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惡化、償債壓力驟增 紫光集團何以解憂?

8日,上交所公告稱,紫光集團發行的債券“19紫光01”(155169)上午交易出現異常波動。根據有關規定,自8日10時48分開始暫停交易,自11時18分起恢復交易,尾盤,“19紫光01”再次下跌,最終報收75.47元,跌幅達24.53%,收益率上漲871.59個BP,達13.8191%。

債券“閃崩”的背後,是市場對於紫光集團流動性和資金鍊的擔憂。

今年3月,紫光集團旗下的另一隻債券“19紫光02”以及去年10月底其2023年到期的美元債也曾先後出現異動。

2018年以來,紫光集團財務指標出現惡化,業務虧損的同時,財務槓桿水平上升明顯,與此同時,校企改革方案也懸而未決。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校企改革鬆動了市場對校企的“信仰加成”,而“信仰”的背後是公司盈利弱、債務負擔重且高度依賴滾動的脆弱基本面。長期來看,市場必然對類似於校企的非典型國企重新定價。

一年內到期債務壓力較大

“19紫光01”發行於2019年1月25日,發行規模6億元,扣除承銷費用後的淨額為5.99億元,債券期限5年(2019年1月25日至2024年1月25日),附第3年末公司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票面年利率5.11%。

截至2019年4月末,募集資金已使用完畢,其中5億元用於債務置換,0.99億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募集資金的使用與發行時募集說明書的相關約定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評級機構中債資信將該債券的評級展望為“列入評級觀察”,信用評級下調至A。

Wind數據顯示:目前,紫光集團旗下有23只存續債,債券餘額292.36億,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券12只,約126億元,佔比集中,償債壓力較大,1-3年內到期債券9只,約110億元,另有2只為3-5年到期,除國內債外,紫光集團旗下還包括境外美元債。

紫光集團的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1988年成立,是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首批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993年4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改組為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

目前由清華大學旗下清華控股持股51%,由趙偉國旗下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持股49%,董事長為趙偉國。紫光集團下設多家核心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等。

近年來,紫光集團還通過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微電子和新華三等企業,提升芯片設計和開發、數字基礎設施以及IT管理等方面的實力。2018年,紫光集團還收購了Linxens集團,後者見長於智能卡微型連接器、RFID天線和嵌入件設計與生產。

由於活躍的收併購活動,紫光集團的資產也經歷了一段劇烈擴張。截至2018年末,其總資產為2773億元,同比增長33.2%。

基本面的擔憂

然而,2018年以來,紫光集團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趨勢,再加上今後3年內償債壓力劇增,引發了市場對於其流動性和資金鍊的擔憂。

2015年-2017年,紫光集團的淨利潤分別為21.11億元、20.90億元和29.86億元,2018年三季報顯示當期公司開始發生虧損,盈利能力開始下降。2018年年報顯示,紫光集團僅實現淨利潤2.6億元,同比2017年大幅下滑超過90%。2019年一季度,紫光集團按季繼續虧損,截至2019年中報,虧損額已達36.94億元。

從財務槓桿比率來看,紫光集團的外部債務融資保持增長,2015年-2017年末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8.8%、59.09%和62.09%,2018年三季度末突破70%。

2018年末,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和總資本化比率分別為73.42%和 69.15%,較上年末分別上升11.33和13.81個百分點,財務槓桿水平上升明顯且處於較高水平。

截至2019年3月末,紫光集團資產負債率和總資本化比率分別為73.87%和70.22%,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45和1.07個百分點。

平安證券一份關於《紫光集團和方正集團美元債暴跌的背後》的債券快評認為,其實,剔除名校的光環後,校企基本面可能存在業務不強、債務依賴和債務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從公司自身經營效率來看,紫光集團主營業務集中但高度依賴政府補助;從現金流角度來看,紫光集團的資金均高度依賴債務滾動;從債務壓力來看,其資產負債率高企,債務負擔極重。

校企改革一波三折

頂在紫光集團頭上的還不止是業績,同時,也有著懸而未決的股權變動。近幾年,隨著校企改制的推進,清華大學也在推動所屬企業的市場化進程,欲將所持紫光集團的部分股權出讓。然而,其過程卻一波三折。

2018年8月,紫光股份公告稱,紫光集團的控股股東清華控股正在籌劃轉讓其持有的紫光集團的部分股權,該事項可能涉及到實際控制人變更。

當年9月份,初步方案出爐,清華控股將向兩家地方國資資管公司蘇州高鐵新城、海南聯合分別轉讓所持有的紫光集團30%、6%股權。

而當年10月份,清華控股改變了方案,終止了向蘇州高鐵新城、海南聯合的轉讓,改由深圳市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投資控股公司接手紫光集團36%股權。

不過,一年之後的2019年8月9日,紫光股份又發佈公告,清華控股、紫光集團與深圳市投資控股公司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於2019年8月8日終止。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未發生變化,公司控股股東仍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紫光集團尋求海外銀團貸款展期的傳聞造成境外債券價格在10月31日突然出現大幅下跌。

此後,紫光股份公告澄清,目前紫光集團校企身份不變,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地位不變。在可預期的時間範圍內,清華控股對紫光集團股權沒有進一步調整的考慮,仍將保持對紫光集團51%的持股比例。另外,紫光集團及下屬主要企業均經營正常。紫光集團境內外無違約事件發生,公司境內外現金充足、資金流動性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