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攝像頭就一定厲害?這並不正確

自從華為P20 Pro在拍照上成功吊打一眾手機,各家廠商都去專研華為P20 Pro的成功,也想讓這種成功延續到了自己的產品上。

有追求的廠家看到了華為P20 Pro在多張合成,多像素合成方面的思路,提出了屬於自己的超級夜景模式,同時也積極推動了自家產品在HDR方面的進步。


多攝像頭就一定厲害?這並不正確

而華為P20 Pro除了是第一個普及了多張合成,多像素技術的產品,也是世上第一臺三攝手機,後置三攝像頭,也讓一些人覺得華為P20 Pro拍照的成功,來自於攝像的數量而不是質量。

然而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關於手機拍照的幾個大坑:

多攝像頭就一定厲害?這並不正確

1.攝像頭越多,拍照越好?

單攝,雙攝,三攝,給人一種手機越多攝像頭拍照就越強的感覺。

就像當年手機處理器在堆積核心的時候,八核的聯發科當年已經在宣傳上被捧上天,而在實際使用中,也沒法和驍龍四核,乃至蘋果的雙核正面對抗。這點在手機攝像頭上也是一樣的。

手機攝像頭越多,並不能直接提升照片成片效果,更多是在輔助手機的成片,例如提供更多的焦段選擇:超廣角長焦微距等。不同的焦段在觀感上能帶來更大的差異,超廣角的拍攝下,略帶誇張的變形效果,微距對物體近距離細節的捕捉等等。

同時也可以用於景深的計算,就像iPhone的人像模式一樣,通過雙攝計算景深,得到完美摳像的照片。

手機

攝像頭更重要的應該是質量,而不是數量,高質量的攝像頭比啥都重要。四攝的三星A9s不一樣是拍照翻車?

多攝像頭就一定厲害?這並不正確

2.像素越多,拍照越好?

1000萬像素,1200萬像素,3200萬像素,4800萬像素,給人一種像素越多拍照越好的感覺。

雖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多數觀眾老爺都已經知道了,但是拜耳陣列在手機上的出現,讓這個問題變得不太一樣。現階段我們能看到很多搭載拜耳陣列攝像頭的手機,例如紅米Note7榮耀V20華為Nova4都是高像素大底的拜耳陣列傳感器。

這一類傳感器的特點就是可以進行多像素合成,而基於拜耳陣列的特點,他們又沒有4800萬像素的解析力,但是肯定要比多像素合成以後的4800萬像素好。

這一類傳感器,在開啟了多像素合成以後,最大的優點就是大底多像素下,進光量提升明顯,夜景表現會比常規的1200萬像素手機要好很多,高像素也不完全是壞事,還是要看怎麼利用。

多攝像頭就一定厲害?這並不正確

3.變焦倍數越多,拍照越好?

一倍,兩倍,三倍,五倍,給人一種手機已經突破了光學限制的感覺。

在雙攝手機出現以後,大多數廠家將一個名為光學數碼混合變焦的名詞帶到了手機身上。

相對於主攝,副攝一般都是長焦,而在焦段切換上,就相當於放大了畫面,所以大多數廠家在宣傳的時候號稱自己可以做到無損變焦,然後備註一個僅在切換副攝實現光學變焦時實現無損。

但是這一宣傳就讓消費者覺得,這手機放大多少倍都清晰。實際上,只有你切換到長焦副攝才會有所謂的無損變焦。

多攝像頭就一定厲害?這並不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