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韻轍與“對聯詩”相仿,我們為何會產生處處皆“安”的感覺?

秦腔的唱詞,除上、下句的對應形式外,在平仄與韻轍方面,又與我國的“對聯詩”大致相仿。比如它的上句(即一段詞中的一、三、五、七……奇數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秦腔中以押韻為多見),而它的下句(即一段詞中的二、四、六、八……偶數句),則要求必須押韻。所取轍口,雖然仍以北方戲曲通用的“十三轍”為主,但以言前、中東、人辰、江陽等轍口最為普遍。

秦腔韻轍與“對聯詩”相仿,我們為何會產生處處皆“安”的感覺?

秦腔《殺狗勸妻》

這大概與上述轍口中的語音較廣、韻腳較多、用起來方便、唱起來上口等因素有關。也斜轍口的語言較少、取韻較窄、被使用的機會也就不多,而衣希轍的語音雖廣,音韻卻不太響亮,所以使用也比較少。這種韻腳安排,又同唱詞尾字的平四聲緊密結合的,一般的規律是:下句尾字為平聲必須入韻,上句仄聲則不一定人韻,但首起第一個上句仄聲要求必須人韻,其他上句仄聲一般入韻者也較多。

秦腔韻轍與“對聯詩”相仿,我們為何會產生處處皆“安”的感覺?

秦腔《水淹泗州》

如:二爹孃且安坐兒有話講,待媳婦我拜過二老爹孃。兒不能孝父母生養死葬,你二老今為兒莫要悲傷。手抱上夫靈牌懷念以往,哭了聲屈死的短命才郎。這是一個一韻到底的唱詞片斷,雖然句句人韻,但由於上、下句平仄分明,所以,顯得格外跌落有致和層次分明。當然,秦腔唱詞的韻轍安排,既可以一轍到底,也允許中途改轍,特別在較為長大的詞段中,往往還會出現頻頻改換韻轍的情形。

秦腔韻轍與“對聯詩”相仿,我們為何會產生處處皆“安”的感覺?

秦腔《周仁回府》

如:叩一頭來抽身站,站在客廳觀一番。回頭觀見夫靈位,氣的崔氏雙目黑。你言說炳仁和你好,請在他府進宴餚。三杯藥酒敬上了,禍不尋人人自招。上例連換三韻,使得整個詞段顯得富於變化,以此形成角色在抒發感情時語勢和情緒上的轉折。秦腔的演唱,雖然十分講究“依字歸韻”,卻在不同的範圍內,存在著兩種不同書概念和要求。

秦腔韻轍與“對聯詩”相仿,我們為何會產生處處皆“安”的感覺?

秦腔劇照

一是唱字本身的歸韻,要求必須歸入它所屬的音韻之中。二是拖腔歸韻問題,要求一旦進人拖腔演唱之後,就必須改換為傳統所規定的韻目程式之內。一般來講,生、旦行當行腔,必須歸入“安(an)”韻拖腔。另外,秦腔唱腔中,還有一種叫做“彩腔”的拖腔,其曲體十分長大,但由於採用以腦後音拔高的假嗓演唱方法,自然形成腦音共鳴為主的“i”(衣)韻,淨行當唱腔中的“犟音”同樣也是如此。

秦腔韻轍與“對聯詩”相仿,我們為何會產生處處皆“安”的感覺?

秦腔現代劇《花兒聲聲》

淨行唱腔的拖腔取韻,雖然“an”(安)、“ai”(哎)兩韻兼而有之,卻以取“an”最為普遍,醜行拖腔也同樣如此。秦腔之所以選用“an”韻進行拖腔,除衍襲傳統規定的成法與習慣外,還在於它屬開口韻,不僅音韻響亮,還能打遠響堂,演唱起來口型容易撐圓,也便於調氣和突出旋律稜角,再加上唱詞所取“言前”轍口過多,這就使得我們在欣賞秦腔的唱腔時,往往會產生一種處處皆“安”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