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文|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

曾看過一則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

有一種豪豬,身上長滿尖利的刺,寒冷的冬天到了,它們想擠在一起取暖,但是一湊近,身上的刺就會扎著彼此的身體。

於是它們不得不分開,離得稍微遠些,可這樣互相又借不到熱氣,寒冷又把它們驅趕到一起,同樣的傷害又發生了。

這樣反反覆覆,經過很多次磨合以後,豪豬們才終於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暖。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同樣需要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這個距離就叫做“分寸”。

而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往往會令人敬而遠之,但自己卻不自知。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友情裡的分寸是點到為止

提到朋友,總是跟隨著一個詞――親密無間。

我們習慣性的認為好朋友之間,總是要無話不說,才可以見其真誠,然而在現實中又有多少友情是毀於過於親密。

我有個朋友圈子,幾個人從上學時關係就很好,最近幾年大家都陸續的步入了婚姻,其中好友英男與老公是閃婚,兩人只認識了四個多月。

當初英男透露出想要結婚的念頭時,朋友們都勸她與對方再多相處一段時間,互相深入瞭解一下,再走進婚姻。

但英男告訴大家,他們已經足夠了解對方了,兩人感情非常好,也已經做好了婚後將面臨問題的準備。

聽到英男這麼說,大家也只好也不再多說什麼,為她送上祝福。

只有小玉,還在不停的勸說英男:

“你男友看起來很有城府,你不要被騙了。”

“你有沒有了解過他以前的情史,這對你很重要呀!”

“我總覺得他不像善茬,和他結婚你以後準要受氣。”

一時間英男也不知該如何接話,氣氛一度陷入尷尬。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後來,在婚後英男與老公發生了點小矛盾,跟我們幾個朋友傾訴,小玉聽了,說:

“當初怎麼勸你,你非不聽,現在後悔了吧,這樣的人還是趁早離開好。”

本就不順心的英男聽了一下來了火氣,與小玉大吵一架。

從那以後,英男便很少再與小玉見面,偶爾大家聚到一起的場合,她也會刻意的疏遠小玉。

我們當然明白小玉是好意,希望朋友過得幸福,但她的說的話確實欠妥,因為一點小事就勸人家分開,太沒有分寸了

三毛曾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很多時候把朋友推遠的,恰恰是自以為是的“為你好”。

對於朋友,我們有提醒的責任,卻沒有干涉人生的權利,點到為止,這是做朋友的分寸。

好的友情,可以親密,但不必無間。

一個有分寸感的朋友,從來都明白,關係再親密,不可輕易干涉私事,無視別人的自尊。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婚姻中的分寸感是距離與獨立

如果說這世上有一種可以時常干涉私事的關係,那恐怕就是婚姻了。

但這並不代表婚姻中就不需要分寸,恰恰相反,分寸感往往才是維持婚姻平衡的關鍵,平衡被打破,婚姻也會陷入困境。

亦舒筆下的女子大都冷靜自持,非常講究,但根據她的小說《我的前半生》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卻將女主人公羅子君塑造成了一個“拎不清”的人。

羅子君是一位資深全職太太,除了對抗每日下垂的皮膚與老公陳俊生身邊的紅花綠葉,生活中就沒有什麼值得她費心的了。

於是羅子君對於老公總是疑神疑鬼。

陳俊生加班,她要打電話查崗;

看到陳俊生和實習生一起為客戶買項鍊,她要上前擺一擺威風;

聽到陳俊生出軌的傳聞,她不是先與老公溝通,卻是要到公司去尋找蛛絲馬跡。

“相比你的婚姻,教養是完全不值一提的東西”,這句“名言”,更是出自她去公司“抓小三”所鬧得烏龍。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可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我認為好的婚姻更需要教養,而這種教養恰恰就是分寸感。

對羅子君來說,恨不得24小時都跟在陳俊生的後面,盯著他的一舉一動,卻從來沒有試圖去了解陳俊生在工作中的壓力與煩惱。

這樣做的結果是,陳俊生越來越不想回家,加班的頻率也越來越多。

面對羅子君層層包圍的愛,他渴望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於是女同事一句理解寬慰的話,便讓他也失了分寸,使原本情投意合的婚姻面臨風雨。

舒婷在《致橡樹》中寫道:

我如果愛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根相纏繞,葉相依偎,而樹幹卻始終保持著距離,獨立的向上生長,距離與獨立正是婚姻中的分寸感。

一位有分寸感的愛人,在婚姻裡會堅持自身的獨立,給對方以空間,這是對自己與對方人格的尊重。

保有這種尊重,婚姻才會“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職場中的分寸感是“手別伸太長”

都說婚姻如戰場,職場更是如此。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年當中除去早晚與有限的幾天節假日,耗費時間最多的應該就是在職場上了。

但在職場之中拼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一個人的分寸感。

朋友浩然給我講了一件他的職場經歷。

同部門的老齊,是公司的“元老”,平時總是喜歡對年輕的同事發號施令。

領導還沒定奪的事,他要指揮大家先做了;

別人的工作出現一點小毛病,他先跳出來指導一番;

偶爾也會熱心腸,上趕著幫別人做工作,但到了領導那裡,就全成了他的功勞。

同事們雖然對他有諸多不滿,但礙於他的年紀,同時也怕破壞團隊和諧,也就隨他去了。

最近部門要選拔一名優秀員工,大家心裡都清楚選拔結果出來,日後肯定是要委以重任。

選拔採取民主投票的形式,平日裡為領導“排憂解難”,與同事“互幫互助”的老齊,本以為非自己莫屬,沒想到投票結果卻令他欲哭無淚,居然沒有一個人選他。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反倒是平日裡總是不聲不響的浩然,以多票當選。

我問浩然:“你覺得大家為什麼選了你?”

他回:“大概是因為我自己的工作做的還比較不錯吧……”

有些人總以為工作做得越多越好,管的越寬越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但事實證明,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沒分寸。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是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不要插手去管,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手別伸的太長,這是職場中的分寸感。

否則大多數的下場,就是白受了累,也討不到好處,甚至遭人嫌棄。

作為一個職場人,要懂得不越界,沒有一個人能夠接受來自領導之外的人的“指導”,謀好自己的那一份事,才是身在職場最大的職責。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何炅在娛樂圈裡是出了名的“高情商”,他總是能巧妙的化解尷尬的處境,細心的照顧到別人的情緒。

每個與他相處過的人,幾乎都會覺得他是個溫暖的人,而這份溫暖,就是來自於他對人對事的分寸感。

周國平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的必要的距離。

無論什麼關係,一旦沒了距離,分寸感便也喪失,美感、自由、尊重也都會隨之喪失。

友情裡,把握好界限,友誼的小船才不會說翻就翻;

婚姻中,保有微妙的距離,白首不離才不會只是一句空洞的誓言;

職場上,守好自己的本分,何愁不會俘獲人心。

有分寸感的人,對自己的位置總是有著清醒的認識,永遠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誰,知道自己是誰,明白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不該做。

和有分寸感的人相處,總是感覺如沐春風夏雨,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令人心曠神怡。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作者簡介:董若晗,富書持續投稿變現營2.0學員,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天馬行空雙魚座,90後職場二胎寶媽,我手寫我心,我心暖你心,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態度的人生,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