很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食積。

舉個例子來說,脾就如同電腦一樣,如果只是運行一兩個程序,就可能運行的很快,工作或者打遊戲也會非常的流暢,但是如果同時運行很多個程序,是不是就很容易死機了。我們的脾也是一樣,當吃進去的東西太多,超過了脾所承受的能力,這時脾就會罷工不幹了,吃進去的食物也就無法進一步被消化吸收。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食積發熱和外感發熱從表現上來講,會有一些不同,食積發熱一般體溫不高,以中、低熱居多,除此之外可能還伴隨有手足心熱、煩躁不安、食慾差、口臭、腹脹腹痛拒按、睡覺不踏實翻來覆去、大便酸臭、舌苔黃厚膩等,血常規檢查看不出異常表現。

如果孩子食積發熱了,在治療的同時,也要考慮一下最近一段時間孩子的飲食情況,是否需要調整飲食。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如何預防食積發熱:

有句話說的好,“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意思是說要想孩子身體健康不生病,就不能給孩子穿的過暖或給孩子吃的太飽,每次吃七成飽就可以了。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到,怎麼能判斷是七分飽呢?又沒有刻度可以衡量的。判斷孩子是否吃的夠,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孩子第二天的消化情況,看看孩子的舌苔厚不厚,有沒有口氣,大便正不正常,晚上睡的安不安穩,如果上面四種情況都是良好的,說明孩子消化良好,沒有食積的現象。

相反,如果出現上面的一種或者幾種情況,則說明孩子消化出現了問題,可能吃的太多出現食積了,這個時候,家長要適當的調整孩子的飲食了。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圖1 正常舌苔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圖2 黃膩苔

由於食積發熱通常體溫不會很高,很少會高溫,所以通常也達不到吃退燒藥的標準,可是孩子發熱了,身體自然會不舒服,而且還伴有食積的其他一些症狀,看著孩子難受,家長自然也會想辦法讓孩子舒服點。這時,推拿無疑是比較好的緩解孩子不適的一種方法。

常用的穴位包括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清天河水

△ 清天河水

定位:前臂內側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由腕向肘方向直推。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逆運內八卦

△ 逆運內八卦

定位:掌心周圍,以內勞宮為圓心,內勞宮至中指根距離的2/3為半徑所作之圓圈。

操作:用右手拇指端按逆時針方向推運一週。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清胃經

△ 清胃經

定位:手掌大魚際橈側緣赤白肉際交界處由掌根至拇指根呈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推四橫紋

△ 推四橫紋

定位: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近掌端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用拇指的橈側緣在穴位上做來回方向的推動。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 清板門

定位:手掌面大魚際頂面。

操作:從拇指根向腕橫紋做來回方向的推動。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順時針摩腹

△ 順時針摩腹

定位:整個腹部。

操作:用手掌面在腹部做順時針方向環形撫摩。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揉湧泉

△ 揉湧泉

定位: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操作:用拇指指端吸定在穴位上揉。

寶寶老愛發低燒,有可能是吃太多!揉一揉這裡就好了

推脊

△ 推脊

定位:後背正中線大椎至龜尾成一直線。

操作:從大椎向龜尾單方向直推。

❀ 吳大嶸小兒推拿 ❀ “手護”寶寶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