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光嶽樓,亦稱“餘木樓”、“鼓樓”、“東昌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古城中央,與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光嶽樓雄偉壯麗、氣勢恢宏,登樓遠眺,遙瞻東南,岱嶽峰巒,若隱若現;放眼南望,岸堤垂柳,菡萏滿湖;縱目北矚,綠樹掩映,瓦舍叢簇;仰視城外,阡陌縱橫,柳暗花明;回首俯視,東昌湖水宛若錦帶,環抱古城,湖城一色,饒有佳趣。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光嶽樓雖幾經重修,其建築構件,大部分仍是初建時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面貌,是明初建築的重要遺物,許多地方保留了宋元風格。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古時的光嶽樓,用修建城市和疏通河道所剩的材料建造而成,因此被稱為“餘木樓”。明代吏部考功員外郎李贊訪東昌府太守金天錫時,曾與他共登此樓,見它高壯極目,發出“因嘆斯樓,天下所無。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由東門踏入光嶽樓,在一樓門內背面,設有一處神龕,龕內有一座魯班神像。魯班像的上方,懸掛著一塊木質牌匾,上寫“巧奪天工”四個大字。神龕左右兩側的柱子上,刻有楹聯一副:“泰山東峙,黃河西臨,嶽色濤色,憑欄把酒無限好;叢臺射書,微分明志,人傑地靈,登樓懷古有餘馨。”追思聊城今古,別有一番情味。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沿著樓梯蜿蜒向上,便看到寫著“乾隆行宮”的一塊牌匾。據《南巡盛典》記載,光嶽樓為乾隆皇帝南巡36行宮之一,乾隆曾多次為光嶽樓賦詩。門兩側還有豐子愷寫的藏頭楹聯一副:“光前垂後勞動人民智慧無極;嶽峻樓高偉大祖國文物永昌。”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層欄傑構如雲區,聳峙城中鎮四隅。

高下耕桑俯沃野,北南水路接通衢。

虹光奕奕扶梁煥,泰嶽嚴嚴罨牖鋪。

長記短詩初讀過,子安牛頭句曾無。

天子執筆站立案旁,凝視著遠方。登光嶽樓後乾隆興致大發,隨即賦詩一首,字裡行間透露著捨我其誰的自豪。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康熙皇帝也多次登臨光嶽樓,二樓南面簷下的“神光鍾瑛”就是他親筆御題,匾額邊緣還有龍紋和玉璽裝飾,意為東嶽之神與光嶽樓之神光交相輝映。

聊城這座讓文人墨客潑墨無數的古樓閣,竟然這麼美

光嶽樓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徵,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為南北交通大動脈,沿河過往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多都登臨此樓,憑欄詠月,作詩賦詞。如今的光嶽樓正如一顆耀眼璀璨的珍珠,耀映著“江北水城”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