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這些天以來,網上熱議的一個焦點:

“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12.4億的閱讀次數,極為驚人。事件的起因,大家已經知道了:4月2日,瑞幸咖啡自爆22億流水造假,股價盤前暴跌近80%。盤中六次熔斷,截至收盤,跌幅75.5%,投資者面臨鉅額虧損。在這個巨大風波中居然保險亮了:

“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甚至引發了一種“特別的關注”,網上還出現了這樣的文章: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 董責險成為網紅保險產品》一時間,也有不少金融業精英都在熱議探討“董責險”,我也接到了不少詢問。

如果“董責險”真是個網紅,此時一定激動得掩面大哭:“多年來四處推廣,各位金主爸爸們不屑一顧,現在終於紅了,趕緊來籤我、籤我、籤我!”

哈哈,這種心情估計保險業同仁(尤其財產險,責任險屬於財產險的範疇)深有感觸:亡羊補牢啊,終於狼來了,想起我們補羊圈啦!

我不得不說,保險就在那裡,發不發生風險,保險也在那裡。等發生風險才看見保險的價值,總有人要做出犧牲的表率。

其實“董責險”僅僅是責任保險的一種,最近另一個跟責任有關的保險也高光亮相了:“賽事取消險”


上為《保險人》雜誌截屏。根據《保險人》雜誌撰文分析:如果由於“covid-19”的傳播而取消2020年東京奧運會,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將面臨多達5億美金潛在風險,因為東京奧組委已經為購買了鉅額的“賽事取消險”。

“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我們講講這兩個保險,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其實責任險有非常多種,通俗的方式來講,就是通過保險的形式把一些企業(個人)的責任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但是責任險管理的是“責任風險”,有別於常見的重疾、意外殘疾、身故保險所涉及的疾病、健康、殘疾、死亡風險,所以大家不太好理解具體賠付什麼,我就截取了部分保險條款如下,給各位感受一下:

董責險,可以承擔以下經濟責任:

董事及高級職員責任保險:被保險個人在以其被保險個人的身份執行職務的過程中,由於單獨或共同的過錯行為導致第三者遭受經濟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

公司的責任損失補償:被保險個人由於單獨或共同的過錯行為導致第三者遭受經濟損失、且被保險公司依法應對其過錯行為承擔賠償責任,……

配偶損失:其配偶如因配偶身份或因與被保險人共同擁有財產而被連帶提及索賠或被執行財產,……

訴訟費用:……被保險個人因被提起訴訟發生的經本公司事先書面同意的訴訟費用,……經被保險人申請,本公司在認為必要時,對已書面同意的訴訟費用可先行墊付。

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保障:若被保險個人死亡、失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破產、財務困難時,第三者對其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索賠,索賠原因是由於被保險個人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的過錯引起的,本公司將該索賠視同第三者對被保險個人的索賠,……

(篇幅受限,不得不用……省去部分文字)

“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由此可以簡單的理解“董責險”的賠付內容:包含有對第三方的直接損失、也有個人或者公司被第三方訴訟的應訴費用、索賠金額,甚至還包含配偶或者繼承人、代理人被索賠的損失。看起來非常全面!不過要提醒一下,買保險要看“免責”,在“董責險”的合同中也有列明不予賠付的免責條款:

……被保險董事或高級職員因下列行為被提起的索賠不負責賠償:

一、不誠實、欺詐、犯罪、惡意或故意行為;

二、被保險董事或高級職員因獲知其他交易者無法得知的內幕消息,而買賣被保險公司的證券獲得不當得利的行為;

三、為獲取利益,而對政治團體、政府或軍方官員、客戶、債權人或債務人或其代表、利益關係人支付款項、佣金、贈與、賄賂的行為; 四、保證或對外擔保。 (篇幅受限,不得不用……省去部分文字)

我選擇列明這些免責條款是想提示各位,有了“董責險”並不是為所欲為的開始,比如此次“瑞幸咖啡事件”保險能不能賠付,要看最後調查結果是不是董事或高級職員明確主觀知曉並惡意操作。

再來看看賽事取消保險:賽事取消保險一般不會單獨投保,基本都是賽事組辦方在投保賽事公眾責任險,同時在財產一切險中進行特別約定的附加責任條款。組辦方可以與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中共同列明哪些意外風險可以激活保險賠付,(注意這些意外風險可以一定程度的定製化選擇)比如:

1.自然災害:颶風,地震,惡劣天氣、洪水等

2.意外事故:因火災、停電、水管爆裂、場地建築物或周邊損毀等導致無法進入場地

3.恐怖襲擊、核、生物或化學攻擊

“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4.傳染病疫情

5.城市騷亂

6.城市交通系統故障、停運

7.行業罷工(如交通運輸業)等

發生這些情況導致預定的賽事不能如期在指定地點舉辦或徹底取消時,導致主辦方遭受損失,由保險人根據合同條款的約定進行賠償。

(賽事取消分為很多種情況“完全取消、放棄、部分取消、推遲、中斷、重新選址和縮減”等)

前些日子的東京奧運會,和4月1日溫網組委會剛剛宣佈取消今年賽事,都可以根據投保時條款中是否包括“傳染病疫情”來進行保險索賠。

講了兩個“責任險”,大家可能覺得很“新奇”。其實這些保險早已有之,令人遺憾的是,這麼有用的保險,在內地投保的實際比例遠遠低於境外發達國家。國人對利用金融工具控制風險的意識往往還停留在“服從要求”的程度,常見這種心理:“沒有董責險,境外上市不給批啊?那就上一個吧~”所以我們看到瑞幸咖啡被公佈的董責險保額才“三百萬美元”。各位別覺得三百萬美元很多,境外諸多律師事務所近期藉機大力推廣訴訟委託業務,吸引大量股民進行起訴,而這次事件瑞幸咖啡的股指直接縮水16億美元,可想而知被訴訟的索賠金額可能是三百萬美元保額的百倍以上!

