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主題定為:支持護士和助產士。在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致敬醫護,共抗疫情”。

2020年的世界衛生日,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義。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在真實上演生死較量的戰“疫”,我們不僅看到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團結一心,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身披白衣戰袍,挺身而出的醫務工作者們,他們逆風而行,用血肉之軀為我們築起了守護生命的“鋼鐵長城”。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援鄂醫療隊七成都是護士,90後、95後的年輕人比較多,他們很好地踐行了南丁格爾精神。

●護士工作量特別大,承擔了專業護理、生活護理甚至瑣碎的工作,真的很辛苦。

●相較於身體護理,護士更大的作用在於心理撫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護理。

●要給護士更多培訓機會,對護理相關項目進行投資,提高護士薪酬待遇。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此次馳援湖北、武漢的醫療隊中,護理人員有多少?調派的原則是什麼?

這一次,護士們很好地踐行了南丁格爾精神,前線的護士都是南丁格爾,很優秀。具體到馳援人員,地方隊伍共343支,38632人,其中護理人員為26530人。也就是說,馳援隊伍中近七成是護士。

一開始病人量比較少,派出的護士也就相對少,以專科護士為主,比如負責床旁血濾治療的護士等。那時候,馳援隊伍中,一批有幾十人的,也有幾百人的。同時,因為當時方艙醫院未建,而定點醫院護理人員最缺,所以馳援的專科護士都派往了定點醫院。

有個日子,我印象特別深。1月27日,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總理來到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患者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就是那一天,我們接到任務,要派800名重症專科護士前往武漢。

後來,方艙醫院建好了,輕症和重症病人分開。同時,開始整建制組建醫療隊。從那時起,護士基本就沒有單獨派過。

人員到了之後,會根據不同的崗位匹配不同的人力資源。比如重症護理中,基本是專科護士。而方艙醫院的輕症患者居多,提供護理服務的主要是通科護士。

此次馳援的護理隊伍還有一個顯著特點,90後、95後的年輕人比較多,很多支援醫院還派來了男護士。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在這場抗擊病毒的人民戰疫中,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堅守詮釋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每一點微光都在匯聚愛的力量,凝聚必勝的信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要致敬那些在抗疫一線與病毒作鬥爭的白衣戰士,謝謝您用大愛為祖國母親驅毒療傷,用生命守護生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還要點贊那些身邊的榜樣,謝謝您用責任與擔當兌現對健康的承諾。

在這場防控疫情的戰鬥中,我校校醫院的醫護人員恪守職責,全力以赴,擔當起守護全校師生及社區居民生命健康的職責,成為杜絕病毒傳播的堅實防線。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第71個世界衛生日

疫情催生新衛生習慣

疫情考驗的不僅是應急救助能力和醫療水平是否過硬,還考驗公眾衛生習慣與公共衛生水平能否過關。在這樣的形勢下,人們對大力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有了新的感悟。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袖遮掩口鼻”“推廣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動物”……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對人們的衛生健康意識產生深遠影響。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從單一的體魄強健到關注心理健康,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選擇通過運動、“詩與遠方”以及接受心理諮詢等方式緩解內心壓力;

從“疾病治療”到“健康管理”,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定期體檢,注重通過運動療法、中醫藥等多種措施將健康管理關口前移;從大概念的少油少鹽到精確控制每天攝入、消耗的卡路里,更多民眾開始對體重“斤斤計較”,與高糖高油“說再見”......

世界衛生日,致敬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


對於食用野生動物,我們“再也不會無動於衷”;當圍桌合餐使用公筷公勺成為一種自覺、當隨地吐痰行為被大家厭棄……越來越良好的衛生習慣必將護佑我們健康平安。

文明的成果來之不易,如新冠肺炎疫情這般向全人類發起的挑戰,未來或有增無減。我們希望用“和”的文化智慧,書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