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引據文獻:

❖《法苑珠林》·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起世經》·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佛說長阿含經》·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大唐西域記》·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法界安立圖》·燕山沙門·仁潮 集錄

❖《釋迦方誌》·唐道宣撰

❖《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釋氏要覽》·北宋·釋道誠 集

❖《翻譯名義集》·南宋·法雲 著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

❖《佛學次第統編》·明·楊卓編

◎《法苑珠林》

述意

夫〔發語詞,無實意〕三界定位六道區分。麁〔粗〕妙異容〔物貌景象〕苦樂殊〔不同

〕跡〔形跡〕。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確定,明確〕其會歸〔歸結,究竟〕莫非生滅。生滅輪迴是曰無常。色心影幻斯謂苦本。故涅槃喻之於大河。法花〔華〕方之於火宅〔見“注一”〕。聖人啟悟息駕〔止息〕反源。超出三有〔見“注二”〕漸〔逐步地〕逾〔逾越〕十地〔見“注三”〕也。尋〔尋伺推求〕世界〔見“注四”〕立〔立因〕體〔體相〕四大〔即地、水、火、風界“四大種”〕所成。業和緣合與時而作。數盈(滿)災起復歸於滅。所謂短壽者謂其長壽。長者見其短矣。夫虛空不有故厥〔其〕量無邊。世界無窮故其狀不一。於是大千為法王所統。小千為梵王所領。須彌為帝釋所居。鐵圍為蕃牆之城。大海為八維之浸。日月為四方之燭。總總群生於茲是宅。瑣瑣含識莫思塗炭。沈俗而觀。則迂誕之奢言。大道而察。乃掌握之近事耳。但世宗周孔雅伏經書。然辯括宇宙臆度不了。易稱玄天。蓋取幽深之名。莊說蒼天。近在遠望之色。於是野人信明謂旻〔mín,天;天空
〕青如碧。儒士據典謂幹黑如漆。青黑誠異乖〔背離〕體是同。儒野雖殊不知是一。然則俗尊天名而莫識實。豈知六慾之嚴麗。十梵之光明哉。嗟夫〔表示感嘆〕。區界現事猶莫之知。不思妙義固其已矣。竊惟方等大典多說深空。尋長含樓炭辯章世界。而文博偈廣卒難撿究。今簡要略用摽〔擊,扣〕厥〔之,其〕致耳。

※注:

○〔注二〕【火宅】

火譬眾生五濁等苦,宅譬三界。謂三界眾生,為五濁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隱。猶大宅被火所燒,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為喻也。(五濁者,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也。)

自:【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注二〕【三有】

﹝出菩薩善戒經並大智度論﹞三有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各隨所作善惡之業,即感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故名為有。一、欲有;二、色有;三、無色有。

自:【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注三〕【十地】

﹝出楞嚴經﹞十地者,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也。然地位有淺深,故始自歡喜,終於法雲,分為十也。自:【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注四〕【十地】

﹝出楞嚴經﹞[一、世遷流義],世遷流者,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也。只如昨日是過去,今日是現在,明日是未來,如此遷移流動,無有間歇也。[二、界方位義],界方位者,謂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有定位,不相混亂也。

自:【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會名

長阿含起世經等。四洲地心即是須彌山。山外別有八山。圍如須彌山下大海深八萬四千由旬。其邊八山大海初廣八千由旬中有八功德水(依順正理論雲。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也)如是漸小至第七山下。水廣一千二百五十由旬。其外鹹海廣於無際。海外有山即是大鐵圍山。四周圍輪。並一日月晝夜迴轉照四天下。名為一國土。即以此為量數至滿千鐵圍繞訖名一小千。復至一千鐵圍繞訖名為中千世界。即數中千復滿一千鐵圍繞訖名為大千世界。其中四洲山王日月乃至有頂各有萬億(舊雲百億者錯算也)。

成則同成。壞則同壞。皆是一化佛所統之處。名為三千大千世界。號為娑婆世界。梵本正音。名為索訶世界。依自誓三昧經。雲娑訶世界者(漢言忍界。謂此土人物剛強難忍事故。立名號為忍)其佛號曰能仁。以別束廣名曰三界。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初欲界者欲有四種。一是情慾。二是色慾。三是食慾。四是淫慾。二色界有二。一是情慾。二是色慾。無色界有一情慾。初具四欲強色微故。雲欲界。第二色界色強欲微。故號色界。第三無色界色絕欲劣。故名無色界(更依華嚴。辯三千大千世界。乃有多種不煩廣述也)。


✽【大千世界】

◎《大唐西域記》卷第一(三十四國)

……索訶世界(舊曰娑婆世界,又曰娑訶世界,皆訛也),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

◎《釋迦方誌》封疆篇第一

佛之所王土也。號曰索訶世界。即古翻經為娑婆矣。經中所謂忍土者也。謂此土人強識力念。能忍苦樂堪任道器。故佛王之。案此封疆。周輪鐵山山外是空空不可測。山下是地地下是金。金下是水水下是風。其風堅實逾於金剛。眾生心力同業所感。能持世界不令傾墜。自風以外即是虛空。約此周輪從下而上。至無色窮名為有頂。論其畫界從廣所經。卒非裡數之所度也。且如智度論。從色界天下一大石。經一萬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始至地。約此上下方維。名為一佛所王土也(即以大千鐵圍而為封疆之域)。……

◎《起世經》卷第一

……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

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鬱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羅天、千梵世天。

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雲:‘我能作能化能幻。’雲:‘我如父。’於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

如來不爾。

所以者何?

