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樹人”式教育,育人先育“德”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常常引發爭論的便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老師又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工作?

相信這一連串的問號出現在每個家庭中,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要出發點一致就可以了。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先樹人,後成才”。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骨子裡要有正氣!現在社會競爭力越來越激烈,那麼我們更應該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行,才能在這個大千世界中不迷失自我。

重在“樹人”式教育,育人先育“德”

“父母”這兩個字眼,相信很多人都曲解了其中的意思,有些父母認為只要是給了孩子生命就可以了,至於教育問題都是老師的責任,其則不然,作為父母不僅要生養,還要育“德”,祖國給了我們良好的生活條件,那麼我們就要用優秀的下一代回饋祖國。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標杆,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自身品德端正,教育孩子重在培養品德,三觀。想要在這充滿誘惑德大千世界活下去,首先應該不迷失自我。香港亂徒大部分80 90後,說明這一部分人群品德是有問題的,他們的父母無疑也是失敗的!

作為老師要有為人師的品行,老師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航燈,應該擔起作為引航燈的責任。教育學生學知識的同時應該重在“樹人”,不要以成績好壞來評論一個學生的好壞。應該注重品學兼優的結合培養。

我的教育理念是;“教書育人德為本”。無論是教育學生還是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我都奉行這一原則。可是現在有些人卻本末倒置,只要孩子考高分,別的啥也不計較了。我評價一個孩子優秀或成才與否,考試分數不是唯一的標準。我覺得孩子的道德品質好壞才是第一位的。教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他考了多少分,而是先看看他是不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所以我說:要想長大成才,必須從小學會做人。

我是一名新手家長,孩子6歲,在孩子還沒有出生時,就與奶奶爺爺商量好,重在培養孩子品德,不嬌養孩子,要以一個正確的家庭觀念來養育孩子,記得女兒5歲的時候跟奶奶去鄰居家玩,拿回來一個小玩偶,奶奶說了好幾次都不肯放下,回到家以後,我跟媳婦二人跟女兒講明瞭道理,女兒開始哇哇大哭。這時候全家人都不理她,任她哭鬧,直到她主動要求把玩具送還,擦乾她的眼淚陪她一起送了玩具。當然第二天爺爺買了個一模一樣的玩具獎勵她。我們這麼做的目的是要她明白任何人都不會因為你的任性而包庇你,自己想要的東西要通過自己努力去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