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 如何更有吸引力

4月1日起,《河南省旅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全國文化和旅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後首部訂立、施行的地方性旅遊法規。

  貫徹全域旅遊理念,適應文旅體制改革,以立法促進文旅融合,推動河南旅遊業轉型升級,同時兼顧社會效益,惠及民生,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是《條例》訂立時遵循的主要理念。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促進文旅融合

  “處處青山綠水,遍地竹林環繞,空氣清新香甜,人人可愛可親,生態、文化、旅遊無縫對接。”談起貫穿《條例》始終的全域旅遊理念,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描繪了這樣一幅願景。

  然而,徵求意見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全域旅遊”一度遭到反對,一些縣市認為當地沒有旅遊資源。“旅遊資源是個無邊際概念,轉變思維才有出路。”在《條例》起草組主撰稿人王立國看來,河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山川秀美之地眾多,且隨著旅遊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旅遊資源並不少。

  “《條例》第五章講旅遊新業態培育,這既是要求也是指路。”王立國說,“重點是培育文化旅遊,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多優勢。”

  針對河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基地,樹立“老家河南”等文化旅遊品牌,形成文化黃金旅遊帶等內容也被寫入了《條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條例》做出規定和要求,就是要用文化的血肉來豐滿旅遊的骨架,通過旅遊推動黃河文化的深度傳播,同時用文化提高旅遊者的舒適感、體驗度。文旅融合之路,機構改革是第一步,立法是第二步,以後還有很長的路,關鍵在於貫徹和落實。因此,我們也在條例里加入了加強各級人大、政府監督的要求。”王立國說。

  擴大景區門票減免範圍,加速轉型升級

  目前,全國多數景區規定65歲以上人群免門票。王立國介紹,調研階段,不少部門、群眾提出降低老年人免門票年齡,但有的地區、部門和旅遊企業則擔心減少門票收入。幾經調研,起草組還是將“依託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應當對六十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票”寫進第八十二條,並得到省人大常委會通過。與此類似,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人民營養水平提高帶來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增長,《條例》將兒童免票的身高門檻提高到了140釐米。王立國說,“《條例》擴大門票優惠減免範圍,就是要倒逼旅遊業轉型升級,最終擺脫對‘門票經濟’的依賴。”

  為此,《條例》還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制定有利於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政策,支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在合適地區建立旅遊商品展銷中心、促進文旅商品和旅遊產品消費等內容。

  “為了減少《條例》實施初期帶來的衝擊,省人大常委會將門票價格減免政策補償的法定任務分解到相關部門,對市場主體進行適當扶持、財稅補貼等。”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新民表示,當前已經建立了相應的配套、過渡措施。

  明確民宿旅遊合法地位,回應現實問題

  “民宿旅遊不等於旅遊民宿,後者只是房子,前者是一種業態。因此,我們在《條例》裡將其與文化旅遊、鄉村旅遊等並列,單列一節,肯定了民宿旅遊的法律地位。”王立國說。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許多城鄉居民利用自己的住宅改造成民宿旅遊設施,既便利了遊客,也得到相應經濟回報。許多地方還藉助發展民宿來扶貧,也取得不錯效果。民宿旅遊的積極效果已經顯現。肯定民宿旅遊的合法地位,也將有利於對其進行規範化管理,促進良性發展。

  針對河南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亟待回應的現象,《條例》都做了探索性的規範和回答,併為未來發展留下了相應空間。例如,針對文旅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不按照規劃私搭亂建,汙染環境,遊客毀壞文物、不遵守公序良俗,導遊欺詐遊客,旅遊企業、網站涉嫌不合法經營等問題,《條例》賦予了文化和旅遊部門相應的執法和處罰權力,加上原有部門的監管,對相關不良現象的管理大大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