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

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

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

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

周遍起已,名為成立。

周遍住已,名為安住。

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

《釋氏要覽》

世界何義

○首楞嚴經雲。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又云。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名界。過去未來現在名世。

又文殊問經雲。有二世。一眾生世。即一切眾生也。二行世。即眾生住處

○長阿含並起世因本經等雲。四洲地心。即須彌山(梵音正雲蘇迷盧。此名妙高)。此山有八山繞外。有大鐵圍山。週迴圍繞。並一日月晝夜迴轉照四天下。名一國土。積一千國土。名小千世界。積千個小界。名中千世界。積一千中千界。名大千界。以三積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三藏法數》

○三千世界

(出長阿含經)

[一、小千世界],謂一日一月繞一須彌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頂是三十三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須彌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三十三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樂變化天,一千他化自在天,一千梵世天,總為第二禪天所覆,是名小千世界。(梵語須彌,華言妙高。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梵語夜摩,華言善時。梵語兜率,華言知足。)

[二、中千世界],謂以一千個小千世界,則成中千世界。此中千世界中,共有百萬日月,百萬須彌山,百萬四天下,百萬四天王天,百萬三十三天,百萬夜摩天,百萬兜率天,百萬樂變化天,百萬他化自在天,百萬梵世天。一千二禪天,總為第三禪天所覆,是名中千世界。

[三、大千世界],謂以一千個中千世界,則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中,共有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下,百億四天王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天,百億樂變化天,百億他化自在天,百億梵世天。百萬二禪天。一千三禪天,總為第四禪天所覆,是名大千世界。(億有四等,一以十萬為億,二以百萬為億,三以千萬為億,四以萬萬為億。今言百億者,則以千萬為億也。)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

○四輪持世界

﹝出佛祖統紀﹞

輪取持載之義。華嚴經雲:三千大千世界依於水輪、風輪、空輪。不言金輪者,文略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總別兼稱也。)

[一、金輪],大地之下有金輪,起世因本經雲:水上有風,吹轉此水,於上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輪。

[二、水輪],金輪之下有水輪。菩薩藏經雲:最上風輪,為水輪之所依止,其水量高六十八百千由旬。(梵語由旬,華言限量。)

[三、風輪],水輪之下有風輪。菩薩藏經雲:風輪量高六萬八千俱胝。(梵語俱胝,華言百億。)

[四、空輪],風輪之下有空輪。華嚴經雲:空無所依。雖無所依,然由眾生業感,世界次第安住。

◎《法界安立圖》卷中之下

○千世界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千世界圖

○大千增數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大千增數

大千世界說

○華嚴經雲:三千大千世界,以無量因緣乃成——大地依於水輪;水依於風;風依於空;空無所依,眾生業感世界安住。

○菩薩藏經雲:諸佛成就不思議智故,能知諸風雨相。知世有大風,名烏盧博迦,眾生諸有覺受,皆因此風之所動搖,此風輪高三拘盧舍(此雲一鼓聲間襍<同“雜”>藏五里為拘盧舍)。於此風上,虗空之中,復有風輪,名瞻薄迦,此風輪量高十由旬。如是次第八千風輪之相悉能了知,最上風輪名周徧,上界為水輪之所依止,其水量高八十百千由旬,為大地之所依止,其地量高六十八千由旬,是地量表有一三千大千世界。

○長阿含雲: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是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海、四千惡道、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至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大千世界。其中須彌、四洲、日、月、乃至梵天各有萬億,通名一佛剎也。

○俱舍雲:四洲、日、月、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中千千倍名一大千,皆同一成壞(雜阿含經、順正理論、瑜伽論、智論、雜集顯揚論大千數皆同上)。

○金光明雲:是諸人王,手擎香罏供養經時,其香徧布,於一念頃,徧至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乃至百億非非想天。

○華嚴雲:爾時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洲、百億大海輪圍山、百億須彌六慾,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

○華嚴鈔雲:若說小千但數初禪;若數中千即數二禪,以二禪量等中千故;若數大千即數三禪,三禪量等大千故。是知大千有百億初禪,有百萬二禪,一千三禪,唯一四禪耳。

○媻沙論雲:初禪廣如四天下,二禪如小千,三禪如中千,四禪如大千(據此,則前鈔應雲二禪量等小千,三禪量等中千為是)。

○述論曰:佛之聖言,理應無二,云何經論互有不同須彌之數?若依阿含俱舍等,大千則有萬億須彌,若光明華嚴等則有百億須彌,此數不同也。又或言大千有百億四禪,則量最狹,或言惟一四禪,其量最廣,此廣狹之不同也。又或言有四空天或無四空天。此增減之不同者何邪?

曰,雖有少異各有理焉。

一、會數者,先以諭顯一小千界如一貫錢(一文如一須彌山,千文如千須彌等);一中千界如千貫錢;大千界如千千貫。雖數之大小不同皆不出此千千貫。

何者以億有四等故?

若以十萬為億則大千有萬億須彌,若百萬為億則大千有千億須彌,若千萬為億則大千有百億須彌,若以萬萬為億則大千有十億須彌也。以此會之,或百、或萬無不可者總不出此大千之境矣。

二、會廣狹者,且如二禪量等小千,以小千初禪向上取之則有千二禪,如是百億初禪向上取之則有百億四禪。

譬如夏雲普覆九州,若以州取則有九雲,若以郡取則四百餘雲,若以縣取千數未多,或言一雲普覆萬國,或言萬國各有夏雲。

思之可見三天數增減者有二義,若以金光楞嚴等則色界上有四空天;若華嚴約有處所但至色頂。約該地法徧於四空,四空無處,隨處得果,如在欲界得無色定,即於欲界而受果報,故無別處攝在二界故。

○阿毗曇雲:從此須彌頂邊至彼須彌頂邊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從此須彌中心至彼中心十二億八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從此山根至彼山根十二億三千十五由旬,其八方山山相遠亦復如是,此佛所說。

○或雲,千須彌外有一小輪圍山外遶,高至初禪;中千界外有中輪圍山外遶,高至二禪;大千界外有大輪圍山外遶,高至三禪(又一須彌四天下外有一小輪圍山共成四等)。

○總大輪圍山內所包,上至非想下極風輪,統名三千大千世界,以三度積故曰三千,略去小中舉其末後故云大千,斯大千界成則同成,壞則同壞通,號娑媻世界,乃釋迦如來攝化之境也。

○大千攝禪之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大千攝禪之圖


✽【諸佛剎

《法界安立圖》卷下之上

遊諸佛剎

釋總題

遊諸佛剎者,謂深心信解諸佛剎土,神智徧觀也。葢〔“蓋”,表示原因的起詞〕,知有人天不知有佛者,凡俗也;信佛為出世大聖者,道器也。然,信一佛,其福雖勝,見量猶局;信多佛,則其福量無邊,其智量益廣。

○【一剎】

《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三千大千世界者,舉其內容三千而言,總說之則名一剎。剎譯作土田,梵漢雙舉,則曰剎土,即國土之義。一剎者,一佛濟度之境,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剎。