這樣看來,就算網紅董責險賠了,也是杯水車薪。這怪誰呢?怪網紅不實用?其實要怪就怪買保險不認真,僅僅是走個形式而沒去認真考慮實際功能。

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建議,不要簡單的討論產品,儘管目前看起來責任險很“網紅”,我依然希望大家是在理性科學的前提下進行選擇和購買。購買選擇責任險與個人選擇重疾險、壽險、意外險的過程並沒有本質區別。

我一直都認為,其實所有保險產品的概念,都是對“責任”進行“風險處理”的一種金融協議合同:保險,是針對風險損失進行補償或者賠付。而損失的本質呢?往往就是我們自身發生或者我們造成他人的某種損失。保險對這些損失進行補償和賠付,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

我可以用責任險的表達形式總結出三種情況下“風險處理”:

第一種情況:風險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自己要負責任;

第二種情況:風險發生在別人身上,但是卻需要我們來負責任;

第三種情況:風險發生在企業的經營中,需要企業經營者來負責。

這樣來看是不是豁然開朗?

“董責險”:“懂”了責任,“懂”了風險

​所有的風險不論是具體傷害到自己還是他人,都可以選擇相關風險保障產品來解決,我來列舉一些具體產品給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種情況:對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得個病費用高就放棄人生了,更不要因為重疾或者意外殘疾導致收入終止就人生落幕了。完全可以通過醫療費用報銷保險、重疾和意外殘疾賠付保險來解決。讓自己在這些風險面前從容一些,不拖累家人,甚至依然通過賠付款可以照顧到家人,是不是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第二種情況:我們開車有可能碰到別的車,甚至別的人,這種責任有可能大到我們無法承擔或者壓力巨大,這些可以通過車險中的第三者責任險來解決;我們家的“熊孩子”,包括我們養的寵物狗狗可能有時候真的很“熊”,有可能意外傷害到他人。這些其實有專門的責任險可以解決,市場上常說的“熊孩子保險”其實名為“監護人責任險”、狗狗咬傷別人有專門的“寵物責任險”。包括我們自己如果誤傷他人其實也有也有相應的責任險,有一種“高空墜物險”可以賠償我們住所的天台或者窗臺掉落物品砸傷行人的損失,還有一種“居家責任險”,範圍更大一些,能夠賠償我們意外過失導致他人財務或者受傷的損失。(比如碰掉別人手機摔損,行走過急撞倒老人受傷)甚至我們的房子水暖管爆裂發大水了,泡壞樓下的裝修、電器,再甚至我們的住所發生火災爆炸導致他人住所一併受損,也在家庭財產險中可以選擇相應的“水暖管爆裂險”和“第三者責任險”。

第三種情況:如果我們做了老闆,員工上班路上被車撞了,我們作為老闆有沒有責任?可以投保“團體意外險”,或者“僱主責任險”來解決。我們組織團隊成員外出活動,旅行、參加展覽、演唱會,活動中有人發生意外我們作為組織者要不要負責任?可以投保“短期旅行活動保險”,和“緊急救援保險”來解決。我們舉辦大型活動,結果發生群體踩踏事件,甚至展臺倒塌消費者受傷死亡、火災爆炸產生活動參與者傷亡事故,這是不是攤上大事兒了?這個可以通過“財產基本險”、“財產綜合險”、(賽事、展出、活動)“公眾責任險”解決。東京奧運會和溫網賽事取消延期的同時,還有無數賽事活動因為規模不是很大,從成本考慮沒有投保賽事取消保險,一片哀鴻,想必也是各位老闆們的一個慘痛教訓:賽事取消的保險責任可以在財產一切險中進行附加,不要只投保財產基本險和綜合險啦。這次“瑞幸咖啡事件”讓大家瞭解到“董責險”,其實我更要提醒經營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工程設計事務所、醫院等專業機構的老闆們,要高度重視“職業責任險”。其實針對律師、醫生、設計師、會計師全都有相應的職業責任保險,對這些機構工作中因為失誤造成的巨大傷害或者損失,通過保險來承擔一些被追究責任的訴訟費用、損失賠償。

刻意舉了這麼多例子,仍然不是保險產品的全部展示。由此希望提示各位不要簡單的追隨網紅產品,網紅產品買了,卻可能依然錯過對自己、對家庭、對企業至關重要的其他保險。保險不是哪個“紅”買哪個!近期蹭熱點猛推“董責險”的保險機構或者個人,我能理解實屬無奈。畢竟人性所致,能夠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專心聽取保險專業人士全面講解剖析風險的人是極少數。

只不過,我希望您是這極少數人之一。

無論我們是不是正處於擁有財富或者健康的風光時刻,保持對未知風險的敬畏,善用保費與保障額度的槓桿效率,這是一種更有策略,更有智慧的人生態度。

陳銅先生

從業17年,已實施個人壽險保額規劃6.6億,

北京金融工會理財師大賽優秀理財規劃師,以財富管理的角度實施家庭整體風險控制,多年主講財富傳承和財務規劃課程受到廣泛好評,參與多種保險產品的設計和修改。

平安人壽產品專家(保險金信託設計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長期嘉賓,

北京電視臺首都經濟報道財經頻道嘉賓,

北大博雅智庫“財富風控”客座教授

中國平安高峰會財富傳承講授者

在“新冠”特殊時期第一時間通過12節乾貨課程,助你通識保險,保障自己及家人未來,實現財富升值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