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五、五十六章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道德经》第五十五、五十六章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zhe),猛兽不据,攫(Jue)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ⅰn)牡之合而朘(Zuⅰ)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α),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诗解如下:

含有修养具备浑厚之德者,好比初生的孩婴;

总有一种吉祥的光环罩着全身。

毒虫螫不到他,猛兽没法靠近。

凶鸟不去搏击,因为有父母这保护之神。

刚生下来,他的筋骨看似柔弱;

可是拳头却握得很紧。

虽然不懂男女交合之事,

但小小的生殖器却勃然坚挺。

终日啼哭,噪子不会沙哑;

这是精气充沛所至的旺盛。

只要气和没有邪念,归至纯正;

知道享受淳和的幸福,

可说是每天日月常新。

弄懂了这一常识道理,

人又怎不眼亮心明。

纵生贪欲可造成表面吉祥假象,

十分寂静过后一定有一场灾难降临。

假如心中欲念主使着精气说:逞强去吧,

当事物发展到最盛时刻,便是开始衰老的时分。

这就叫做不符合道的规律,

不遵守常道者,会早早的失去生命。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诗解如下:

凡有学问的人话并不是很多,

相反,没有知识的人,总爱信口开河。

人要堵塞耍小聪明的穴孔,

关闭贪欲的门扇楼阁。

挫去锐利的锋芒,解除繁杂的纷扰;

与大众和谐共享,在同一片阳光下劳作。

放下高贵与多得同尘的百姓打成一片,

这是一门玄妙、高深、大同的学问之课。

达到“玄同”境界的智慧之人,

他们已把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超脱。

所以这种伟大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