○【一佛土】

《法相辭典》(朱芾煌編):瑜伽二卷十五頁雲:如是百拘胝四大洲,百拘胝蘇迷盧,百拘胝六慾天,百拘胝梵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俱成俱壞。即此世界,有其三種:一、小千界。謂千日月,乃至梵世,總攝為一;二、中千界。謂千小千;三、大千界。謂千中千,合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四方上下,無邊無際三千世界,正壞正成,猶如天雨,注如車軸,無間無斷,其水連注,墜諸方分,如是世界,遍諸方分,無邊無際,正壞正成。即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佛土。如來於中,現成正覺,於無邊世界,施作佛事〔❈〕。

❈【佛事】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雜語)指凡諸佛之教化,謂之佛事。觀無量壽經曰:“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曰:“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同注“什曰:佛事謂化眾生。”同菩薩品曰:“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同注“肇曰:佛事者以有益為事耳。”又,害佛道謂之魔事,反之者則謂之佛事。放光般若經不和合品說魔事畢曰:“若有是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諷誦般若波羅蜜者,便具足五波羅蜜及薩雲若巳,當知是為佛事。”

▣《法相辭典》(朱芾煌編):瑜伽五十卷十四頁雲:如是如來證菩提已;遍於十方一切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云何名為一切佛事?謂諸如來,如來事業,如來所作,略有十種。如是一一如來事業,如來所作,能成無量利有情事。此外無有若過若增。何等為十?謂諸如來,最初自現大丈夫身;欲令有情,心發淨信。大丈夫身,於生淨信。為最勝故。是名如來第一作事。如是作事,諸相隨好所能成辦。又諸如來,普為一切有情之類,起一切種教授加行。是名如來第二作事。如是作事,四一切種清淨所能成辦。又諸如來,能作一切利有情事,能斷一切所生疑惑。是名如來第三作事。如是作事,如來十力所能成辦。由前所說如來十力,於能成辦一切有情一切義利,有堪能故。又於如來所證十力,所興問難,唯有如來,能知能見能解能了。唯有如來,於彼問難,能正答故。又諸如來,普能降伏一切他論,普能成立一切自論。是名如來第四作事。如是作事,四無所畏所能成辦。又諸如來所化有情,於佛教敕若正安住不正安住,如來於彼,心無雜染。是名如來第五作事。如是作事,三種念住所能成辦。又諸如來,如自所言,即如是作。是名如來第六作事。如是作事,三種不護所能成辦。又諸如來,常以佛眼,於晝夜分,遍觀世間。是名如來第七作事。如是作事,如來大悲所能成辦。又諸如來,頓於一切一切作事,皆無退舍。是名如來第八作事。如是作事,無忘失法所能成辦。又諸如來所行儀軌,如實隨轉,無越作用。是名如來第九作事。如是作事,永害習氣所能成辦。又諸如來,於其所引無義聚法,於不能引有義聚法,亦不能引無義聚法,揀擇舍離;於其能引有義聚法,為眾宣說、開示、顯發。是名如來第十作事。如是作事,一切種妙智所能成辦。如是如來,由前所說百四十種不共佛法,能作如來一切所作一切佛事。如是佛事,若廣分別;不易可數。乃至俱胝那庾多百千大劫,說不能盡。

○十方佛剎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十方佛剎圖

大千世界為一佛剎,如是娑婆之外太虗空中復有十方大千諸佛剎土。何以知然?依華嚴經雲:此娑婆世界東,次有世界名為密訓,次南有世界名豐溢,次西有世界名離垢,次北有世界名豐樂,次東北有世界名攝取,次東南有世界名饒益,次西南有世界名鮮少,次西北有世界名歡喜,次下方有世界名關(門+龠,yuè

),次上方有世界名振音,此十方世界如來各有百億萬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乃至十方無數世界亦復如是(一四天下佛有十千名號,大千有百億四天下,故有百億萬名號,十方大千亦如是)。

東方淨土

七佛功德經雲:東方去此過四兢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勝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亦是寶嚴之土蓮華化生。

次東方過五兢伽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妙寶佛,號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

次東方過六兢伽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圓滿香積佛,號金色寶光妙行成就王如來。

次東方過七兢伽沙佛土有世界曰名無憂佛,號無憂最勝吉祥王如來。

次東方過八兢伽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法幢佛,號法海雷音王如來。

次東方過九兢伽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善住寶海佛,號法海勝慧遊戲神通王如來。

東方去此過十兢伽沙佛土有世界名淨瑠璃佛,號藥師瑠璃光王如來。

如是諸佛世界,皆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兢伽或恆河,此河濶四十里,沙細如面,一沙計一佛剎,計盡一河之沙名一恆河沙佛剎)。

西方淨土

○西方淨土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西方極樂世界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西方淨土圖

何名淨土?世界皎潔,目之為淨,即淨所居,名之為土。攝論雲:所居之土,無有五濁,如頗梨等,名清淨土。對法論雲:無煩惱眾生住處名為淨土,十方國土雖復清淨,惟西方極樂世界最為殊勝故。

阿彌陀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大本百萬)有世界名為極樂,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大本雲有自然清淨之音自然快樂之事)。

七寶嚴地

大阿彌陀經雲:阿彌陀佛剎中皆自然七寶,所謂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硨磲,其體性溫柔,以是七寶相間為地,光色照曜,奇妙清淨(觀經雲琉璃地上金繩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放種種光,其光如華或如星月),恢廓平正,無須彌、輪圍諸山、大海及坑、坎、井、谷,亦無地獄、鬼、畜、修羅等,惟有自然流泉,亦無寒暑(小本雲無三惡道)。

七寶宮宇

彼佛講堂精舍七寶合成,復有寶樓觀欄楯(小本七重欄楯)寶珠瓔珞之所嚴飾,殊特妙好清淨光暉,菩薩聲聞所居宮宇亦然,諸天世人所居宮閣隨形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多寶所成,或在地下,或懸空中,隨福厚薄各得受用(觀經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小本有樓閣四寶嚴飾之)。

蓮華浴池

有諸池沼,或黃金為池,或白銀為池,或水晶瑠璃為池,或珊瑚琥珀為池,乃至七寶為池,其底沙亦如是。其寶池有方四十里者,五十六十里者,以至方二萬四百八十里若大海者。若佛浴池,其方倍此,眾寶合成,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有百種異華芬芳馥郁。

