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我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

時隔十多年再讀了一遍關於奮鬥的一本書,發現自己幾乎複製了作者的成長曆程。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依稀記得是高中,當時心潮澎湃的感覺記憶猶新,有種說不上來的深深地認同感。

長大了,我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

那時候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作為地地道道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想象中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的樣子無非是郭敬明的小說或電視劇裡,那時對外面的社會充滿好奇和期待,期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主角,像電視裡的主角,成為社會精英;

或是像張居正,能出人頭地,揮斥方遒,指點江山,衣錦還鄉。所以一直默默努力,慢慢成長。

熬過了高中,考上了一所大學,還保送了研究生,一路坎坎坷坷。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也曾兼職。

和作者一樣的想法“我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那一分錢都是父母血汗錢!”出發點與作者一模一樣。

長大了,我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

平時女同學拿獎學金也不比男生少,畢業時求職,看著班裡的男同學似乎很容易一個個offer拿到手軟,女同學簽到工作的寥寥無幾。當時我心儀老家一個國企,學歷條件也基本符合,追著這個企業的天津校園招聘會,站了將近10個小時到了天津站是凌晨4點多,在火車站等了將近2個小時。

終於等到了早上最早的一班地鐵,匆匆到了天津大學,找到了招聘會具體地點,沒什麼人門也沒開,發現距離開始還有兩個多小時,覺得有點餓了,想起昨晚吃的2.5元一個的玉米和一杯稀粥早已消化完了。

於是在附近轉了一圈,發現有個麵包店,於是進去買了一塊相對便宜的4塊錢的麵包。招聘會終於開始了,第一步時收簡歷,我滿懷期待的把簡歷交上去了,第二步是發簡歷,發下來的人就意味著沒戲了,很快我和一起去的女同學的簡歷都被髮下來了,心裡重重的失落感,

大門那裡站了很久很久,心裡的聲音告訴我可以回去了,不回去又能怎樣。回到學校後,又去了該企業校園招聘會的第二站南京,在河海大學,同樣簡歷又被髮了下來,幾滴淚瞬間就落在了手裡的簡歷上,是絕望的淚水。

長大了,我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

找了一個無人的角落,安撫好自己的情緒,又抱有一點點希望倔強的站在招聘會門口,看著進進出出的人們,一會聽到一個浙江大學的女碩士抱怨被刷掉了,我的心裡似乎找到了一絲絲平衡感。

訂了一張回學校的車票。還能怎樣呢?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工作以後,明明和別人是一份工作,拿著相似的工資,發現別人過的總比我好很多,自駕上下班。

我的錢都去哪了?仔細想了一個晚上,每個月還房貸、生活費、還首付借款,不要說結餘,債還有很多很多。很多人一畢業父母可能就給買好了房子,或者嫁了一個有房有車的老公,每個月的工資就可以提升一下生活品質了,看似眼前一樣一切,實則大不一樣,別人都奔小康了,我剛剛滿足了溫飽。

工作了一年以後,在最基層工作的我終於轉正了,發現本來只有14個同事,兩個都到省會城市工作了,到了公司總部,並不是因為他們多優秀,道理大家都懂的,以前的我可能會憤憤不平,現在的我一笑置之,還能怎樣呢?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隨著工作的時間增長,越來越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越來越發現普通人挺好的,至少不用再為生計發愁了,雖然沒有可以曬的奢侈品、沒有名利,但就是柴米油鹽踏踏實實的生活。

每天回家看到父母一桌熱飯,孩子的一個擁抱,愛人的一份關切,所有的一切都感覺值得了。這時我才開始我的生活,我並不想喝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