○一一七寶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一一蓮華十二由旬,一一寶華百千萬葉,其華光明無量雜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之色其光亦然,煒燁煥爛,明輝日月,流光化佛說清淨法。

行樹樂音

諸寶池岸上有無數旃檀香樹吉祥果樹,花果恆芳香氣流佈。復有七種寶樹,或一寶者,二寶者,以至七寶為一樹者,根莖枝葉各以一寶。如是諸樹行行相植莖莖相望,如是行列數百千重(小本七重),周徧世界。微風吹動出妙樂音皆演妙法。

寶網舒光

復有無量寶網彌覆其剎,皆以金銀珍珠百千雜寶奇妙異珍莊嚴校飾,周帀〔帀同“匝”,音zā〕垂布光色晃曜。和風吹網,出妙法音,或吹妙華,徧處散佈。

頂光遠照

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往生彼國者,皆在寶池蓮華化生,自然長大無乳養者,食自然食。身皆金色,容貌端正非世可比,但光有大小佛頂光明照千萬世界(小本光明無量照十方國),菩薩頂光照千億萬里,聲聞頂光各照七丈。

化禽演法

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亦演說法音,皆佛神力所化(小本是諸眾鳥皆阿彌陀佛欲合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壽命長遠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阿僧祗,此雲無央數,乃大劫之名也)。華嚴經雲:娑婆世界一劫極樂世界為一日一夜。

往生正因

志心欲往生者有三輩:

上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心無貪慕持守經戒,行六波羅蜜菩薩業,專念彼佛,修諸功德,是人夢中見佛菩薩,命終,佛與聖眾悉來迎致,即於彼寶池化生,得為菩薩。

中者,雖不能作沙門大修功德,常信受佛語,深發無上菩提之心,專念彼佛,隨力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幡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命終,化佛接引往生彼處。

功德次前下者,不能作諸功德,發大道心一向專念,每日十氣唸佛,臨終夢佛亦得往生,其德次於中者。

○復有三等:

其次,齋戒清淨,一心念佛十晝夜不絕者,命終必得往生;

又縱不能十晝夜,當絕慮去憂,勿近女人,端身正心,斷除愛慾,齋戒清淨,憶念佛名一日夜不絕亦得往生;

又若男子女人發菩提心,持諸禁戒,所作善緣饒益眾生,憶念彼佛及剎境界,命終佛迎化生淨土(又云生彼佛剎必修十善。小本雲:若一日二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疑城示謫

若人修功德,願生彼剎,後有悔心疑惑,不信彼佛剎及往生者,續有念心,暫信不信,志意猶豫,復又悔過唸佛,亦生彼剎,在邊地七寶城中蓮花化生,衣食自然受天快樂,惟於城中,經五百歲不見佛法及菩薩,以此為苦,示其小謫。是故唸佛之人應當諦信發願往生,勿懷疑惑致斯罪責。

正報總說

蓮宗寶鑑雲:因修白業〔見“注一”〕果感淨方。化佛引上金臺,聖賢迎歸樂國。高超三界,逈出四流,業盡塵消,亡情絕慮。質託蓮苞之內,神遊寶界之中,面奉阿彌陀佛為本師,得見觀音勢至為親友,清淨海眾大會寶池,九品勝流各說本行,五香拂體三德嚴身。暫扇微風,聆眾音之演法;繽紛花雨,覩焰網之舒光。縹緲雲霞,近浮神足;輕盈衣裓,盛接妙華。晨謁慈顏,得法印而還國;暮遊金剎,聽玉偈以逍遙。瑞蓮初綻,為遣殘殃,新學化生,行成不退。豈惟近忘麁苦,抑亦佛果;非遙戲翫瓊林,灌沐德水。百寶之樓閣華麗,七重之行樹森嚴,景序長春,地平如掌。衣食隨念而至,天樂不鼓自鳴,受用出於自然,快樂實非人世諸天萬億倍不可比論,諸佛恆河沙悉皆稱讚。身具光明妙相,足踐聖道香階,壽命難量,悲願無盡。舍兩重生死,既非果趣之身,獲本際常光,離去來之相。緣強德勝,皆由唸佛心生;福備壽長,盡是淨因感報。故知,佛有攝生之願,生有感佛之因,如是勝緣,起於信願,以斯妙果成就正依。或禪誦七寶池邊,或經行黃金地上,飽禪悅法喜珍味,掛慈悲喜捨天衣,功德資神增加悲智,雍容辦道長養聖胎。入無生門便登菩薩之位,得阿跋致不退菩提之心,住法王家盡授如來之記,聞大乘法同稱補處之尊。念念虛玄,心心靜慮,得三昧正定,具六種神通,獻供十方往來無礙,分身億剎不失定心。灑法水於三千,出眾生於火宅,自他兼利,行願周圓,可謂百千三昧盡唯心,功德莊嚴歸自己。

今此極樂世界,以娑婆觀之,即西去有十萬億佛剎之遙。若以世界種觀之,則極樂世界尚抂第十三重內,去中間娑婆不遠。以娑婆西去,有佛剎微塵數世界等方至十三重極西邊際,此極樂是念佛人往生之處,實有七寶淨土。

執無淨土是邪見說

※注:

〔注一〕【白業】

○《大智度論》:受善業果報處,所謂諸天,以其受樂隨意自在明瞭,故名為“白業”;是業是三界天。

○《翻譯名義集》:

三業——白業。黑業。不白不黑業。人天名白。四趣名黑。無漏名為不白不黑。

五戒十善,四禪四定,此屬於福,名曰白業,報處人天。

○《三藏法數》:五道──方色喻五道

﹝出圓覺經略疏鈔﹞

經雲: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以其體性瑩淨,絕無瑕纇。以喻圓覺淨性,在於五道,隨類各應。故以方色喻五道也。(梵語摩尼,華言如意。)

[一、白色喻天],謂天因純善白業所感,乃得為天,故以西方白色而喻之也。

[二、黃色喻人],謂人由持五戒功德所感,乃得為人,以人不在四趣之苦,不在諸天之樂,處得其中。故取中方黃色,以喻之也。(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四趣者,修羅趣、餓鬼趣、畜生趣、地獄趣也。)

[三、黑色喻地獄],謂地獄由上品十惡黑業所感,乃獲斯報,故取北方黑色以喻之也。(十惡者,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言、五綺語、六兩舌、七惡口、八貪慾、九嗔恚、十邪見也。十惡分上中下三品者,謂欲作、正作、作已。此三時心無悔者,名上品;作已能悔者,名中品;正作能悔者,名下品也。)

[四、青色喻餓鬼],謂餓鬼由中品十惡之業所感,身常飢瘦,面多青色,故取東方青色以喻之也。

[五、赤色喻畜生],謂畜生由下品十惡之業所感,常為刀杖之所傷害,受報血塗,故取南方赤色以喻之也。

一浮幢佛剎

○一浮幢佛剎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一浮幢佛剎圖

【一浮幢佛剎】

《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

一浮幢佛剎,具下之數項:

一、一香水海。

二、海上一蓮花。

三、花上一世界種。

四、世界種上二十世界。

五、每一世界,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但第一至第二十,其數亦順次遞增為一至二十之佛剎數。

【二十重華藏莊嚴世界海】

《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出華嚴經﹞

謂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蓮華之上,種種妙寶莊嚴,含藏一切世界,深廣無窮也。此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此微塵數風輪,最在上者,名殊勝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淨堅固,金剛輪山,周匝圍繞,地海眾樹,各有區別。金剛輪山內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剛所成,諸摩尼寶以為間錯,普現如來所有境界,如天帝網,於中佈列。此大地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一一妙寶充滿其中,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塵數香水河,右旋圍繞,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塵數莊嚴,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安住,一一世界種,復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各各依住,各各形狀,各各莊嚴等。一一世界種,或作須彌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諸莊嚴等形,悉在此世界海中,分佈而住。其最中央香水海,名無邊妙華光。以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為底,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莊嚴。有世界種,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其二十重莊嚴世界,皆從此出。其最下重世界,名最勝光。遍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香蓮華妙莊嚴。如是乃至最上第二十重世界,名妙寶焰。此第二十重世界,自下而上,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各有佛出現,教化眾生。娑婆世界,正當第十三重,即是毗盧遮那如來所出現之處。此二十重世界,皆在無邊妙華光香水海中,此世界海,乃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親近微塵數佛之所嚴淨,故稱所修實因,感報此莊嚴重重無盡世界也。(梵語須彌,華言妙高。梵語摩尼,華言如意。天帝網者,謂帝釋殿有千珠寶網,交光相映也。剎,梵語具雲剎摩,華言土田。四天下者,東弗於逮、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鬱單越也。梵語娑婆,華言能忍。梵語毗盧遮那,華言遍一切處。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一、最勝光遍照華藏世界],此第一重世界,依眾寶摩尼華而住,其狀猶如摩尼寶形,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離垢燈。(如摩尼寶形者,謂摩尼狀有八楞,似方不方,似圓不圓,世界如彼故也。離垢燈者,謂離煩惱、所知二障,智眼清淨,照世如燈故也。)

[二、種種香蓮華妙莊嚴華藏世界],此第二重世界,依寶蓮華網而住,其狀猶如師子之座,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師子光勝照。

[三、一切寶莊嚴普照光華藏世界],此第三重世界,依種種寶瓔珞住,其形八隅;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淨光智勝幢。

[四、種種光明華莊嚴華藏世界],此第四重世界,依眾色金剛屍羅幢海住,其狀猶如摩尼蓮華,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金剛光明無量精進力善出現。

[五、普放妙華光華藏世界],此第五重世界,依一切樹莊嚴寶輪網海住,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香光喜力海。

[六、淨妙光明華藏世界],此第六重世界,依金剛宮殿海住,其形四方。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普光自在幢。

[七、眾華焰莊嚴華藏世界],此第七重世界,依一切寶色焰海住,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歡喜海功德名稱自在光。

[八、出生威力地華藏世界],此第八重世界,依種種寶色蓮華座虛空海住,其狀猶如因陀羅網。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廣大名稱智海幢。(因陀羅網,即天帝網也。)

[九、出妙音聲華藏世界],此第九重世界,依恆出一切妙音聲莊嚴雲摩尼王海住,其狀猶如梵天身形。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清淨月光相無能摧伏。

[十、金剛幢華藏世界],此第十重世界,依一切莊嚴寶師子座摩尼海住,其狀周圓。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一切法海最勝王。

[十一、恆出現帝青寶光明華藏世界],此第十一重世界,依種種殊異華海住,其狀猶如半月之形。十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無量功德海。

[十二、光明照耀華藏世界],此第十二重世界,依華旋香水海住,狀如華旋。十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超釋梵。

[十三、娑婆華藏世界],此第十三重世界,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而住,其狀猶如虛空。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其佛即毗盧遮那如來世尊也。

[十四、寂靜離塵光華藏世界],此第十四重世界,依種種寶衣海住,其狀猶如執金剛形。十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遍法界勝音。

[十五、眾妙光明燈華藏世界],此第十五重世界,依淨華網海住,其狀猶如卍字之形。十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十六、清淨光遍照華藏世界],此第十六重世界,依種種香焰蓮華海住,其狀猶如龜甲之形。十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清淨日功德眼。

[十七、寶莊嚴藏華藏世界],此第十七重世界,依光明藏摩尼藏海住,其形八隅。十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無礙智光明遍照十方。

[十八、離塵華藏世界],此第十八重世界,依眾妙華師子座海住,狀如珠瓔。十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無量方便最勝幢。

[十九、清淨光普照華藏世界],此第十九重世界,依無量色香焰須彌山海住,其狀猶如寶華旋布。十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普照法界虛空光。

[二十、妙寶焰華藏世界],此第二十重世界,依一切諸天形摩尼王海住,其狀猶如寶莊嚴具。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佛號福德相光明。

華嚴經雲,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在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如天帝網分佈而住。此最中香水海,名無邊妙華光,以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為底,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莊嚴。有世界種而住,其上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以一切莊嚴具為體,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於中佈列。

其最下方有世界名最勝光徧照,佛號淨眼離垢燈,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香蓮華妙莊嚴,佛號師子光勝照,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寶莊嚴普照光,佛號淨光智勝幢,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光明華莊嚴,佛號金剛光明無量精進力,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放妙華光,佛號香光喜力海,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妙光明,佛號普光自在幢,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華燄莊嚴,佛號歡喜海功德名稱自在光,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生威力地,佛號廣大名稱智海幢,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妙音聲,佛號清淨月光明相無能摧伏,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幢,佛號一切法海最勝王,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恆出現帝青寶光明,佛號無量功德法,十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明照曜,佛號超釋梵,十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娑婆,其佛即是

毗盧遮那,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極樂世界在此圍遶伴剎之中)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寂靜離塵光,佛號徧法界勝音,十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妙光明燈,佛號不可摧伏力普照幢,十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光徧照,佛號清淨日功德眼,十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繞。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徧照十方,佛號無礙智光明,十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離塵,佛號無量方便最勝幢,十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光普照,佛號普照法界虗空光,十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寶燄,佛號福德相光明,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

此遍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世界,各各所依住,各各形狀,各各體性,各各方面,各各趣入,各各莊嚴,各各分齊,各各行列,各各無差別,各各力加持,周匝圍遶。

所謂:十佛剎微塵數迴轉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江河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漩流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輪輞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壇墠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樹林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樓觀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屍羅幢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普方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胎藏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蓮華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佉勒迦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種種眾生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佛相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圓光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雲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網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門闥形世界。如是等,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

此一一世界,各有十佛剎微塵數廣大世界周匝圍遶。此諸世界,一一復有如上所說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如是所說一切世界,皆在此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及圍遶此海香水河中。

清涼疏雲,準標及結,皆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其別辨中,但列十九佛剎微塵數為二十重,其能遶剎,但有二百一十剎塵數(疏明標結,多別列,少補註,經中但以二十箇〔個〕世界為主,及眷屬為二十重,豈中間所過之剎獨無眷屬?則八方之上下重重空缺何成安立?乃知不爾,故文結雲:如是等有若干數。則知八方重重佈滿,齊等無異,其數已具,且如種中第一世界有一剎塵眷屬,第二世界亦應有剎塵眷屬,第三、第四至於二重下,經過佛剎塵數主剎皆有剎塵數伴遶,即有多多剎塵數次第至二十重,具有無數重,其世界之數比標文多。文但標十不可說剎塵數,未至恆沙剎塵,故最少以二重下即有佛剎微塵數箇〔個〕佛剎微塵數世界,故其二重上又倍之,三重上又倍之)。

十浮幢佛剎

○十浮幢佛剎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十浮幢佛剎圖

此無邊妙華光香水海東,次有香水海,名離垢燄藏,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妙莊嚴,世界種名徧照剎,旋二十重世界於中安住。此香水海南次有香水,海名無盡光明輪,世界種名佛幢莊嚴,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剛寶燄光,世界種名佛光莊嚴藏,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帝青寶莊嚴,世界種名光照十方,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剛輪莊嚴底,世界種名妙間錯因陀羅網,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蓮華因陀羅網,世界種名普現十方影,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積集寶香藏,世界種名一切威德莊嚴,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寶莊嚴,世界種名普無垢,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剛寶聚,世界種名法界行,此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天城寶堞,世界種名燈燄光明。(如是十海,在妙華光海外次第右旋周帀圍遶,其十世界種中皆有二十重世界於中安住)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十浮幢佛剎圖

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最上風輪名殊勝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蕋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淨堅固,金剛輪山周帀〔匝〕圍遶,地海眾樹各有區別。此大輪圍山內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剛所成,堅固莊嚴不可沮壞,清淨平坦無有高下。此大地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一切妙寶莊嚴其底,妙香摩尼莊嚴其岸,毗盧遮那摩尼寶王以為其網,香水澄徹,具眾寶色充滿其中,種種寶華旋布其上,旃檀細末澄垽其下(云云)。

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塵數香水河右旋圍遶。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安住,其最中香水海名無邊妙華光,世界種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有二十重世界於中安住如前。

無邊妙華光香水海次東,有離垢燄藏等十香水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至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頗梨地,世界種名常放光明,有二十重世界於中安住(經文但列四重名號)。

其離垢海次南,有無盡光明輪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妙樹華,世界種名出生諸方廣大剎(亦二十重世界),此無盡輪海右旋。

次有金剛寶焰光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無邊輪莊嚴,世界種名無量方差別(亦二十重世界),此金剛光海右旋。

次有帝青寶莊嚴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樹莊嚴幢,世界種名安住帝網(亦二十重世界),此帝青海右旋。

次有金剛輪莊嚴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經中闕此一海名),世界種名(經亦闕此一世界種),此金剛海右旋。

次有蓮花因陀羅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密焰雲幢,世界種名一切光莊嚴(亦二十重世界),此蓮華海右旋。

次有積集寶香藏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閻浮檀寶藏輪,世界種名普音幢(亦二十重世界),此積集海右旋。

次有寶莊嚴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出帝青寶,世界種名周徧無差別(亦二十重世界),此寶莊嚴海右旋。

次有金剛寶聚等十香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海,至近輪山香水海名不可壞海,世界種名妙輪間錯蓮花場(亦二十重世界),此金剛寶聚香水海右旋。

次有天城寶堞等十香水海,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至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積集瓔珞衣,世界種名化現妙衣(亦二十重世界)。

如是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皆依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莊嚴蓮華住,各各莊嚴際無有間斷,各各放寶色光明。各各光明雲而覆其上,各各莊嚴具各各劫差別,各各佛出現各各演法海,各各眾生徧充滿各各十方,普趣入各各一切佛神力所加持。此一一世界種中,一切世界依種種莊嚴住,遞相接連成世界網,於蓮華藏莊嚴世界海,種種差別周徧建立(其華藏世界海,依經中具,有一百一十一香水海,種亦如之,其諸香海名等具華藏品中)。

華藏業因

清涼疏問:蓮華香海,約事可爾,何因剎海相狀如斯?

曰,略舉二因:

一約,眾生如來藏識即是香海,亦法性海,依無住本是謂風輪,亦妄想風。於此海中,有因果相恆沙性德,即是正因之華,世出世間未來果法,皆悉含攝故,名為藏。若以法性為海,心即是華,含藏亦爾。然此藏識相分之中,半為外器不執受故(疎相分也);半為內身執為自性,生覺受故(親相分也)。

如來藏識何緣如此?法如是故,行業引故。

二約,諸佛,謂以大願風持大悲海生無邊行華含藏二利,染淨果法,重疊無礙,故所感剎相狀如之。是以出現品中,多將世界以諭佛德,細尋文義,乃由佛德世界如之。

棗栢論雲,初因大願力任持一切,報得風輪甚深;大慈悲報得香海無邊;大行報得蓮華。又,蓮華,即無依智體;大悲,含育之宮殿;智照觀根,順悲濟物之樓閣。平等自性法身,淨戒之摩尼防護之,業報得輪圍。萬行利生,開敷眾善,報得眾華,建行覆蔭之寶樹。如如報業,所因不可具悉。

○夫報不虗〔同“虛”〕得皆有所因,若不知因云何修果,以斯而觀,亦可雲平等。荷負一切無疲厭,故報得寶地;以大悲隨方潤物,故有諸香水海;隨機普利,於諸世間清淨無染,故諸蓮華高出水上;以諸妙德發起一切諸善根,故有世界種。又以屍波羅蜜,為之寶垣;摧邪建正,為之寶幢,覆以寶網,報細智交絡也。懸以寶鐸,表法音攝召也。嚴之眾寶,酧〔同“酬”〕檀那之德也。興之供雲,答精進之恩也。加以破闇之光明;普燻之香草;三昧遊戲之園苑;無著無礙之渠流;及於八正階,陛令眾蹈之;三明臺觀,令眾升之;法喜禪悅,令眾味之;慚珍愧瓔,令眾飾之。七覺之叢林蓊鬱、八解之花果芬芳、歷重重之聖位、遊處處之道場,皆是因果相符,事理相濟,體用無礙,悲智無方。心境交參,聖德難量,神功巨議,一剎如是,十剎同然(上約一德一行因果相似者,言之若一度具諸度,一德具多德,互相涉入則非言思可及)。

釋華藏名

華藏莊嚴世界海者,乃毗盧遮那如來所都實報無障礙土也。

華者,蓮華也。以持世界海大寶山王形相如之,即蕋香幢。

藏者,蓮子住處曰藏,謂諸世界種在諸香水海中,如世蓮子為藏所含,其香海所依大地類世蓮房故。

莊嚴者,謂寶地輪山,樹林渠流,宮殿樓閣,階陛欄楯,寶幢幡葢,寶垣繚繞,華果園苑,寶網懸空,香草布地,奇珍摩尼等。

世界海者,謂諸世界種中,諸二十重世界,皆高十九佛剎微塵數,廣極金剛山,以其深廣難測故,諭之為海。


✽【法界

《法界安立圖》卷下之下

法界者,心之別目,葢心之體用深廣,性相無礙,即是以心為法、以心為界。

安立者,心之妙相,分齊莊嚴各各建立不相雜亂也。

圭峰禪師雲,未明理事,不說有空。直指本覺靈源,故曰一真法界。

從一真法界分出理法界(事相光虗皆同一性)、事法界(萬法森然各有分限)、理事無礙法界(以理融事會事歸理)、事事無礙法界(塵塵無礙法法融通)。

法以軌則為義,界以性分為義,此真空軌則之法,在理為理法界,在事為事法界等。葢理無分限,事有千差,古德雲,春色無高下,花枝有短長。今此集略明事法界爾亦即理之事。

十方剎海

○十方剎海圖

敘遊“世界、佛剎、法界”·《法苑珠林·三界篇》展敘(1)

十方剎海圖

如來現相品雲,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方次有世界海,名清淨光蓮華莊嚴,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摩尼瓔珞金剛藏,佛號法水覺虗空無邊王,於彼如來大會海中有菩薩名觀詧勝法蓮華幢,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經文共有十段)。

如是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中,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菩薩,各與諸菩薩俱來詣佛所。

又入法界品雲,爾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金燈雲幢,佛號毗盧遮那勝德王。彼佛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毗盧遮那願光明,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向佛所,興諸供養雲(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經文十段,則十方共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也,統名十法界安立海)。

釋大數名

不可說者,大數之名也,此數唯佛盡知,故心王菩薩請問數名之義,世尊親說阿僧祇品,明佛德數量世數所不及也。

按苑法師華嚴經注云,按此方黃帝筭(suàn

)法,總有二十三數,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京姟秭壤溝澗正載也。從萬以去有三等數法,其下者十十變之;中者百百變之;上者倍倍變之。

今阿僧祇品用中上數法,初數便雲一百洛叉(此雲萬)為一俱胝(雲億),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兆),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京),頻婆羅(姟)、矜羯羅(秭)、阿伽羅(壤)最勝(溝)、摩婆羅(澗)、阿婆羅(正)、多婆羅(載也此方數盡)、多婆羅多婆羅為一界分、界分界分為一普摩,如是倍倍轉增至一百二十翻為一不可說數,則非世間之筭數也(棗栢華嚴論阿僧祇品解與苑注大同小異大槩以數此類未必全同)。

佛剎微塵數者,大千世界名一佛剎,將大千界內百億須彌、四洲輪圍及大地等,盡皆細磨為塵,名一佛剎微塵。以一微塵計一世界,計前所磨之塵盡,名一佛剎微塵數世界。經中以世界極多非世數可紀,故每以佛剎微塵數計之,曰,一佛剎塵、二佛剎塵乃至多多剎塵。以剎塵之數,或計世界,或計浮幢,或計香水海,或計安立海等。

通觀剎海

十方剎海,徧布虗空,香海華幢,德均義等,經雖隱略,例觀可知。

據現相品雲,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方次有世界海名清淨光蓮華莊嚴,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摩尼瓔珞金剛藏,佛號法水覺虗空無邊王,於彼如來大會海中有菩薩名觀詧勝法蓮華幢,乃至詣佛興供等,此文隱略。

假如東方法水覺佛說法時,即雲此清淨光蓮華莊嚴世界海西方次有世界海名蓮華藏莊嚴,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於彼如來大會海中有菩薩名彌勒,來詣佛所,餘九方例此,即知剎種義均。是則總十方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中,香海浮幢與中央世界海中安立莊嚴其相無異。

又入法界品雲,爾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金燈雲幢,佛號毗盧遮那勝德王,彼佛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毗盧遮那願光明,來向佛所,此文則又略其世界海及世界種也。

亦如彼佛為主,乃雲,爾時西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彼佛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彌勒,來向佛所。

餘九方亦例此如是推之,則知總十方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據十段經文之總數),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蓮華為所依持,如蕋香幢等(十方諸剎海皆如中央)。

一一大蓮華上各有大金剛輪圍山,一一輪圍山內各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如無邊妙華光香水海等。

一一香水海中出一蓮華,如一切香摩尼王莊嚴蓮華等。

一一蓮華上有一世界種,如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等。

一一世界種中皆有二十重世界於中佈列,如娑婆世界、八方上下諸世界等。

其諸浮幢,皆上齊諸寶雲,下齊諸寶地,寶地為華幢所持。

華幢下有大香水海(此海有二義),若此海外有輪圍山者,則各各分際,各各名號,如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等。下有風輪,如殊勝威光藏風輪等。

若此海外無輪圍山者,則八方諸大華王同在普光香水海中,如蓮池然,其香水瀰漫,徧周法界,莫可測其涯際矣(齊此總名為一法界安立海也)。

翱翔法界

研窮法界,高廣無極,展演心光,恢〔大

〕鎣〔yìng,金器〕覺體,自內之外,從近之遠,廓徹洞融,徧周空界。

初從我等現居國土,曰娑婆,八方有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向上經七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浮幢之頂(以上乃太虗空),向下度十二佛剎微塵數世界至世界之種(即寶光明世界種也)。如是東行度一種、十種、百種、千種、萬、億、兆、京,乃至正載數種,恆沙數種。一洲塵數,四洲塵數,須彌塵數,小千塵數,中千塵數,以至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種。如是一佛剎塵、十、百、千剎至正載剎塵,展轉至於阿僧祇剎塵,乃至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方至極東大金剛山下,如東方次、南方次、右旋九方亦如是周極輪圍,是為華藏世界海邊疆也。

復從此剎海東行,度一輪圍(一輪圍內有一世界海),二、三輪圍,十、百、千輪圍,洛叉俱胝那由他恆沙輪圍,小千、中千、大千、塵數,十佛剎塵、百千剎塵、阿僧祇剎塵,乃至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金剛輪圍山,又一輪圍(即極東方金燈雲幢世界),如東方,南、西、北方及四隅亦如是,共八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皆豎高十九佛剎微塵數世界,上齊寶雲,下齊寶地,最下極於風輪,統八極為法界安立海之邊際也(安立海名詳後)。

研究至此,至廣至大無量無邊,斯似乎極,然猶未也,等而上之尚有上下方故,若爾,則彼華藏莊嚴世界海,浮幢之上空曠無窮,復有風輪(如平等住風輪有須彌山微塵數持上)、大海(如普光海)、華幢(如蕋香幢)、剎海(如下華藏世界海)。如是上行,過一剎海,復過十剎海,百、千、萬、億、超諸世數,及至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剎海,最上方至於說佛種性無有盡世界普智輪光明音佛所(上方極盡)。

又復彼華藏莊嚴世界海最下風輪名平等住,其風輪下空曠莫測,復有諸浮幢(如寶光明種上二十層等)華王、(如蕋香幢)香海、(如普光海)風輪。(如上殊勝威光藏等須彌山微塵數)其下渡虗空至第二剎海(下方第二世界海也),又渡第三第四十百千萬乃至非世所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最下方至於一切如來圓滿光普照世界虗空無礙相智幢王佛所(下方至極)。

總法界十方而觀之,則華藏周帀〔匝〕得八數,上下得二數,如豎軸水車輪狀(上下孤豎如軸八方周輳如幅)及傘葢形,如是揆〔kuí,度〕之,亦未可為盡何也。今會華藏為主,而十方乃有多剎塵數之伴,則上下諸佛剎海豈獨無伴乎?是知,經文含隱,詳夫上下方之剎海,一一各有眾多塵數剎海圍遶,一如華藏八方之數。如是則八方齊等,上下相當,風輪香海重重相間,華王剎海行行相當,譬如百千大蓮華池徧立空界。

嗚呼,孰能縱金剛翮〔hé,翅〕豁〔開〕天眼光而遊觀此廣大法界者哉?!即使邁過斯界,四顧茫茫而太虗空外復何物邪?

又復諦審諦觀,十方剎海亦非止此而已矣!

是以,諸佛境界廣大無邊,非入大解脫得大三昧莫能見之。為啟凡愚,故下本經文略言毫末而已。(下本文亦未全尚有十品存於天竺)中上本經當更有餘義。

信乎須彌量筆,大海量墨,莫能書也,大千塵偈,大地塵品,未足為多。原極於此,則情忘智絕,廓然無思矣。

噫!回視我輩,蕞爾之身心,寸靈之知覺,類夫酰雞處於太虗,浮漚流於大海,存邪?!亡邪?!恍乎?!惚乎?!如夢想焉,如幻化焉,罔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故,經雲,十方虗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天空〕裡,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豈欺我哉?

是故,理極故令事廣;花大故省池深。

佛光觀

華嚴論雲,如經中第二會,普光明殿中說十信法門,世尊從兩足輪中放百億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

修行者當隨佛光作光明想,徧於三千大千世界。

此想成已,次觀光明過此大千照東方十大千,南方乃至上下方亦各十大千。

如是一週竟,次觀光明過十至百,過百至千,過千至萬,乃至無量不可說世界。

光徧虗空,令其自心亦徧虗空,心同虗空,其心自定,朗然安樂。

方從定還,起十方觀,周徧推求,自心內外,都無所有,方始了知,空慧現前,名憶念諸佛智慧光明。

普見法門在此位中,定亂俱忘,名初發心住。

以此空慧,觀諸世間一切眾生及以國土,皆如幻化,無有體相,同佛空慧解脫法門,入佛知見已,以此名唸佛門。

以無念正慧相應故,入十方境界唸佛門。空慧自性普周徧故,及一切佛成正覺。轉法··輪,三世劫在一時,無時分延促之相可安立故。

法界無盡

道曠無涯,法界無量,眾生無數,業化無窮,諸佛悲智亦無有盡。

毗盧法身無處不徧,方廣妙法在在恆宣,如善知識,寂靜音海主夜神雲。

次值毗盧遮那如來於此道場成等正覺,念念示現大神通力,我時得見,即獲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

得此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土,一一佛土,皆有毗盧遮那如來坐於道場。於念念中成等正覺,現諸神變,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亦見自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又亦聞其所說妙法。又亦見彼一切諸佛,一一毛孔出變化海,現神通力,於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中,隨眾生心轉正法*·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